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有您——向教师致敬!

  付祖武,男,廊坊市第六小学校长,1969年8月出生,2001年6月加入中国。2019年8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三十年来,付祖武始终牢记并认真践行他自己的“情与教育相伴,爱与服务同行”的工作格言,以不悔追求的信念耕耘在教育事业上,以满腔的热血致力于改善乡村小学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让农村的幼儿能够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学前教育。他创新教学模式,将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入到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他努力强化教师素质提升,广泛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创新综合考评机制,大大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廊坊第六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付祖武在选择考取师范学校的时候,就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在广阳区万庄镇武家营中心小学四届毕业班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他四年以校为家坚持吃住在学校,晚上克服严寒酷暑,为学困生义务辅导功课。遇到停电,就点上蜡烛为学生辅导,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辅导完功课还要把每一位学生亲自送回家中。四年昼夜耕耘,让二百七十二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继续他们的学习生活。

  付祖武在万庄镇教育教学工作期间,镇上的学前教育还很不完善,为了能让万庄镇四十二个村街的幼儿能够按时的接受学前教育,他四处奔波,积极协调筹办校中园和独立幼儿园。由于正常的时间村干部都要去地里干活,所以他只能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走访四十二个村街干部,商讨办园方法,确定办园地点,筹集办园资金。经多方努力,最终建成了校中园十所、独立幼儿园四所。这些幼儿园的建成,使全镇四十二个村街学前三年幼儿全部能接受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百分九十五以上。他常说,“为了乡村孩子的学习而付出,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付出多少都值得。”

  2012年付祖武调入廊坊市第十八小学,当时学校建设没有完工,根本没有办公地点,白天到学校监督学校建设,只能在工地上和工地负责人一起在施工现场,商量解决施工问题。当时工期非常紧张,他感到非常焦虑,为了不耽误学生正常上学他经常吃完晚饭还要到学校的施工现场看一看,遇到施工方的负责人开玩笑说:“您晚上还不休息,也要来看一看,比我们还认真啊!”他总是笑着说,“为了孩子们的新课堂,加会班不算什么。”夜晚,他家的客厅灯光经常会亮到一两点钟,这是他在对学校的未来的软件建设谋划设计。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旗及校园整体文化进行起草、设计、斟酌、敲定等所有繁杂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经过七十多天白天黑夜的忙碌,学校如期开学。开学后面对新的学校、新的教师、新的学生,各方面工作千头万绪,他每天早出晚归,周六日加班成为常态,午饭晚饭经常是让妻子做好送到学校。在他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满意。

  2017年付祖武调入廊坊市第六小学,负责学校全面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提高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他广泛创设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载体,开创实践体验天地,带领学生去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去消防支队参观学习,增强学生“三爱”情感;积极举办学雷锋、清明祭英烈、爱国、爱劳动等教育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活动。他常说,“让孩子们多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他是创建“文明校园”、争当精神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认真抓好学校创建活动并亲自制定计划与实施方案,印制绘本,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教室、课堂,组织“七一”红歌赛、“十一”向国旗敬礼、学生手抄报、绘画作品等活动,让师生在创城活动中深入领会、努力践行。操场、楼道、教室上千余块宣传展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爱国教育等内容随处可见。良好的校园环境净化了师生心灵、陶冶了情操,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无声导师。在他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廊坊第六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规范化管理是学校有序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付祖武重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常规管理,齐抓并进,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立德树人润泽校园的效果。

  付祖武在负责广阳区万庄镇武家营小学工作期间,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方式,通过实践总结,制定出台了《学校量化考核评估实施办法》。通过对教师考勤、优质课、等十三个方面综合评估,为教师评优评先提供依据,避免学校出现讲人情、讲感情等与实际工作不符的不公平现象发生。在广阳区万庄镇十三所中小学及廊坊市第十八小学和廊坊市第六小学得以完善推行,使学校形成了长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付祖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创造出了可喜的成绩。

