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抗生素不是感冒的特效药,那感冒的特效药又在哪里呢?西医界的答案是没有。如果感冒都没有特效药,那别的病了?自然更没有特效药了。比方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我们都知道要终生服药。这些药是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管,但不能治愈,不但治不好还伤肝肾,因为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导致肝肾衰竭的病人非常多。如果病严重了呢?就是手术,把坏掉的器官切割或置换。然后就是身体排异反应,因为不是原装器官,人体不接受。这种治疗追求的是五年存活期,如果能活五年就算治愈。
举个例子,男人虚劳房事类疾病,后世中医大都从肾论治,分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是肾阴虚,用生地黄,熟地黄之类的滋阴药;如果是肾阳虚,就是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类的药。多数情况下或有缓解,往往迁延不愈,有时补肾要吃多了还上火。《伤寒论》里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没有一味补肾药,辩证准确的话,治这个病是立竿见影,几剂药就能治好。
既然药物不能治病证,那药物学上所说的补肺补脾,发汗通便又怎么理解?其实这些说法也都是不可靠的。举例说明:我们常说桂枝是发汗的,学过《伤寒论》的都知道,桂枝也可以用来止汗。白术这味药,后世说它健脾止泻。有人却用它治便秘,效果极好。那么桂枝到底是发汗还是止汗?白术是通便还是止泻?其实这都是后世医家的说法。通便止泻哪能是药物能够做到的,这是人体无数条神经配合形成的一个指令,药物本身不能代替人体来行使这个指令。
,然后有人体自己来下这个指令。比如桂枝,它只是把阳气送到肌肉组织,皮肤表层的阳气足了,它该出汗会出汗,该止汗会止汗;白术是气化中焦(人体内脾胃肝区域),中焦气化,津血(人体70%的液态部分)得以运行,该止泻会止泻,该通便会通便。
《伤寒杂病论》源于黄老之学,来自正统的道家思想,受《易经》影响亦深。其实传统中国文华的理论根基皆来源与“道”,诸之百家也都宗道,何为道?天地之大道,宇宙自然之规律。后来大道既衰,道才成了专门的一家,谓之道家。《伤寒杂病论》虽为道家医学,却与道教不同,其中并无巫医祝由禁咒之内容,而是直取大道,更接近老子和庄子的观念。
《伤寒杂病论》中的易理历来还有人去研究,而其中的道家思想却少有人探寻。
(滥用药物干预人体免疫系统)。医学自仲景之后,整体趋势是越来越有为,越来越喜欢用药物对抗疾病。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两千年来,我们非但没让中医有所寸进,反倒让中医治病从“覆杯而愈”,一剂而解,沦落到中医不治病,中医治病慢,中医只能调理的境地。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