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建:市老年大学的舞魁

  真是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谈吐、举止,竟在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年人身上得到了这么完美的演绎。

  2017年5月4日下午3点,在市老年大学图书室里见到了采访对象,市老年大学舞蹈教师田大建。她的穿着是那么大方得体。她会舞蹈懂音乐。她是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聘用的第一任舞蹈老师。她没学过舞蹈专业,也不是科班出身。可打小她的骨子里就有舞蹈天赋和情结。她说:“不管是什么舞,除非别让我看见。只要看到,一走一过,一搭眼,那就是我的了。别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会天底下所见到的舞,我就是为舞蹈而生的。”这就是田大建,一个为舞蹈痴迷,为舞蹈疯狂,为舞蹈倾尽晚年生活全部爱的优雅舞者。

  田大建,今年65岁。她生在海拉尔,长在海拉尔。孩提时代的她处处显露出一种极为强烈的舞蹈表现欲和天赋。据她回忆,无师自通的她在上幼儿园时,就是班上舞蹈小明星;后来上小学了又成为学校文艺队一员,经常参加各种演出;中学时正赶上举国上下跳“忠”字舞,她的舞蹈天赋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被抽到了学校的“思想宣传队”,并成为了骨干成员,于是演出足迹遍布城乡各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1年,她49岁。她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年她顺利考入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民间民族业余舞蹈团,成为了一名学员。在这里迎来了她人生对舞蹈追求的第一个春天。这期间虽然仅仅是个学员,但她的功底好,勤奋好学,有灵性,很快就崭露头角。学校每次大型演出都离不开她。她说,这段时光是她一生中最快乐最开心的时光,刻骨铭心,不但学有所成,还学有所用,收获颇丰。这无疑为她退休后去市老年大学任教定下了基调。

  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2011年的春天,市老年大学要成立两个舞蹈教学班。这时高伟首先想到了她,让她出任市老年大学舞蹈班教师。那年她已经59岁了,年纪也不轻了,又从来没做过老师这一行,当时是有些茫然。但出于她对舞蹈的爱和追求,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这以后可以说开启了她人生对舞蹈追求的第二个春天,而且一发不可收。

  人们都说春天是美好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可当她怀揣着春天般的梦想和憧憬来到市老年大学给学员上第一堂课时,眼前的景象就让她惊呆了。教室里只有两名学员。她至今还清晰记得这两名学员的名字。一个叫杨冠英,另一个叫曾广云。

  开始真泄气,又失落又失望,而且很紧张不知道该咋办。可当知道学员退学的原因是,由于前任老师教学方法不得当,与学生产生矛盾。她这才松了一口气。当问及后来教学中,是怎样总结经验,注意方式方法,怎样与学员打成一片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她说:“市老年大学是友谊的田园,是学习的乐园。学员大多数是与我同时代、同经历的老年人,我们没有代沟。又因为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才走到一起,因此,我在教学中与学员亦师亦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因此师生关系相当融洽,感情深厚。”当问到在教学中怎样做到亦师亦友时,她说:“班里学员都是我的姐妹。多年来,他们家中不管有什么大事小情我都会放在心上。如去年刘丽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我带着学员冒着大雪去探望,刘丽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市老年大学的学员结构复杂,年龄、文化、职业,身体状况差异很大。舞蹈课专业性较强,即使是阅历丰富,文化水平高的学员对于舞蹈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也有局限。如有的学员平衡能力差,站不稳;有的学员协调性不好,动作扭捏难看;有的学员接受能力差,学得慢、忘得快等等千差百别。面对这样一个群体,除了提高学员对舞美知识常识性了解外,着重基本功训练、入门训练和体能训练。为让学员记起来方便,我还编了一个小顺口溜:基本功训练是入门;健身操训练是基础;各种组合是关键;勤奋是捷径;博学是阶梯。”

