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池晓玲看来,养生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既贯穿生命始终,又与生活点滴密切相关。养生并不单单指吃什么,还包括轻情志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然后才是饮食调养。虽身为中医,但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池晓玲认为受益最多的是母亲的言传身教。
在池晓玲看来,养生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既贯穿生命始终,又与生活点滴密切相关。养生并不单单指吃什么,还包括轻情志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然后才是饮食调养。虽身为中医,但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池晓玲认为受益最多的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在中国,养生文化比较普及,很多民间习俗和俗语都蕴含着养生意义,要顺节气去养生。”池晓玲说,母亲虽非中医,却深谙中医养生理念,并将其运用到一家人的生活当中,到了春天会强调要“春捂”,不要一下子褪去冬衣,清明过了才让脱棉裤,因俗语有云:“清明过后十八天,脱了棉裤无后患”。
池晓玲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常念叨的另一个俗语:“三寒两倒七分饱。”等到做了医生,才明白这句俗语中的养生意义。所谓“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要求在每天的子时、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每餐七分饱,可以健康缓衰老。(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从俗语的耳濡目染到中医的系统受教,池晓玲觉得养生要顺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气候的变更与营养更替,还要顺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准确地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变化,在指导养生方面具重要指导意义。”如今,池晓玲不仅坚持根据节气来调整饮食起居,并对母亲的诸多“养生谚语”进行了梳理,写就了《顺着节气养自己:二十四节气养生》一书。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民间俗语里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