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处于人体五脏中近乎最高的位置,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心系“君主之官”,即五脏六腑中的“皇帝”同时心主神明,在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中,心对应喜,但他却是“七情”中的精神领袖”。因为中医养生学认为:“万病源于心”,“病由心生”。所以,养生护命首养心。然而,中医所说的心,非指单一的脏器,而是指整个与心有关的系统。如心主人体之血脉,与小肠相表里;汗为心之液、舌为心之苗等。
在动物界,人的心脏是最累的。人类从爬行的猿演变成今天的直立动物,样子虽好看了,却留下许多生理缺陷,心脏无时无刻要给高高在上的大脑付出比其他动物更多的“劳动”,这也是为什么“心脑血管病”是我们人类区别其他爬行动物最具鲜明特色的病症之一。五脏六腑中,大多器官均有睡觉时间,唯有心脏一刻也不能停跳。由此可见,善待堪称“劳动模范“的心脏显得多么重要啊!
首先,静养心神。中医养生学认为,心忙者亡,心静养心重在静养,静则神藏;首当其冲心态要好。由于心属火脏,对应夏,属阳中之阳,故人不静则心阴不足,造成阴阳失衡。尤其夏季,养心犹应重养心阴,安神入静,以利健康。静养心神,还要突出情志养生,即如古人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要荣辱不惊,随遇而安。另外,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有益心的健康,但切莫大喜,喜过头亦伤心神。
其次,大睡小想。生活要有规律,这是中医养生学尤其是养心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吃时吃,该睡时睡,切莫违反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认为,睡觉为养生第一大补,大睡小想,就是说子时要进入睡眠状态,大睡7-8小时;午时至少要小休半小时(此时心经最旺最养心)。中医认为:肝藏血“人卧血归肝”。因为肝藏血,子时入眠可养肝血。肝养好了,才能为心脏提供充足的新鲜血液。否则,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的血生不成,”坏血”养心,心必大乱。同时,资料显示,人一生中的心跳大约固定在25亿—至30亿次之间。心虽然不能休息,但人躺下后,心跳频率会变缓,有益于养心和延年。科学家发现,心跳过速会损康折寿。比如乌龟心跳大约每分钟10余次,故乌龟寿命达数百年以上。而老鼠每分钟200多次,故老鼠寿命只有两年。所以我们要像乌龟那样,追求“慢生活”。
第三,适度运动。中医养生追求“心静形动”,认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远离透支心跳的无氧运动”。激烈的“无氧运动”往往是造成某些人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倡按摩、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著名心脑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推荐:每天步行一万步,是预防心脑血管病最好的运动。但运动要遵循养生规律。下午3时至晚上9时是一天中的秋天,晚上9时至第二天凌晨3时是一天中的冬天,这两个时间段属于“收藏”季节,切勿做流大汗、心跳过速的活动,以免耗阳伤心。平时多些按揉或拍打内关、劳宫,膻中、极泉等大心穴,或多些练习下蹲动作,也不失为很好的养心运动。
最后,巧吃“红食”。中医认为,红色食物是入心的,诸如红豆、红枣、莲子等均有补益心气的功能。当然,平时还要多摄取有益心脑血管健康的其他食物(如深海鱼等)并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亦有提振心气之妙用。此外,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合理体重。仅以判断是否肥胖的腰围长度为例,专家推荐的理想尺度为:男人要小于90厘米,女人要小于85厘米;腰围过粗,患心脏病的几率越比其他人高出4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养生保健首先是养心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