  他夯实校本教研,坚持把科研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做到人人有课题,树立“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意识。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推门听课,每学期不少于50节。在他的带领下,教师大练兵活动在校园里如火如荼开展,其中40多位教师在区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300多名教师报送不同内容的课例,其中100多名教师获得省市区级奖励。以上活动的开展,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付祖武正在为一万多平米的校园扩建工程而忙碌着。谈及未来,他说:“我要继续以新的面貌、新的动力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全体师生一起携手共进,让全国文明校园的品牌更亮,再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任佩宇,男,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北承德人。2019年8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任佩宇作为丰宁大滩中学的校长,他深知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他以扎实肯干的态度,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工作,以卓越的工作业绩回馈父老相亲。他曾获得县政府嘉奖4次;市级二等功1次,市县两级兼职数学教研员;承德市数学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河北省优秀教师;县级优秀员;承德市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2次获得特等奖;获得教育系统优秀教导主任5次,县级模范教师2次。

  2016年8月15日,一纸调令将任佩宇从丰宁二中教导主任岗位调任大滩中学任校长。最初的校园显得有些凄凉,低矮的院墙,陈旧的教学楼,不完善的教学设施,凹凸不平的土操场,散发着异味的学生宿舍,凌乱的就餐秩序……带着领导的信任和嘱托,承担着老百姓的重托,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让地处高寒坝上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锻炼,让大滩中学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以此来回报大滩父老!

  三年过去了,如今的大滩中学,在老百姓口里那是首屈一指的学校。校园环境干净整洁,高标准塑胶跑道的建成,各功能馆室日益健全,图书室新书时有更新,校园书香氛围浓郁。青年教师进步明显,教师队伍干劲十足,学生有活力,校园有生机。2016年以来,学校被集体表彰26次,派出的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130余人次,均获得优异成绩。连续三年毕业班和七八年级成绩突飞猛进。

  2016年8月16日,是任佩宇来到大滩中学报到的第一天,走进校园,喜忧参半:

  宁静的校园显得有些凄凉,低矮的院墙,陈旧的教学楼,不完善的教学设施,凹凸不平的土操场,散发着异味的学生宿舍,凌乱的就餐秩序……眼前的一切给他的内心蒙上一层阴影。

  站在土操场,环视整个校园,他陷入了长长的思考。该如何改变大滩中学的现状呢?要想改变就要先了解,于是,他同班子成员谈心,跟老师交流,走访了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走进了一百多户学生家庭,总算有了对大滩中学的深入了解。学校管理方式粗放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地处高寒坝上,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教师流动快且缺乏教学和管理经验。学生生源不稳定,一些优秀生源都选择了去更加优质的学校就读。

  带着领导的信任和嘱托,承担着老百姓的重托,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让地处高寒坝上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锻炼,让大滩中学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以此来回报大滩父老!

  到大滩中学后,他的作息时间彻底发生了变化,每天早起晚睡,每一个凛冽寒风的夜晚他辗转反侧,心里都在盘算着学校的工作。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团队建设必须要有主线。为此他一直致力于“三核心”建设,即: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集体,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组集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集体。各部门协调配合,团队建设卓有成效:大滩中学的校报团队为提升大滩中学的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课间团队已经连续四年为大滩中学拿回了“阳光体育大课间”优胜单位的荣誉称号,年级组团队更是突显成效,连续获得教学质量提升单位,运动会团队更创佳绩。

  大滩中学教师的主体都是近几年的特岗教师,年轻有活力,但缺乏经验。做过县城重点中学教导主任的他,开展教育教学类专题讲座,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外联,走出去,请进来,三年来,先后派往丰宁二中参与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达到300多人次。

  加强思想建设,创建风清气正校园。以“大美草原、大爱校园”积淀的校园文化。任佩宇鼓励老师们共同研究,自主设计了蕴含大滩中学元素的校徽;亲自参与作词作曲的校歌孕育而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必然引领健康向上的行为。以“团结、诚信、健康、向上”为校训,打造“风清气正,追求卓越”的校风。教师秉承“厚学、严谨、思变、求实”的教风,争创“德行、学尚、刻苦、争先”的学风;创建《璞苑》校报,让校报成为宣传学校的主阵地。

