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与管理》案例13一种独特的社区自治形式:“和谐楼院建设”

  青岛市市北区为加强社区建设,在社区逐步推行了和谐楼院建设,建立起以楼院为单元的社区组织动员新机制,构建起“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协管会—楼栋单元小组”的“网格化管理、梯次式自治”的社区自治管理新模式,为和谐社区建设增添了活力,促进了发展。

  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延安二路社区82号楼院,是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典型老旧楼院,居住着108户居民。因无物业管理,2005年前,楼院内一度乱搭乱建严重,杂草丛生无人管理,公用设施无人维护、残缺不全,院内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脚土。楼道内各户的杂物乱堆乱放,有时为一席之地邻里反目,随着杂物堆放越来越多,居民每天上下楼梯都要侧身而行。楼院墙面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遍布楼内,楼道感应灯坏了也无人修理,女孩子晚上下班,都需要父母接送。而且邻里之间往来甚少,都是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甚至有的居民搬来两三年连对门的情况都不知道,邻里之间也经常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因楼院管理混乱,居民怨声载道,街道、社区多次组织力量集中整治,但整治后不久,很快又出现了反弹。

  在2005年初,延安二路社区的“两委”干部召集楼院居民小组长和党员开会,研究楼院建设的长效管理办法。会上,大家讨论热烈,老党员姜朋喜提议,由全体党员带领大家建设“和谐楼院”。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社区老党员们和社区“两委”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利用三个晚上时间入户发放《和谐楼院建设倡议书》,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82号楼院“党员作用发挥好、卫生整洁环境好、家庭和睦邻里好、文化活动效果好、群防群治稳定好”的“五好”和谐楼院标准,在楼院内制作了《文明楼院楼道卫生管理规定》、《邻里文明公约》等标牌,号召楼院居民共同爱护、建设自己的楼院。随后,他们报请延安路街道办事处和延安二路社区居委会批准,成立了由姜朋喜等7名老党员老干部和居民小组长组成的82号楼院居民协商管理委员会和楼院党支部,承担组织居民自主管理楼院的事务。这是青岛市第一家楼院居民自主管理组织。

  自主管理楼院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组织自主管理的只有7名平均年龄62.5岁的退休老人,楼院内的卫生扫除、绿化亮化、维修单元楼道的公用设施等工作,处于无经费、无工具、无技术的“三无”尴尬境地,可以说困难重重。更为重要的是,有的居民对他们的行为不理解不支持,还有来自子女们的反对和阻挠。面对困难,姜朋喜和社区“两委”干部们咬紧牙关,迎难而上。他们认准一个理:只要对居民有利的,就要坚持下去。

  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在楼道内堆放杂物的居民清理乱堆乱放,自己筹资将楼道粉刷一新,每人认领了一块绿地植绿护绿。靠着这种奉献精神,困难一个一个被克服,楼院环境不断改善。开始不理解的居民被感动了,持反对态度的子女也支持了,居民们也纷纷加入到和谐楼院建设中来。

  和谐楼院建设增进了邻里感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楼道没有扶手,老人上下楼不安全,居民自己找来材料,花了一个星期的功夫焊接上了;院内一个大花园,修剪、施肥、补栽树苗、除草的活儿,居民全承包了;看到电视上播放的其他小区居民家中被盗的事,“两委”召集大家一说,各家各户把钱凑齐,单元防盗对讲门装上了,整个楼院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平日里,谁家灯不亮了,电器不转了,窗户关不严,都有邻居自告奋勇地帮助修理;谁家的孩子没有人带了,就会有邻居帮忙照看;谁家外出旅游了,就会有邻居负责守望;下雨天,谁家衣服没有及时地收回,就会有邻居帮助存放;至于打扫楼道这些常规活儿,每家每户都主动地出人出力。楼院的“邻里互助服务台”,张贴着义务为居民提供医疗护理、家电维修、法律援助等志愿者的照片和联系电话,每个楼、每个单元都张贴着负责人和党员的姓名和照片。如今,漫步楼院,处处给人清新怡人的感觉。

  2006年9月,青岛市市北区区委、区政府在认真总结和谐楼院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和谐楼院、和谐邻里、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推广延安二路社区开展和谐楼院建设的好经验。

  和谐楼院建设是对社区自治管理的新拓展,特色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自治管理规范化。建立形式完备的楼院自治组织——楼院协管会,并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和楼院居民的参与下,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二是自治过程民主化。楼院协管会成员由民主推选产生,楼院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三是自治工作志愿化。楼院协管会成员的工作大多是无偿的,主要依靠楼院协管会成员热心公益事业和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了扎实推进和谐楼院建设,市北区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建立自律性楼院群众组织。发挥楼院服务居民就近、方便的优势和作用,按照便于服务、注重实效、富有特色的原则,以居民小组和相对独立的楼院为单位,引导楼院居民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由5—7名成员组成的楼院协管会,在各楼栋单元设立由党员和楼长组成的管理小组,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协管会、楼栋单元小组的四级组织网络,畅通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成立的楼院协管会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备案,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着力在深化居民自治、规范居民行为、共建和谐社区上下功夫,具体负责居民日常事务的联络、服务,引领和带动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本着楼院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管、自己办的原则,对涉及楼院建设和居民切身利益等重要事项,组织召开民主议事会、听证会,经民主协商解决;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楼院环境卫生、治安保卫、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工作。

