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电厂遇难同胞纪念碑,一个矮小的身影,挥动扫帚认真地清扫着灰尘和落叶,双手和脸颊都已冻得通红,也丝毫没有停下打扫的节奏。
她叫邓成翠,是一名保洁女工。为了一句承诺,17年来,她每周都会来到这里,为亡夫战友的先人祭扫。据介绍,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城时,战友的先人因坚守下关电厂而牺牲。
根据史料记载,在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下关电厂副工程师徐士英等54名员工奉命维持供电,继续留在下关电厂。12月13日,日军进城后,徐士英下令熄火停机,带领工人到英商和记洋行蛋厂避难。当时,途中冲散1人,尚余53人。
12月14日,日军冲进蛋厂,将包括电厂工人在内的数千难民押至煤炭港江边拘禁。这时,日军为开动停在蛋厂的汽车,留下徐士英修配钥匙及维修汽车,又将工人曹阿荣等5人留下烧饭。此时,被押至煤炭港的下关电厂工人共47人。
12月18日子夜,日军将难民分批用机枪轮番扫射,下关发电厂47名工人中的两名工人中弹却死里逃生,其余45人均惨死于这场集体屠杀中。
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前夕,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寻访活动。12月5日,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玉兰和同事寻访了下关电厂遇难同胞纪念碑。在一行人寻访的尾声,他们碰到了前来打扫的邓成翠。
“我们很好奇,她为什么会来这里打扫?”张玉兰说,开始以为这是她的工作,后来才了解到,她是义务的,而且每周都来,已经坚持了17年!
2001年,邓成翠与丈夫结婚。婚后第五天,丈夫就带着她来到下关电厂死难工人纪念碑前,给她讲了个故事。
1961年邓成翠的丈夫入伍当兵。当年二十岁出头,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小伙子,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战友。大伙承诺,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把各自的亲人当做自己家人对待。
1965年退伍,邓成翠的丈夫留在了南京。临分别时,战友告诉他,自己的先人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埋在了下关电厂,问他能否今后每年都去代为祭拜。邓成翠的丈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之后几十年,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寒冬腊月,他每周都会去下关电厂祭拜逝去的“亲人”。2001年,邓成翠和他结婚后,每周来祭拜就变成了两个人的事儿。
2016年丈夫查出胃癌,临进手术室之前,拉住了邓成翠。“他和我说,他还有一个心愿:希望我之后还能定期去下关电厂祭拜。”老伴儿最终还是因为病情过重,永远离开了她,“但我没忘记丈夫的嘱托,坚持每周都来祭扫纪念碑。”
年月久远,邓成翠也记不清亡夫战友的亲人姓甚名谁,但每周来祭扫,却成了邓成翠雷打不动的习惯。“老伴儿向来低调,这事儿我们谁都没告诉,连子女都不知道,不知不觉已经17年了。”她也不愿意让记者拍照,“这事没必要宣传。”
如今下关电厂早已拆迁,为了保护纪念碑,四周被绿幕围墙包裹着,进出的小门被保安用铁锁给锁住了。“一开始工地保安怕不安全,愣是不让我进。我就和他们说我是义务过来清扫纪念碑的,久而久之保安也就放心了。”现在,一见到邓成翠拿着大扫帚来到工地侧门时,保安还会和邓成翠打个招呼,然后打开门放邓阿姨进去打扫。
负责该区域的保安朱魏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虽然不清楚邓成翠的故事,但是经常看到她来清扫。提到她,同事们都说她人蛮好的。朱魏魏还表示:“邓阿姨什么事都抢着做,早上我们七点半上班,六点多钟就看到她在打扫卫生了。”
“老头子的战友不在南京,年龄也快80岁了。早些年还会回南京祭扫,近几年已经不常回来了。”邓成翠坦言,自己68岁了,虽然身体健朗,但说不定哪一天就干不动了。等到那天到来时,不知道谁可以接过这把责任感满满的扫帚,继续清扫纪念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只因丈夫一句承诺 17年来保洁女工 每周为大屠杀遇难者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