  完善后勤管理,提高服务师生意识。变原有简单粗放的管理为紧张有序的管理。后勤管理日臻完善,后勤工作有条不紊。学生排队就餐,合理膳食营养,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定期检修为维护校园基础设施,三年来没有因为工作失误导致学生吃不上饭,取不上暖。积极外联,争取项目兴建了大滩中学运动场,改造了教学楼、宿舍楼,美化和绿化校园,大滩中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来大滩中学整整三个年头,每一年的暑假都是他最累,也是最欣慰的时候。因为一批批毕业班的孩子从大滩中学走向更高的学府。从2017年中考的31名学生录取一中,到2018年35名学生,再到2019年的45名学生。

  近两年的大滩中学在社会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望。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上学,也有很多周围县乡镇的孩子慕名前来就读。这也与学校的管理提升、内涵提质、质量提高的工作核心是分不开的。作为这样一个学校的校长,他是欣慰的。因为他看到了他和他的团队的辛苦耕耘开花结果了,学校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个腾飞的大滩中学正在昂首阔步前行。

  如今的大滩中学,在老百姓口里那是首屈一指的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局领导的深切关心和支持下,现在学校校园环境干净整洁,高标准塑胶跑道的建成,各功能馆室日益健全,图书室新书时有更新,校园书香氛围浓郁。青年教师进步明显,教师队伍干劲十足,学生有活力,校园有生机。

  张秀清,女,1968年出生,易县狼牙山中心小学教师。2019年7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参加工作起至今,她一直扎根狼牙山,与山里的孩子们相伴了31个春秋。她用一片赤诚之心,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1987年,刚刚走出校门的张秀清踏上了农村小学的三尺讲台。那个年代,基层教师待遇平平,工作环境也没有现在好,张秀清曾经有好几次调动的机会,但想到要和孩子们分离,她都放弃了。从教31年来,张秀清从未无故迟到或缺过一堂课。

  农村学校里留守儿童不少,一些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张秀清给学生分组,利用校讯通、微信等形式,让学生每星期二、四的课外活动时利用网络视频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汇报在校的情况,让远在异乡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多年前,班上有个孩子因父母同时去世,受到了莫大打击,经常在课堂上失声痛哭。为了疏解孩子的心结,张秀清把她带到家中,同吃同住,照顾到她小学毕业,现在这位同学已长大成人,直到现在还是以‘张妈妈’相称。

  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张老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她都找遍了,一有空就观摩学习。她认真听好每一节观摩课、示范课,向骨干教师学习,汲取优点,丰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足教材,备细教法;在教学中她力争做到清晰透彻、深入浅出,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镇总是名列前茅,在全县调研考试中也是一直处在前列,多学科曾荣获“学科优胜奖”。她也多次荣获“三等功嘉奖”“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获市、县相关部门表彰奖励。

  马笑冰,男,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人,2017年在峪耳崖小学校长任上退休。2019年7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19岁的一次事故,他失去了左手,“没有左手我还有右手,不能干活我就教书!”倔强的马笑冰拿起粉笔,从此一头扎进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他,以家为校,以校为家,在贫困落后的山沟里,建成了全省知名的乡村小学。1978年,他被安排到边远山区的大庙沟小学任教。踏进校门,教室没有门窗;走进教室,墙上没有黑板。他带领师生利用三周时间楞是把学校变了个样。特别是冬天,教室无法生火,学生无法上课。为了不耽误学生一节课,他把学生请到家里,把面板翻过来当黑板,把炕当作椅子。整整五个冬天,他就是这样度过的……

  1990年,马笑冰成为峪耳崖小学校长,面对27间教室中有18间都是危房的严峻现状,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马笑冰四处奔波,年内集资20万元盖起了第一栋教学楼。两年后,又集资25万元盖起了第二栋教学楼。1993年,又筹资32万元建起了第三座教学实验楼。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向亲友借款40余万元,建起了12个标准多功能室,按标准配齐了各种教学仪器。峪耳崖有了现代化农村小学!这在承德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学校的建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跟上级要钱受过拒绝,向企业伸手遭过白眼,拿家里的钱也跟老伴吵过架,为了教课他累倒在讲台上,为了工程他吃住在工地上……

