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节气。“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此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这时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左右,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
小暑期间,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6℃左右。一般的年份,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小暑标志着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
小暑过后,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和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受海洋吹来的夏季风控制,降水量明显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先后结束,进入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此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对于水稻的生长十分有利。
“温风”即热风,此时的风已不能吹散燥热,阳火铺天盖地, 空气中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
小暑时节的阳光干爽热烈,晴日里适合晾晒衣物与书籍,蒸发掉之前连绵雨季累积的湿气。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各家各户都将衣物、器具和书籍拿出来曝晒,用夏日的阳光晒死隐藏的虫蚁,便于保存。
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因与“偶”同音,民俗也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在小暑时开始上市,它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喝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夏天食藕,应景又应时。
进入伏天,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语道”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饺子模样可人,荤素参半,夏日里不妨食之开胃解馋。
世间万物米为珍。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南方客家人在早稻开镰后,把所收的新米做成饭,在开餐时进行敬奉五谷大神和先辈,谓为尝新。敬奉过后,通畅请来帮工收割过稻谷的乡人一同食新,以飨收米辛劳之功。
古时西瓜从西域传入,故而得名西瓜。小暑节气,风中携着热浪,暑气节节上升。西瓜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等功能。对于盛夏酷暑吃不下饭、形体消瘦的“苦夏症”患者,多吃西瓜具有开胃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滋养身体的作用。
夏季喝冷饮不能彻底的解暑,而且冷饮食用过多会导致肠胃疾病。喝热茶则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研究证实喝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
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更让人觉得热。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
出汗是人体散热的方式,但是由于空调的普遍应用,长期处于温度稳定环境中的人群,汗腺几乎被闲置起来,即使到了该出汗的季节夏季也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无利的。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小暑时节天气十分炎热, 人体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食欲不振,因此要注意清淡饮食,一些能够带有芳香气味的食物例如葱、姜、蒜、香菜等能刺激人的食欲,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小暑前后气温攀升,人体容易缺失水分,所以要及时进行补充。如果觉得直接喝水比较困难的话,可以煮一些绿豆汤、莲子粥、酸梅汤之类,止咳散热之外还能清热解毒。
小暑时节,穿着合理能起到降温消暑的作用。我们选择衣服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夏天穿白色最散热,实则不然。酷暑时节应尽量选择红色衣服,因为红色可见光波最 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不受伤害,防止皮肤老化。而白色的服装尝含有荧光增白剂,很有可能将紫外线反射到脸部。在阳光强烈需要外出时,应 佩戴能抵挡紫外线的太阳镜,避免眼睛受到过强紫外线的侵害。
夏季空气湿度大,雨水多,木质的凳子、椅子容易受到风吹雨淋,积聚太多潮气。当天气转好后,潮气便会向外的散发,此时人若坐在上面,湿气很容易进入人体,引发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小暑期间若要在户外乘凉,最好不要在木制的椅子上坐太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舌尖上的幼儿园 一周营养食谱(20170710~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