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乱买保健品 退休老夫妻步入“温柔陷阱

  “我父母刚开始是冲着他们的‘免费体验、送鸡蛋’去的,当时向我保证绝对不会买保健品。可是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经常拎着各种瓶瓶罐罐还有成套的床上用品回来,说是可以治病。”昨日上午,市民魏女士告诉记者,3年前她的父母加入“免费体验”行列后,就跟着了魔似的,天天跟着一帮老年人到处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体验健康理疗。

  “这套床上用品是我爸参加健康讲座后买的,价值8000多元。”魏女士说,近几年,她的父母对保健品如痴如醉,退休工资大都用来买这些东西了。

  魏女士说,她的母亲有腿疼的毛病。3年前,她的母亲跟着邻居参加了一项免费体验活动,并且领到了鸡蛋、挂面、脸盆等礼品。体验一个多月后,她的母亲便买了一台理疗仪。

  记者在魏女士家看到,各种具有理疗功能的床上用品、内衣和保健品摆满了老人的卧室。“我劝过她,不让她买那些保健品,但她就是不听,还埋怨我不孝顺。”魏女士说。

  记者采访时发现,针对老人痴迷各种保健产品无法自拔的情况,子女都是既生气又无可奈何。

  “我和丈夫经常对父母说,那些保健品大多是没用的,有病还得去医院,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魏女士说,她和丈夫平时忙着工作,很少跟父母交流,两位老人退休后在家无事,出去后被一群年轻人“嘘寒问暖”,便把这些人当亲人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如今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很少有子女长时间陪在身边,缺少亲情陪伴的老人很容易成为保健品推销人员的“俘虏”。老年人在参加免费体验的过程中,推销人员为他们端茶倒水、捏肩捶背,再送他们一些小礼物,老人很快就痛快地掏腰包了。

  虽然保健品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像推销人员说的那样可以包治百病。为什么这种现象能长期存在呢?

  “其实这些保健品商家在开设门店时,提供的都是合法、合规的证明。”记者采访时,工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虽然为商家颁发了营业执照,但并未允许商家超范围经营、夸大宣传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保健市场需求旺盛,当监管存在漏洞时,不法商家就会钻监管的“空子”。有人抱着“捞一把就走”或者“没人举报,无人追究”的侥幸心理,私底下“闷声发大财”。

  “老年人花钱买保健品,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关爱。”魏女士说,儿女加班加点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而保健品推销方式中的“专家”免费健康知识讲座、免费礼品,推销员的殷勤陪伴等,恰恰给老年人提供了这样的精神寄托,让他们形成依赖。如果子女多陪伴父母,多嘘寒问暖,老人们自然不会去买那些保健品。

  “除了老人精神匮乏、缺少关爱外,相关部门尤其是公立医院应该考虑针对老年人组织一些健康讲座,用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占领老年人的头脑,不给保健品推销员可乘之机。”魏女士说。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被忽悠乱买保健品 退休老夫妻步入“温柔陷阱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