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身体告别“亚健康”你应该这样做!

  长期以来,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容乐观。近10年来,有多位知名的知识分子英年早逝:59岁的著名反病毒专家王江民因心脏病突发去世,32岁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猝死,36岁的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猝死, 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猝死,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勇猝死,38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可心猝死,37岁的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猝死,44岁的复旦大学博士生李开学猝死……

  据社科院2006年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了53岁,这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

  2008年,中国科协的调查结果显示:四成科技工作者患有某种类型的常见疾病,患颈椎和椎间盘疾病的比例最高为22.4%,其次是高血压为7.8%、关节炎为7.5%;三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存在长期身体疲劳或腰背酸痛等亚健康症状;近三成的科技工作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科技工作者群体中的体育人口比例不到四分之一。

  2015年,杭州市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杭州市科技人员中,高血压、颈椎病、高出其他人群三倍以上,亚健康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还有易疲劳、神经衰弱和情绪不稳等亚健康的表现。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的健康水平与个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早在2005年,人们就开始关注高知高薪不高寿的“中关村现象”。那么,科技工作者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

  大量研究证实,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内因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只占15%,而外因却占85%,其中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而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占60%。由此可见,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高知不高寿的主要原因。

  1、工作压力过大:那些事业有成的知识分子,工作压力非常大,自己想搞好工作,又面临激烈的竞争,许多专家长期不能按时下班,甚至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据了解,这类人在知识分子中为数不少。

  2、生活没有规律:许多知识分子为了事业,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吃饭只是他们延续生命的需要,完全谈不上生活的乐趣。为了科研,他们甚至昼夜颠倒,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

  3、长期的紧张状态:长期处于紧张环境中,对人体健康也是不利的。资料显示,紧张是使人寿命缩短的最主要因素。

  4、持续的疲劳状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长期紧张的工作,使许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中。

  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没有规律、熬夜、睡眠不足、长期紧张和疲劳,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实际上,任何一个人要完全做到这些是有难度的,但我们要尽量调节自己,不能让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应该努力做到该吃饭的时候就要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要睡觉,不要长期让自己处于紧张和疲劳的状态,对于改善健康状况是有好处的。

  2、定期体检:健康体检是发现身体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身体的疾病,因此,我们不能借口工作忙而放弃体检,应每隔1-2年就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3、注意身体的求救信号:人体出现疾病的时候,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发出一些信号,如:疼痛、发烧、心前区不适等表现,重视身体的这些求救信号,及时到医院就诊,是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的。

  4、加强身体锻炼:身体是工作的本钱,良好的身体是健康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科技工作者无论再忙,每天应该抽出半个小时从事身体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快步走、打球或者游泳等运动,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是有益的。

  5、及时治疗疾病: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应该坚持服药,不可因为工作忙而忘记服药。这些慢性疾病的控制,对于预防这些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有好处的。

  因此,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的改善,除了需要各级领导的关心外,更重要的是科技人员要有健康意识、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只要做到这几点,健康状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身体告别“亚健康”你应该这样做!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