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病毒感染:圆环病毒感染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感染猪的主要病变在淋巴结,表现为全身各处淋巴结肿大。感染仔猪消瘦,皮肤苍白,呼吸困难,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圆环病毒感染导致临床症状包括: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疾病综合征和繁殖障碍等。与其他病原体,如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时病情更严重。解决方案是繁殖群严格的圆环病毒苗接种,仔猪根据母源抗体水平适时接种。
对于瘦弱,且流产2次以上繁殖性能不佳的母猪坚决实行淘汰。这类母猪往往抵抗力极差,是群体中的易感动物,携带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繁殖障碍类病毒,是群体的传染源。饲养这类母猪的农场不仅不挣钱,反而亏本。
温度: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温度,冬季通过电暖板、暖气或暖风机供暖,夏季通过水帘降温系统、滴水降温、喷雾降温和风扇等措施降温。冬季要特别注意产房仔猪的保温,已经断奶转保育舍仔猪的保温工作。
空气:保持猪舍空气的流动,不能为了保温而不通风,猪舍空气污浊,氨气味浓,损伤猪的呼吸道健康。
水:主要关注饮水器的水压和数量,保育舍每栏2个饮水器,且2个饮水器高度略有差异。夏季注意饮水管是否暴晒在太阳下,水温过高,降低猪的饮水量;冬季则应避免猪饮用冷水后刺激胃肠道引起胀气。
卫生:母猪可收集干粪,给每头母猪配备1个刮粪铲,以减少交叉感染。猪粪中含有多种病原体,往往是传染源,即时清理,既可减少传染源,也保持环境更舒适,减少环境应激。
分娩母猪应该有专人护理,且懂得母猪分娩的基本行为习性。要在分娩前给母猪擦洗消毒身体,检查母猪的乳房是否有红肿等。母猪分娩的护理可极大地减少母猪患子宫炎,乳房炎的几率;帮助仔猪固定乳头,吃足初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母猪产后虚弱,采食量低,母乳不足。因为哺乳应激母猪体内(扁桃体,淋巴结等处)存在的病毒可再次活跃,转入病毒血症期,母猪出现临床症状,并且可通过乳汁垂直感染仔猪,或通过空气,直接接触等方式水平传染仔猪。故哺乳期的保健十分重要。
仔猪断奶时最好先将母猪转走,仔猪停留l周左右转群。因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等具备垂直传播的特点,部分仔猪出生时外表正常,但在哺乳10~14 d左右出现感染的临床症状,如关节肿,毛松,腹泻等,可口服伊克宁(10%硫酸黏杆菌素可溶性粉),但在转群时最好根据猪的体重分ABCD等级,减少不同“健康级别”之间的猪交叉传染。
1)蓝耳病: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且具有持续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等特性,控制蓝耳病关键在于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猪感染蓝耳病,已感染蓝耳病病毒的猪关键在于缩短其病毒血症持续时间,防止在妊娠阶段垂直传播/先天感染仔猪,减少应激因素活化持续感染蓝耳病猪的病毒血症。
研究者发现蓝耳病病毒在肺脏巨噬细胞内体中复制,需要内体中有较低的pH。英国剑桥大学实验证实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万菌素在体外可抑制欧洲型和北美型PRRSV复制,实验证明泰万菌素可以提高巨噬细胞内体中的pH,从而改变了内体环境,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
2)圆环病毒:有效的解决途径是严格的免疫方案,繁殖群母猪和公猪,后备母猪必须接种圆环病毒疫苗,仔猪视母源抗体水平接种,一般在3周龄和7周龄分别接种2针,商品猪场母源抗体很高时,仔猪可只接种1针或不接种。另外,做好猪场内外的生物安全也可减少圆环病毒的循环感染。
3)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猪后,先在鼻咽上皮以及扁桃体内复制,然后随淋巴液扩散到附近淋巴结,且在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损害其杀灭病原和细胞毒的功能,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与免疫力低下。控制原则为疫苗免疫,有实力的规模化猪场可做净化,有利于该病的控制。
此外,还有支原体、猪流感病毒、猪细小病毒等,都可干扰猪的免疫或损害猪防御系统。
1)兽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可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有些甚至对猪的肝肾都有毒害作用。应筛选优质兽药,按照处方合理使用。
2)疫苗:高剂量,高频率使用疫苗对猪应激很大,且容易导致免疫麻痹。疫苗的使用前提是针对健康动物,抗原含量以能激起机体免疫反应为界限。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安排疫苗接种的种类和时间,猪场建立疫病监测制度,重点监测蓝耳病、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猪流感等抗体水平。通过监测,发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还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预警工作。
严格饲料原料的筛选,从源头控制霉菌毒素,在仓储和饲喂过程中预防饲料霉变,减少霉菌毒素对猪肝、肾等内脏器官的损伤和免疫系统的干扰。饲料配比符合猪的生长要求,关键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使用有机来源,提高利用率,减少肢蹄患病问题,提高母猪繁殖能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母猪亚健康的信号、危害和防控策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