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追求卓越 走近上海大学体育教学与竞赛优秀团队

  他们始终牢记初心和梦想,牢记大学的使命与任务,用智慧和汗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懈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

  2019年,是上海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通过走近基层、关注基层,陆续对基层单位的优秀学者、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优秀员工、优秀平台和优秀组织进行报道展示,用身边的“感动”去感染更多人,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

  “都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不这样看,要把一项事业做到一个高度,都是需要动脑筋的。体育比赛总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思考解决的方案,才能进步。我们做学问也一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钱伟长体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上海大学体育学院树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以高水平运动队竞赛为标杆、普通大学生竞赛为基础的良好体育运动氛围,并在国内外、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如: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田径女子4X100米接力进入决赛;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会田径比赛打破纪录获得女子100米冠军;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获双打16强……

  2016至2018年间,普通队获奖成绩为全国比赛前八名17项、上海市比赛前三名161项;高水平运动员获奖成绩为世界级比赛前八名15项、全国比赛前八名100项、上海市比赛前三名80项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体育教学与竞赛团队全体成员的努力。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例,了解鲜花和奖牌背后的育人故事,以及他们“让体育闪耀人生”的初心和坚持。

  “对员的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指导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拥有体育精神,拥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普通学生,我们想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有一项终身喜爱并坚持锻炼的体育项目,而非仅仅只是拿到成绩而已。”青年教师尹默林这样说道。

  尹默林老师在任教前曾是专业游泳运动员,入选过国家游泳队。他2007年入校教授游泳课,担任学校游泳队教练和游泳社团指导老师。为做好教师本职工作,他坚持不断学习,阅读专业教学书籍,虚心向前辈讨教实践经验,十几年如一日地积累和提高,在体育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步。

  他把复杂的游泳技能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评教环节中,他的好评率名列前茅,游泳教学达标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上海大学校级、院级优秀青年教师,并获得教学优秀奖。

  李效凯老师,运动人体科学博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03年进入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从事大学生体质监测与运动干预咨询与管理工作,现负责体育学院“大与健康科学实验室”。

  李老师根据测试分析,结合当前高校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超重与肥胖比率增高的现象,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自我行为控制的指导,对学生健康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和纠正。在学院的支持下,他开设了“运动与健康促进”课程,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软件,建立了“生理生化实验室干预平台”和“运动与健康科学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对在新生测试发现的超重与肥胖者进行逐年跟踪,从体质形态、机能、素质、到生理生化与分子调控等方面作一系列研究与跟进,并开具个性化“处方”,对不同体质学生予以针对性的体育指导。

  经过多年努力,他对2780多名超重与肥胖学生进行饮食、运动、睡眠以及心理干预,成功地使其中一部分“三高”学生,重新回到了健康的生活轨道。接受指导的学生表示,“没有老师的鼓励,自己可能都坚持不下去,更不可能在体质上有这么大的进步”。不少学生家长也致电李老师表示感谢。李效凯老师说:“所有过程都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只要学生身体健康,我再累都是开心的。”

  “体育学院没有自己的本科生,因此就需要老师们以加倍的努力,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国琴说道。

  体育竞赛之于其他学科很大的不同在于不仅要有课内的学,更要靠课外的练。学院规定的训练频率是高水平运动队一周三次、普通学生一周一次,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升训练质量,团队老师们时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在周末和节假日为学生指导加训。训练课上,老师们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一丝不苟地为同学们做技术动作指导,抓住每一个可能犯错的细节,仔细讲解技术要领,让同学们能够在安全的情况下完成高效训练。

  在上大田径跑道上,活跃着一支由普通大学生组成的 “阳光田径社”运动队,旨在带动更多学生走出宿舍、走出教室,来到运动场。指导教练陈琳、陈婷老师七年如一日地发掘体育人才、指导队员训练,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

  七年来,“阳光田径社”在上海市大学生田径比赛上共夺得20枚金牌、28枚银牌、29枚铜牌,且连续3年总分第一;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得1金2银的优异成绩;在中国大学生校园路跑接力赛中荣获华东赛区第八名,在上海参赛高校中排名第一,彭泽同学获男子标枪乙组的冠军。队员们出色的成绩离不开两位教练的付出,陈琳老师收获了2016年上海市会大学组“最佳教练员”提名奖。

  运动队每周固定三次训练,每次两位教练都会在场保障大家的安全和成效,倡导科学训练方法,训练计划由教练因人而异制定。他们表示:“对员的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指导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拥有体育精神,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此外,还有宗志伟和陆树兵(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郭平和魏轶林(排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曾朝恭和何颖强(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徐春毅和孙敏(武术高水平队教练),林仪煌(棋牌队、游泳队教练),王长琦(男子足球队教练)等二十多位教练都在指导队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工作。

  近年来,体育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展青年人才队伍,引进了尹默林、李婷、孙敏、程龙、葛晓栋、朱侨宇等6名国家健将级青年教师;培养了胡吉、陆英浩、林大参等5名国际级裁判和9名国家级裁判,他们在国内外职业赛事中执裁,提升了上海大学的影响力。在学校的支持和学院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上海大学体育工作的影响力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全国排名36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10位。(相关链接:上大排名全国第10,“2017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正式发布)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不断描绘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学院将始终以建设一支“既能进行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又能指导体育社团训练”的高技能、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建设一个能提升运动队训练水平的专业教练团队为信念,努力践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健康校园建设成果,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平凡中追求卓越 走近上海大学体育教学与竞赛优秀团队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