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2月20日电题:盼温暖、求补偿、寻偏方——“保健品控”成瘾调查
给孩子服用过多维生素导致孩子中毒、老年人乱服保健品、自行配制草药治病被送医抢救……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儿童成为乱服保健品伤身的高危人群,很多人由于迷恋各种保健品不能自拔,成为名副其实的“保健品控”。
专家建议,在整治市场乱象的同时,政府应联合医疗机构、权威专家、媒体加大科普力度,提升“保健品控”们的健康素养,引导他们科学服用保健品。
前不久,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一位女童因服用了超量的维生素AD而接受洗胃治疗。她的母亲悔恨地说:“我跟孩子说维生素多吃一些无所谓,她每天像吃糖一样吃,最多的一次吃了30多粒。”
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一科主任罗海燕接诊过多例因乱服维生素危害身体的儿童,“我们通过洗胃和导泄才将孩子体内的维生素清出体外,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多一点维生素有益身体,殊不知过度服用维生素AD会导致血钙升高,出现脑血肿、头痛等症状。”
一些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给孩子服用保健品,导致孩子中毒的事频发。“一些婴儿腹泻几个月查不出原因,后来才知道是家长给孩子吃多了鱼肝油,导致孩子肠胃负担过重,发生迁延性腹泻。这些家长好心办坏事,健康素养太低了。”深圳市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邓俊彪说。
相比于儿童而言,老年人乱服保健品的现象更为严峻。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科主任赖燕接诊过多例因乱服保健品和各种“神药”而导致铅中毒的老年人。
“家住宁乡的胡女士、邓先生老两口患有冠心病,他们担心服用西药有副作用,就自行购买保健品吃,还自己批发中草药吃,家里堆满了从批发市场买来的草药,每天熬一锅当茶喝,后来双双中毒被送到医院急救。我们发现这对夫妻购买的保健品和草药均含有大量铅化合物,长期服用将危及性命。”赖燕说。
很多老年人有病不就医,而是“自医”。“近年来,因乱服保健品导致铅中毒的患者激增,很多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声称能根治糖尿病的神奇胶囊,导致铅中毒出现呕吐、腹痛症状,被紧急送医接受驱铅、护肝治疗后才好转,我想提醒老年人,所有声称能根治糖尿病、高血压的保健品都是睁眼说瞎话!”赖燕说。
湖南省老年医学与健康科学传播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刘幼硕教授说,近年来,沉迷于各类奇葩养生方式和购买保健品的人群不断扩大,“保健品控”们常有以下类型:
——渴望关注、渴求温暖型。“我一天要吃十种保健品,卖保健品的小伙子比我儿子对我还亲热,我就喜欢在他那买保健品!”家住常德的梅兰大妈是实打实的“保健品控”,她的退休工资全部用于购买保健品。
刘幼硕说,很多老年人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身边没有孩子,常常陷入孤独、寂寞的情绪,那些“训练有素”的保健品销售员见有机可乘,便趁机拉老年人参加讲座、活动,让老人们倍感关怀,甘愿为其营销的保健品买单。
——自我补偿型。一些老年人觉得自己辛苦半辈子了,晚年该享清福,而他们安享晚年的方式就是购买保健品。“以前老年人在一起是比谁家儿女优秀,后来有孙子了,就比谁的孙子更聪明,现在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攀比谁的保健品更贵。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乱吃保健品对身体的危害。”湘雅三医院老年病科副教授江凤林说。
——四处寻求偏方型。“排队几个小时看病,医生三分钟就打发我了,说我已经是癌症晚期了,难道我就等死吗?我现在四处寻找偏方,只要对我身体好的,我都吃。”肿瘤患者刘梅(化名)告诉记者。
“慢性病患者乱服保健品不但没有补身体,还给健康带来隐患。”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湘雅医院副院长龚志成介绍,一些病人在服药的同时喜欢服用保健品,以为这样是在养生,殊不知这不仅加重了肝肾负担,还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很多人是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而不停地购买保健品,认为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与其说是身体需要,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应加强对他们的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解除心瘾。”湖南省脑科医院大精神科主任周旭辉告诉记者。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促进“保健”市场健康发展。专家建议,在整顿“保健”市场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江凤林指出,不少公众健康素养长期处于“及格线”以下,特别是老年人对于健康的需求与科学养生信息的供给不对等,难以抵挡推销员温情的攻势。
刘幼硕指出,应联合医疗机构、权威专家、媒体加大科普力度;年轻人要注重老人的“精神赡养”,平时多陪伴老人,主动帮助老人寻找科学的保健方法,并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医院体检,在正规渠道购买值得信赖的保健产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盼温暖、求补偿、寻偏方——“保健品控”成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