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今天转型升级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其他三甲医院不同,它也是国家“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医院”之一。由市七医院牵头,一座座“健康小屋”今后将在自贸区的企业、楼宇“遍地开花”,背靠高桥地区,编织成一张全民健康服务的网络。
这个月,沪上第一家建在企业内的“健康小屋”将在高桥石化公司启用。每周一到两次,由市七医院派驻医生,为上班族采集各类健康数据,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传输到医院内的“网络保健中心”,为健康、亚健康、已病、慢病人群提供持续、便捷的健康服务。
“三甲医院通常以医疗为主,尤其是疑难杂症,但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疾病的早期预防日益重要,因此,国家正在试点由三级医院牵头,联系各个社区、楼宇,将全人群的健康管理起来。”市七医院副院长杨培民介绍说。
很多人都问,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是也有“健康小屋”吗?“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全人群’,”杨培民解释说,社区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慢病人群,但是上班族中的慢病、亚健康人群要么没时间、要么没意识,平时健康管理意识较差。
自贸区的特点是常住人口少,单位少,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健康小屋”进驻高桥和自贸区的楼宇、公司和厂区,利用午休时间为上班族提供健康服务,就可以实现很好的“补位”。
在“健康小屋”的服务人群中,市七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张彤特别提到了“亚健康”人群。庞大的“亚健康”群体,要么任由发展成为疾病人群,要么通过健康干预恢复到健康人群。从投入产出比来看,预防显然比医疗更节约。关口前移,重视预防,这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理念不谋而合,也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强项。“在‘健康小屋’里面,除了配备血压、血糖、心电等常用疾病监测系统,还会配备睡眠、压力、肥胖、体质辨识、人体成分等亚健康管理系统。”张彤表示,“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以因人而异,给出一个包括饮食、运动、起居、心理等内容的综合处方。”
去年,浦东新区投入巨资为市七医院建设了信息系统,院内的“网络保健中心”得以正式运行。“健康小屋”内的居民动态健康档案将会传输到这个“云平台”,由医生进行日常健康管理。本报记者 金恒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健康小屋”近身服务亚健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