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我听过最霸气的一句话就是鬼谷子说的: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无为而贵智矣。
鬼谷子觉得,一个谋士如果不能反败为胜,转危为安,那也不用敬重我们这些谋士了。这样的谋士就是废物,就应该开除掉。
我们请是道衍和尚姚广孝为我们诠释鬼谷奥义。纵观大明王朝,有两个人最离经叛道,一个是王阳明,另一个就是姚广孝。两人一阳一阴,倒也相得益彰。
我本来以为只有我会把姚广孝和王阳明做对比。可人家顾炎武早几百年前就把这话给说了。
顾炎武说:“姚广孝之才,不下于王阳明。”有人把王阳明称为明朝一哥,照顾炎武看来,其实这个一哥应该是个双黄蛋,还有一个姚广孝。
这时候有道德家要出来吐槽了,人家王阳明是真三不朽的圣贤,你一个搞阴谋诡计的姚广孝算个毛线?
看官,你有所不知,其实王阳明早已道出天机:无善无恶心之体。这个世界上本就是无善无恶的,阳谋也好、阴谋也罢,司守的都只是一个天道。
朱允炆登基后,马上着手开始削藩。朱棣的亲弟弟周王就是第一个开刀的,目的是杀鸡儆猴。对,其实主动挑事的人是朱允炆。这不奇怪,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只不过朱允炆没想到会引火烧身。
为什么朱允炆那么有信心先下手呢?不仅仅因为他是皇帝,有钱有权,更因为他身边的人全是学霸,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全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高材生。而朱棣的团队呢?全是学渣,史书记载:帝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比如姚广孝,十四岁就当了和尚,连一天正经学都没上过。
从智谋上看,无疑朱棣是吃亏的,身边全是五大三粗的粗人。可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姚广孝能以一己之力拔高了朱棣团队的智商。
有时候,我们必须承认,谋划跟学历并不是充分必要关系。书读多了,未必能成谋士,更有可能成为书呆子。
在姚广孝眼里,这帮儒生只会坐而论道,满口仁义道德讲大道理,没一个能打的。
眼看削藩这把火马上就要烧朱棣身上了,狗急了还跳墙呢,何况朱棣是个人呢?这时候姚广孝出现在了朱棣身边,怂恿他举兵。
姚广孝看着朱棣的眼睛说:“殿下,我知道天道,干嘛非要去关心什么民心?”在姚广孝看来,天道能碾压一切。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兵了。你是不是以为姚广孝会跟着一起?其实不是,姚广孝一直留守在老巢燕京。
两人分工明确一内一外,一攻一守的,朱棣的军事天赋和姚广孝的谋划才能开始发酵了。
老实说创业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建文元年十月,趁着朱棣率军攻打大宁,李景隆忽然率军直驱燕都。刚比划,老巢就要被人端了,尴尬了。
可是守城的是姚广孝,他固守城池和朱棣来了个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李景隆不仅没占到便宜,还打光了精锐。
可就算赢了,朱棣还是没有绝对的胜算,比如打倒山东的时候,相继被铁璇、盛庸击败。这时候朱棣心灰意冷,都想不玩了,打算退师修整算了。
“殿下,这盘天下棋局里有个漏洞,别在乎一城一池的输赢。依我看来,此时京城兵力肯定分散在各地防守,那么京城必定是最虚弱的,所以您不妨直入京师。”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谋士往往是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回报。
接下来的故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棣忽然换了战线,改山东为安徽。一切来的那么突然,要知道朱允炆的重兵都布防都设在山东一带。结果你懂的,等朱允炆反应过来,一切都已经晚了。
有人会问了,姚广孝这种坏人怎么会成功呢?这不科学。真相就藏在姚广孝对朱棣说的那句话里:
鬼谷子在《持枢》中说: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切事情都讲究日月轮回,生养收藏,是天道的规律。人君也有他必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如果背逆客观规律,即使表面上看似强大,也必将衰弱。这是客观规律,是人君必须遵守的大纲纪。
比如朱允炆看似强大,但违反了天道,注定也会失败。可朱允炆违反了什么规律呢?
答案就四个字“建文元年”,对,朱允炆登基第一个月就开始削藩了。“朱允炆呐,你刚掌权,立足未稳,羽翼未丰就开始削藩,是不是有些太猴急了些呢?你有没有想过怎么削藩?光靠几个儒生吗?你连根都还没站稳,就急不可耐的削藩,说好的生养收藏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归根结底,你却让一个野和尚给算计了,你到底不是个明白人啊。”
很显然姚广孝是个明白人,看到了天道时势,正所谓众人独醉我独醒,而朱允炆没看到。鬼谷子告诉我们,做人要善于审时度势,做个明白人,学会算计,否则你会输一辈子。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鬼谷子大智慧:要做个明白人不懂这个道理你可能会输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