今天上午,北京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3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考试在市委党校进行,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考试中,首次将心理测试引入,考生们必须先作答145道心理测试题。重点考查这些局级干部的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进取心、责任感等10个方面的能力。
时下,职业测评已成为新的“用人门槛”,在西方已形成产业化,美国每年仅人才测评服务的直接收入已达到十多亿美元。研究表明,评价中心选拔出来的经理,工作出色的人数比用一般标准选拔出来的经理中的出色者多50%。联想集团是国内较早在招聘中运用心理测评的企业。“单纯通过面试招人的准确率是40%,而加入行业心理测评可将面试的准确率提高到60%。”可见,职业测评做为心理测评工具,以人格理论、能力理论、统计学等为基础,形成了学科体系,是可以信赖的。而我们传统的选用人才标准多是“领导标准”,领导说了算。用领导个人好恶界定被选拔人才的素质、能力优劣,不够公平,有时还会出现任人唯亲和决策失误。北京市将未来领导的“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进取心、责任感等10个方面的能力”用科学的职业测评作为界定,就能够避免用人方面的偏颇和“情感倾向”,测评结果也更加客观、数量化、全面,为岗位配置提供参考,从而更科学的用人、选人。
其次,“副局心理测试”可以更科学的了解被选拔官员的“心理世界”,堵截、杜绝官员的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素质不佳者。官员手里有一定的权力,其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关系重大,如果有心理问题,肯定会出现决策失误,出现“政治灾难”,后果堪忧。试想,如果组织部门在任用干部的过程中,除了考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业务素质外,也能考量被任用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进行“任前(任内)心理测试”,这些事情的发生率是可以降低的。所以,北京市的这种做法应该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是对群众负责,也是对官员负责。
当然,职业测评作为一门技术,心理测量不可能没有误差,但只要人才测评在人才选拔中能起到有效辅助、参考,并且让多数人信服,就应该多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