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揭秘易经养生智慧: 源于《易经》的中医情胜疗法

  《易经》阴阳平衡观点对《黄帝内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帝内经》强调脏腑、阴阳、虚实的平衡是心理平衡的基础,如指出:

  中医《黄帝内经》继承了《易经》儒家的观点,尤其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提出“脱营”、“失精”是典型的社会心理疾病,从而创造了著名的情胜疗法,为中医心身医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医的以情胜情法,又叫情志制约法,也叫情绪收调法,其中又多用五行相胜法。中医用情胜疗法治疗心理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范进中了举人后,竞高兴得发了狂,根据中医的说法,这是“喜伤心”,治疗的办法是“恐胜喜”,最后请了范进最怕的老丈人来,一个巴掌就给打好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的情志制约法。

  百病皆生于气。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绪生于五脏,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思、肺生悲忧、肾生恐。就是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中医总结出悲伤制怒、惊恐制喜、愤怒制思、喜悦制忧、思虑制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杨力揭秘易经养生智慧: 源于《易经》的中医情胜疗法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