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期间的饮食、作息及心理等都是影响考试发挥的重要因素。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今天,约6万名北京考生将在全市92个考点参加高考。自2006年起,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11年下降,考生和家长的心态也日趋平和。但是,考试期间的饮食、作息以及心理调适,仍是保证考场发挥的重要因素,家长和考生需要积极准备,科学应对。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王军波表示,高考期间不宜改变饮食习惯,吃一些平时很少吃或没吃过的食物,否则易引发胃肠道不适应。考生可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合理膳食结构安排饮食,适当多摄入一些奶类、五谷杂粮类、深色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钾丰富的食物,但不必进行过多的营养补充。
为保证考试时精神状态良好,考生一般吃八分饱即可,吃得过饱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在考试中昏昏欲睡,难以集中精神。尽管咖啡、茶以及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但它们还具有利尿的作用,因此不建议考前饮用。
此外,高考期间气温较高,有些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污染发生腐败变质。考生最需要注意避免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饮、凉拌菜、剩饭菜等,对于肉类、海鲜等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的前提。考试期间,考生应维持原本的作息习惯。如果因压力较大出现入睡困难的问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或听舒缓音乐等辅助措施。王军波还建议,考生在晚上进行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考生运动前需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避免受伤,影响考试。
由于高考期间考生脑力消耗比较大,适当的午睡可以帮助大脑充分休息,保持思维能力,清醒应对下一门考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大一学生李维清告诉记者,她去年参加高考时,“虽然平时没有午睡习惯,但高考那两天中午躺在床上睡了40分钟,感觉对恢复精力有很大帮助。”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后,考生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波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班主任何杰提醒考生,保持平常心,即使感觉做得不顺手也不必情绪低落,“因为考题不是针对你一个人出的,你不顺手别人也不顺手。要容易大家都容易,要难大家都难。”除了不宜盲目担心外,也不提倡考生考完之后互相对答案,因为不仅没有作用,反而是人为添乱。
北京宏志中学心理健康中心孙治英也表示,在和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对答案时,如果觉得对方比自己答得好,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暗示自己下一科一定要考好。“但有时候越想考好越发挥不出来。”因此,考生需要做好自己,不要比较,考完一门就放下一门,充分休息,备战下一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科学调节饮食作息 从容应对人生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