  他教法活、理念新,是国家级骨干教师,河北省教学标兵。他所教的毕业班“四率”连续10年达100%。先后为市、县教师上示范课60余节,听课教师达3万余人次;为全国各地教师上公开课5节。他讲的《圆锥的体积》一课,获承德市一等奖,教师风采演讲《每当走上讲台》获河北省第一名。还被聘任为全国数学理事会理事,河北省德育理事会理事。

  他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倾情培养、真心关怀。“一支铅笔、一片药、一句贴心的话,再加上那么多不眠的夜晚,谁也算不清马老师在我们身上花了多少心血、多少钱。”孩子们一句理解的话,让他心底所有的辛劳都化成甘甜。这些年来,马笑冰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10万余元,帮助60多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刘小军因家庭不幸成了孤儿,他就把小军接到自己家,整整抚养了5年,直至小学毕业;胡东月的父亲双目失明,家中没有生活来源,马笑冰负担了他小学六年的全部生活费;李冬兰得了白血病,马笑冰两次为她捐款3000元,连续6年为她上保险,让她顺利升上了初中……但父亲有病不能到床前,妻子有病他不能照顾;最让他痛心的是自己1岁爱女金秋因耽误治疗而不幸夭折……

  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优秀员……几十个厚厚的证书和奖状,锁在马笑冰的橱柜里,上面已经盖满了一层尘土。他说:“与这些相比,我更喜欢看孩子们的满分考卷。”

  30多年的教学生涯,马笑冰付出了,也收获了,付出的是汗水和心血,收获的是认可和荣誉。多少次,上海、大连、广东等地的学校高薪聘请他,他都拒绝了。他舍不得学校,舍不得那些孩子。如今马笑冰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仍情系教育,心系学校。

  白玉国,男,满族,群众,1976年12月出生,专科学历,中小学一级语文教师,现任教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架子山教学点。2019年7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1998年的开学季,白玉国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穿过一条人工开凿的隧道,才见到了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然而,眼前的一切真的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裂了纹的危房,大雨冲垮的小操场,面临坍塌的厕所。如果不是就在眼前,真的很难想象,这就是他即将要工作的地方。但白玉国没有退却,他知道,这里才是最需要他的地方。是淳朴的孩子和渴望孩子们得到良好教育的家长,让他没有犹豫,毅然留在了这个让他“忧心忡忡”的山乡学校。

  留下,说起来容易,经历起来却很难。最初,白玉国是住在学校的,仅到了周末才回家。当年出村的道路是崎岖坑洼的土路,出行的工具是自行车,尤其是大雪封山,他经常几个星期回不了家。

  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不会做饭的小伙子来说,几乎是残忍的。学校仅有的“现代化厨具”是一个小电炉子,要么就是农家的大灶。为了能吃饭,他每周末回家都会跟妈妈学技术,可惜做饭技术并没有太大长进,那些年他吃的最多的是炒盐豆子。

  生活的不便可以克服,但心灵的寂寞才是白玉国最难承受的。白天还好,当孩子们都放学回了家,小小的学校也变得空荡,孤独也就如影而至。也在这个期间,他重拾了少年时的爱好石雕和根雕。压力大时,他就搬一把凳子,独自坐在操场上,放飞思绪,以这样的方式缓解压力。

  坚守的苦也只有白玉国自己最清楚。在架子山小学,他是“全能”老师,学校开设的所有科目他一个人担,所有年级他一个人教。白玉国是安全员,那时学校没有围墙,下面是一道大坎子,为了安全,学生到哪,他跟到哪。白玉国是锅炉工,过去学校曾用土办法取暖,一个冬季需要60袋锯末、30桶水,他要一趟趟将锯末和水背进暖池。白玉国还是发明家,他利用废旧桌椅,自制了篮球框、跷跷板等教学道具,为山里孩子增加娱乐方式。

