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谨防以养生之名行非法行医之实

  要让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不变成医疗活动,就要明确监管主体,从九龙治水发展到一龙管水

  推拿、按摩、针灸……不少上班族肯定在养生店、保健店光顾过这些项目,然而这些服务或将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被禁止。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医疗活动,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等”(6月28日《成都商报》)。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早就该得到规范。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人体调理需要“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得以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市场规模已超1万亿元。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不断壮大,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人的一身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不少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都有服务项目涉足,从推拿按摩到刮痧拔罐,从针灸牵引到微创医疗,无所不包。用一句形象的说法就是,“经营者有多大胆,服务就有多广”。

  然而事实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并非无所不能,“没有那个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中医有许多技术方法,虽然既可用于疾病治疗,也可用于养生保健,具有医疗与保健的双重作用,但是,其中大部分技术都具有风险性,比如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等,容易出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或延误诊治。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就将这些中医服务明确为中医诊疗行为。而养生保健机构并非医疗机构,显然不能提供这些服务。

  由于在养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活动的从业者,往往只是所谓的保健师,且缺乏服务技术标准和规范,养生养出伤病乃至死亡的悲剧时有发生。比如,去年5月,合肥一名女子在一家中医养生馆接受针灸服务时发生意外,抢救无效死亡。这类意外事故近年来并不少见。有医师介绍说,养生馆搞推拿按摩,往往是客人哪里不适就推拿按摩那里,不当操作会导致颈椎骨折甚至瘫痪,背痛可能是由冠心病或心绞痛导致,推拿不当会有生命危险。由此可见,确有必要让养生归养生,让医疗归医疗。

  此番,相关部门终于向中医养生保健乱象说“不”,这无疑是公众的福音。不过,一纸规范并不意味着就能终结这种乱象。哪些行为是中医诊疗活动,哪些机构可以开展中医诊疗活动,我们并不缺乏明确规定,最缺乏的还是有效监管。有业内人士透露,卫生部门主管医疗机构,对养生机构无执法与处罚权;工商部门主要负责企业主体资格审核、经营行为规范及消费纠纷查处,难以监管养生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专业;而保健品药品归食药监部门管,但也不是所有养生机构都出售保健品药品。

  因此,要让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不变成医疗活动,就要明确监管主体,从“九龙治水”发展到“一龙管水”。在审批养生保健机构的开办时,要严格执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服务岗位人员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开展的服务范围应与取得的资质相一致,同时应持健康合格证上岗”等规定,而非“谁都能开”“不管注册成什么都可以干养生保健”。此外,还要面向公众进行科普,让他们区分养生和医疗,在接受养生保健服务时发现相关机构涉嫌非法行医,应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创造性构建网络文化产业链当前,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产生,以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品大量涌现。网络文化产业满足文化需求、传播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的功能不断彰显,拉动经济…【详细】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完善一带一路多元化融资体系今年是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有一些西方人士指责“一带一路”项目投资为发展中国家制造“债务陷阱”。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也是毫无道理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了的人最有发言权。最近…【详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法制日报:谨防以养生之名行非法行医之实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