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国学大师南怀瑾 “怀师书屋”在厦揭牌

  落户云创智谷,由一群专门研究家庭文化传承的80后90后运营打理。厦门如意家庭文化建设促进中心、厦门市家庭文化服务研究基地等同时揭牌

  厦门日报讯(记者 詹文 图/记者 王协云)今年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百年诞辰。昨日,南怀瑾之子南国熙带着父亲的部分著作来厦,为落户厦门的“怀师书屋”揭牌。这座书屋将授权交由一群专门研究家庭文化传承的80后90后运营打理。

  和“怀师书屋”同时揭牌的,还有厦门如意家庭文化建设促进中心。该中心于去年获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属于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家庭文化建设平台,从家庭文化、企业文化、城市文化三个维度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的家庭文化生态圈。

  此外,厦门市家庭文化服务研究基地、近民基金会家庭文化公益建设基金、厦门嘉富诚家族财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于昨日揭牌,现场还举行了如意家庭文化圆桌会议。

  南怀瑾先生被大家尊称为怀师。厦门“怀师书屋”落户在云创智谷,占地1000平方米,主要将收集、展示南怀瑾先生的各版本著述,通过举办读书会、书籍交流研讨、国学讲堂等活动,传播中华文化。昨日揭牌后,负责运营打理的这群年轻人将尽快完成书屋的布展,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厦门这群从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80后90后,许多是北大、厦大等名校的硕士博士。他们有的刚毕业,有的即将毕业,这两年都没去“认真工作”,却把家庭文化的研究、传承当做专职的事业来做,去年还成立起专注家庭文化事业的非盈利组织——厦门如意家庭文化建设促进中心。继发起“传家风·兴家道——厦门十大好家庭评比”、出版《当代青年说家庭》后,“怀师书屋”的落户便是这群年轻人引来的一个新项目。

  这群平均年龄26岁、还没成家的年轻人多少有点另类。查阅国内外图书馆,实地走访厦门的古宅深院研究知名家族的历史文化,编写家庭文化建设系列丛书,干的都是没赚钱的事。1992年出生的万隽阳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常有朋友问他,你很多同学都在创业,给自己定的小目标都是一年要赚多少钱,你咋全职做起不盈利的研究来。不止万隽阳,这群小伙伴常常碰到这样的疑问。尽管万隽阳经常阐释他们的抱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寻找中国人的家庭文化内核并向社会发声,应该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责任。

  这次,南国熙带着父亲的部分著作来厦,并为书屋揭牌,就是要为这群年轻人助阵。“老师在世的时候非常低调,不上电视,不接受采访。作为名人的后代,我们子女定了一个原则:以低调为最高孝顺。这也逐渐变成一条家规:不出风头。”南国熙说,经常有各地方邀请我们兄弟姐妹过去,说讲讲父亲,我们基本都是谢绝的。这次比较例外,我这个62岁老人,没什么造血功能了,没法在别的方面支持帮助,就在这里多叨几句,精神支援。

  南国熙引用父亲的观点,鼓励这群年轻人。“老师曾说,人的职业只是求生存,不管钱赚多少、不管是当皇帝还是讨饭,都只是职业。人一辈子唯有做一些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社会都有一种贡献,才算是事业。”南国熙说,“我去美国留学时,老师特意写诗诫勉我,要做有人生观的中国人,要抛弃功名富贵的诱惑,脚踏实地注重济世利他的实践。年轻时我因为缺乏人生观,还被老师骂混蛋。”

  昨天前来助阵的嘉宾,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创投老总,他们也表示了同样的支持。“并不是名校毕了业,赚很多钱才能体现名校价值、个人价值,”弘信创业工场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强说,年轻人的家国情怀、社会担当,是更重要的价值,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李强表示,要承担这些年轻人一年的研究运营经费,并为“怀师书屋”免费提供场地。国贸教育集团总经理杜举胜也表示,要把家庭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并要和这些年轻人一起携手合作。功夫动漫与该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共同打造国内首个家文化动漫。

  “改革开放40年,国家日益强大,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这几代人始终饱含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现在看到年轻一代开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我们真的很欣慰。”文人出身,从过政、经过商的付松立,已是退休年龄,却主动担起中心理事长一职,为这群年轻人提供指导和支持,“愿尽自己的力量,助力这些年轻人的家庭文化研究与传承,并帮助他们架构起自己的‘造血功能’。”

  研究家庭文化传承,南怀瑾之子南国熙认为这群年轻人干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昨天,他特意和在场年轻人共同分享父亲的家教家风。

  但凡讲到父亲,南国熙都称“老师”,他说,家里兄弟姐妹,里里外外一辈子,都称呼父亲为“南老师”。昨天,现场许多年轻人不解,问他,为啥不直接叫“爸爸”?南国熙笑道,小时候我也曾好奇过,后来从大哥、二哥那得到答案,他们说,老师对学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对子女也同样“一日为父,终身为师”。

  “老师17岁前,都生活在自己家乡,受到我爷爷的严格管教。”南国熙说,为何要提到爷爷?因为好的家风,都是代代相传的,没有爷爷,就没有南老师。

  “有段时间,我做生意被人骗光了钱很委屈,见人就抱怨,老师跟我说,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也不要忘形,人生不得意十有八九。南国熙回忆起几件小事,他说,老师的家教实际上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慢慢累积,言传身教的。比如坐的姿态,我们从小的习惯是面对长辈坐的时候不准靠背,更不能跷二郎腿,如果抖腿,老师马上就会纠正。

  南怀瑾先生对子孙的教诲,也不是都一模一样。“一切因人而异,老师给一位孙子写下一幅字,‘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给另外一位侄子写的是‘老老实实谋生,规规矩矩做人’。”南国熙说,虽然因人而异,但是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却是老师对每个子孙、学生的教诲,他关心我们的,不是生存,而是存在。

  大师对读书和做学问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子孙。南国熙说,“老师天天要读书,一天没有进步,他就觉得很可耻。他的桌上有书,墙壁上有书,地上也堆满了书,他的生活中必定是有书的。但国学大师却从不限定孩子们要读什么书。“老师自己几乎所有的书都看,五花八门,武侠小说也看了很多。”

  在南国熙的观察中,父亲这一生都极少去餐厅、咖啡厅,“老师的晚饭多是和学生在一起的,吃完饭就上课。老师的脾气不小,很严厉,这是天生的,不管对子女还是学生。但老师有问必答,他的很多学生都是已经毕业的社会人士,生活中产生疑问了就去问他,他的回答总能答到人的内心。”

  南怀瑾先生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光,写了四个字“天下为公”,“我把这视为他留下的遗书,老师说,这几个字是三岁儿童都看得懂、八十老翁都难做到。”南国熙说,老师生前稿酬丰厚,但经常用来接待四方来客,照顾身边工作人员,“老师自己非常朴素,几套素色长袍换着穿。”南国熙说,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子女从没想过要老师的财产,“他逝世后一个月,我们六个子女就登报声明,把老师的东西‘公’天下,所有版税所得也都捐出来,回馈国家社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纪念国学大师南怀瑾 “怀师书屋”在厦揭牌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