  二是建立网格化楼院管理体系。强化社区层面在楼院建设中的作用,推行社区工作者楼院包片责任制,按照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等专业分工做好对口管理,同时,每位社区工作者按500户左右实行责任包片,在居民楼院中亮身份、作承诺,联系指导楼院协管会工作,全面负责包片区域的服务管理。建立了社区工作者为负责区域社会事务第一责任人的包片责任制度;社区工作者、楼院党支部和协管会成员对居民情况的民情知晓制度;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承诺制度;社区工作者工作的月、季工作总结和报告制度;社区每年组织评选和谐示范楼院、和谐示范邻里、和谐示范家庭,楼院居民每半年对包片社区工作者民主评议,对社区自治管理各个层面突出人员进行年度总结表彰的激励奖惩制度五项工作制度,构建起“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协管会—楼栋单元小组”的“网格化管理、梯次式自治”新格局。

  一是楼院与居民互动。引导楼院协管会广泛发动居民,共同商定《和谐楼院协商管理公约》,制定楼栋单元管理、和谐邻里公约等制度,以制度来规范楼院协管会的工作,用自律来约束居民的言行,为和谐楼院建设提供约束和保障。楼院协管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就近、方便的优势,实行“七上门”服务,即党和政府政策上门宣传、不良行为上门批评、邻里不和上门调解、天灾人祸上门慰问、计生阻力上门劝导、移风易俗上门教育、群众意见上门听取。同时,通过纳凉议事、喝茶议事等形式,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及时征求、收集居民对协管会、社区、楼院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居民共建和谐楼院的积极性。

  二是楼院与楼院互动。根据楼院的建设年代、功能配套、人文特点,将楼院分为老旧型、中高档型、独立型、封闭型、开放型等不同类型,明确楼院功能定位、建设重点和服务方向,围绕各楼院的特点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创建团结楼、和睦楼、温馨楼、诚信楼、敬老楼、党员示范楼等各具特色的和谐楼院。区每年组织十佳和谐标兵楼院、和谐示范楼院、和谐示范邻里、和谐示范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街道、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创建工作观摩活动,互相交流心得、取长补短,促进和谐楼院建设不断上水平。

  三是社区与楼院互动。在各社区居委会建立楼院协管会联席会议制度,将楼院协管会会长增补为社区民主议事会成员。社区重要工作实施前,发动楼院协管会成员参与出谋划策,使楼院协管会成为沟通、联系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楼院居民之间的重要桥梁。同时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注重加强对楼院协管会成员的教育培训,及时向其宣传、传达相关政策和街道、社区工作要求,让楼院协管会明确工作重点,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指导其创造性开展工作。

  一是党员示范工程。建立楼院党支部和党员联户制度,广泛开展楼院党支部和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岗和“情系万家”等活动,充分发挥楼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楼院里自觉做到“六先”,即“社区号召先响应、邻里见面先招呼、公益活动先带头、群众有难先帮助、矛盾纠纷先自律、平安防盗先行动”,使基层党的各项工作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凝聚了党员、带动了群众,使党员成为和谐楼院创建活动的骨干力量,在和谐楼院建设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二是楼院洁净工程。一方面,政府大力开展老旧楼院整治,近年来,整修楼院1000余个,修缮5600余户危旧陋房,绿化硬化350万余平方米,为586个老楼道安装楼梯扶手,安装防盗门5072个,并在非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了民生保洁服务队,使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另一方面,发动楼院协管会组织居民积极推进楼院生态绿化工程,教育居民爱绿护绿,自觉保护消防器材设施、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不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不饲养家禽和无证犬;在楼院内规范设置信报箱、奶箱、公益告示栏,安装楼院道感应灯,并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和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建立起楼院环境卫生自我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邻里互助工程。通过教育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向邻居问一声好、与邻居握一次手、到邻居家串一次门、请邻居到家做一次客、为邻居做一件好事”,广泛开展“邻里一家亲”、“好邻相伴度周末”等各具特色的社区邻里情活动,组织开展“市北区十佳和谐居民”评选、“我爱市北·我爱我家”等主题实践活动,把群众的热情和创造力激发出来。通过将有特长的居民组织起来,设置“邻里互助服务台”、发放“邻里互助连心卡”,广泛开展邻里生活互助对、子女学习互助对、扶贫帮困互助对、孤寡老人帮扶对等“多对一”或“一对一”的爱心对子等形式,将家与家、户与户有效联系起来,3000余名70岁以上空巢老人得到左邻右舍的照顾帮扶,相邻、相知、相亲、相助成为社区的亮丽风景线。