  在着重基本功训练方面,每堂课都从最基本的把杆、压肩、压腿开始,然后从头到脚练一遍,既是基本功训练,又是体能训练的热身锻炼,然后做三套健身操。第一套是从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中学来的“中老年健身操”;第二套是打通经络的“经络操”;第三套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健骨操”。在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后才能进入教学阶段。教学中根据不同舞蹈特点注重各种组合训练。民族舞在教学中除注重强调肩腕组合、胸背组合外,还让学员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把握蒙古族舞蹈胸背收与放动律特点及从动作意识上强调圆弧的形状,从而做到动作的舒展,大而流畅。健身秧歌的教学重点突出“走,摆,扭”来表达舞美以及感情。“扭”是秧歌主要特征,扭得好坏强调秧歌的“走”要区别于平常的走,而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韵味的走。

  各种组合掌握了,就有了舞蹈的基本功底和基本常识,就等于有了舞蹈入门的门票。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进入舞蹈的学习阶段,开始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等多种舞蹈教学。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是从各种小组合开始到专业大组合乃至到艺术院校专业组合的教学实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舞蹈班一步步走到今天,6年来共培养出30多位优秀学员。许多学员学了一期又一期,就是不愿离开这个班集体。她们中不但有群舞演员,还有独舞演员,还培养出了独唱演员。她们个个优秀,全面发展。舞蹈班创造出了许多精品和获奖作品。情景歌舞剧《咱们跟着》、歌舞表演《文案》、古典舞《梅花泪》、歌舞《我的中国梦》、歌伴舞《芦花》、舞蹈《好日子》、双扇舞《和谐中国》、《健身第四套秧歌》、顶碗舞《呼伦贝尔大草原》、《旗袍走秀》、水袖《梨花颂》、京剧歌律舞毛主席诗词《咏梅》、芭蕾舞组合《栀子花开》。其中获奖作品有:

  1、2014年,呼伦贝尔赛区《顶碗舞》获自治区第二届舞蹈大赛中老年组金奖。

  4、2017年优秀舞蹈者交流暨“夕阳秀”第十二届全国中老年模特舞蹈艺术表演荣获“粉牡丹金奖”。

  5、2015年夕阳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欢聚梦想之地,绽放夕阳秀美”获舞蹈表演奖。

  听着田大建老师这些年来所创下的一连串数字和取得的骄人成绩,除了让我震惊外,更想知道取得这些成绩的“法宝”是什么,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田大建老师说:“哪有什么法宝,我只不过把别人用来聊天、休闲、睡觉的时间,都用在舞蹈的学习和创作上了。创编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尤其对于我不是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讲是很难的。一个作品搬上舞台,是要经过无数次改动和推敲的。这期间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有时甚至是泪水。如金奖作品《顶碗舞》,光改动就达20多次。尽管这样,有的作品说夭折就夭折了,让人非常伤心。”她还说:“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一是源于有一个好老伴和一双好儿女的支持,再就是刻苦勤奋。海拉尔早上4点,满天星斗,灯光寥寂,行人很少。人们大都在睡梦中。可是你知道吗?我却起床了,稍作运动就打开电脑,开始每天雷打不动的学习和创作。1天过去了,4点起床没有改变;2天过去了,4点起床没有改变;6年过去了,4点起床仍没有改变。而我的舞蹈经过6年磨炼,从一只刚出壳的雏鸟,变成了一只只高高大大,羽翼丰满,强健有气魄,直冲蓝天的大鸟了。我感谢海拉尔每天早上的4点钟,感谢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这句至理名言。”

  从田大建老师这些话语中,我们似乎不难明白她为什么总有创作,大作出大户。而且还能与比自己年轻20岁甚至30岁的年轻人一比高低,毫不逊色的原因了。

  是的,田大建老师本身就是一部励志大书。她的晚年生活再次证明“勤能补拙”和“天才出于勤奋”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而让我们更加感兴趣的是,一个65岁的老年人非但没有意志消沉和丝毫懈怠,反而在岁月的打磨下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这光芒里我看到了耀眼的聚光灯,观众的热情欢呼和赞美。这些曾是她生命中最闪光的部分,也是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在她看来,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意味着将来。她说,怀着对舞蹈艺术的执着和追求,要将余生全部奉献给舞蹈这一生所爱的事业和这片灿烂的天空。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田大建:市老年大学的舞魁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