  四是楼院文化工程。把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作为和谐楼院建设的重要基础。积极开展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居民创建和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楼院、家庭文化体育活动,在居民楼院举办“邻里书友会”、“好邻居家庭才艺展示会”等各类比赛,合唱团、锣鼓队、书画小组等楼院文化队伍使居民由“观众”变成了“演员”,社区的生活大家展示、楼院的快乐大家分享。目前,全区各类群众性文化队伍发展到612支,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年均举办11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建设了集教育、艺术、科普为一体的特色楼道710余处,居民进出楼道、停步驻足间都能看一看、读一读,既美化了楼道环境,提升了楼院文化品位,也起到了潜移默化中教育和熏陶居民群众的积极作用。

  五是楼院安全工程。推进民警、法官、律师、交通安全、消防“五进社区”活动向居民楼院的延伸,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和治安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开展防盗窃、防火灾、防煤气中毒等自救模拟演练,强化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居民的自护能力。健全完善了社区、楼院治安防控体系,在居民楼院配备治安巡逻员、安全协管员,组织居民自发成立楼院治安巡逻队,全区社区群防群治力量达到1.5万余人,与社区民警联手深入开展“家园护卫行动”,以固定值勤和流动巡逻等方式加强楼院的看护和管理,筑牢社区安全第一道防线年的奥帆赛中,楼院群防群治力量为奥帆安保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北区和谐楼院建设的积极推行,实化了楼院功能,融洽了邻里情感,扩大了居民参与,已成为市北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街道、和谐市北的重要内容,赋予和谐社区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使社区更加充满活力、更具亲和力。

  和谐楼院建设中,通过引导居民从关注楼院、门栋单元建设开始,从清理乱贴乱画、清除楼道杂物、治理乱停乱放、绿化美化环境做起,广泛开展和谐楼院、和谐邻里、和谐家庭、和谐居民“争、创、树”活动,发动居民积极开展邻里互助和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社区人文环境。在辽源路街道佳木斯路社区,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和睦楼”,住在这里的居民虽然来自四面八方,却相处得如一家人。在这里,一家包饺子,全楼人都能吃到;谁家遇到难事,大家都乐意出来帮忙。青岛电视台《今日60分》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制作为《岛城故事》电视片题材。像这样的楼院,市北区每个街道、社区都有,居民们用亲情撑起了一片和谐、温馨、友爱的天空。用居民自己的话说,“如今人越处越近,越处越亲,整个社区变得更加亲切、更加和谐,生活也越过越美满”。

  通过加强楼院居民自律组织建设,引导居民自我制定和谐楼院协商管理公约,建立楼院、门栋管理制度和和谐邻里公约,使楼院协管会对内有效承担起本楼院区域居民的自律服务管理,对外则拓展至整个社区,不仅增强了社区工作的整体合力,扩大了社区工作的覆盖面,也使社区各项功能得以有效延伸,在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壮大社区自治队伍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的社区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居民共建和谐社区的热情。宁夏路街道镇江路社区镇江路44号小区楼院,在物业公司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被辞退后,以退休干部傅玉英为书记、主任的楼院“两委”带领居民实行自助物业管理,把158户的居民大院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台东街道威海路步行街社区故乡居楼院的各个楼道内,印有邻里公约、美德古训、政策法规、文明用语和标示语的宣传牌悬挂在醒目位置,这里的居民主动用自家的鲜花和书画装扮楼道,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

  由于和谐楼院建设所涉及的事项和每一户居民密切相关,所维护的是楼院全体居民的共同利益,激发了居民参与和谐楼院、和谐邻里、和谐家庭创建的热情,也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和谐社区、和谐城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对市北区创新开展的和谐楼院、为民服务代理制、居家养老、民生创业等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和谐楼院建设开展以来,在促进社区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文化生活、稳定的社会治安、洁净的社区环境、有序的服务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楼院“小细胞”成为“大基石”,“小阵地”发挥了“大作为”。

  和谐楼院建设是扩大居民参与、深化居民自治的有益探索,是社区服务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和再造,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对新形势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广泛的社区参与是一个直接决定社区建设与治理民主化程度的本质问题,它是社区建设的深厚基础,也是社区治理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要解决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参与结构失衡的难题,需要进一步打造公共交往平台,扩展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必须立足基层,进楼入户,以人为本,面向群众。

  社区居民的自治是建立在一定区域内的城市居民对公共利益的共同关心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基础上的。实行社区居民自治就是要动员社区居民积极行动起来,依法处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决定自身的共同利益,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家园。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必须在“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原则的指导下,把楼院建设作为搭建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平台,作为实现居民自治的有益实践。

  在通过楼院建设,调整社区居民的利益,化解社区矛盾的过程中,单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和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居民自愿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为居民搭建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平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关注长远为防止楼院建设完成后,粘贴小广告、楼道乱堆乱放杂物现象的发生,在社区楼院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目光放远,未雨绸缪,研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的力量,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保持和巩固社区楼院建设的成果。

  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倾向开始出现,社区居委会担负的行政事务大大超过了其所承担的自治事务,严重影响了其本位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引导楼院建设,不能过分干预,否则,容易忽略民意,导致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同时,政府治理也不能脱离社区,否则政府的作用在社区建设中容易失灵。因此,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有效对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社会服务与管理》案例13一种独特的社区自治形式:“和谐楼院建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