  到了2012年,随着经济发展,偏僻的小山村也逐渐与外界多了沟通。让白玉国高兴的是,社会爱心人士对学校和学生的关注,在大家的帮助下,学校的围墙建好了,重建了厕所,增加了体育器材和用品、教学硬件设施,小小的学校越来越好。

  从教21年,白玉国教过的孩子早已过百个,正在读大学的也有四五个。有趣的是,如今的学生里不乏“学二代”,白玉国教过他们的父母,现在在教他们。

  提到那些在外面工作的学生,白玉国露出了“老父亲”般的笑容。他就像一位留守的家长,看着教过的孩子长大远走,等待他们回来,与他分享外面的经历。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白玉国朴实、憨厚、务本、求实。在架子山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也在成长着。先后5次年度考核优秀;2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4次获市级和总校级师德标兵;3次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1次获秦皇岛市“平民偶像”称号;2014年和2015年分获中国青基会的“烛光奖”和“园丁奖”;2018年9月,获得河北省最美教师称号;11月,获秦皇岛市“365百姓故事汇”优秀作品展演二等奖。并多次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报告团。自2012年以来,他先后被《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秦皇岛日报》《河北教育》、河北电视台、秦皇岛电视台、河北广播电台等诸多媒体宣传报道。

  张建立,1981年出生,他是平乡县孟杰盲人学校的一名盲人教师。2019年7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18岁读高中时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目失明,24岁那年他从电视台听到了盲人校长穆孟杰的事迹后,进入了这所学校,在穆孟杰校长的关心和教导下,他学会了盲文和按摩,也逐渐走出了对未来的迷茫。对一名盲人来说,做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盲人教师也更能体会和理解盲人学生的心理,他在教学和教育中更容易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在不断学习总结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盲人教盲人的授课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张建立18岁读高中时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目失明。数度求医无果,余生永坠黑暗的漩涡。24岁那年他从电视台听到了盲人校长穆孟杰的事迹后,仿佛从无边黑暗中为他撕开了一角的光明,又像是一阵东风吹来,重新鼓起了他的人生风帆。进入了这所学校后,在穆孟杰校长的关心和教导下,他学会了盲文和按摩,也逐渐走出了对未来的迷茫。毕业时,他放弃了去北京做职业按摩师的机会,留校做了一名特教老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人生。

  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作为教师岗位上的特殊一员——特教老师。盲人教师更能体会和理解盲人学生的心理,在教学和教育中更容易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也就更容易受到学生的认同,教会学生本领。

  对一名盲人来说,做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备课、准备资料,还是上课时的方式和语言表达,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借助盲文和电脑,这些困难一个个的被他克服。在教学过程中,他还不断学习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盲人教盲人的授课方法,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每位盲童入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教会他们自理生活的本领。从洗脸、刷牙到穿衣叠被,都要做无数次的示范,让他们用双手找感觉,在心里记方法,记窍门。为了让盲童学会用盲杖走路,他每天下班后带他们来回走上十几里路,教学生走路的方法,告诉他们识别方向的技巧。这些事情虽然琐碎,但都需要耐心的去做,因为他们毕竟都是小孩子,都刚刚离开父母,才开始接触这个陌生的环境。

  张建立认为,盲人学生的教育,不能与社会隔离开,不能让盲人学生与社会有脱节。根据这个理念,他在班级开展“分享新闻”活动。每天,学生会在班里把昨天听到的一条新闻,讲述给其他同学们,并加以评论。然后,他会对这名学生的讲述和评论做点评。这个活动带给学生的信息量非常大,对社会正在发生的大事小情,不仅自己了解到了,还分享给了其他同学。现在,学生在他人面前,也能对社会正在发生的热点话题侃侃而谈,这样一来,盲人学生觉得自己和社会没有隔绝。同时,这项活动还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

  张建立对学校每名学生的性格、经历、爱好,以及家庭情况都如数家珍,这是为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如遇到了问题,作为老师能及时去解决。有位来自邯郸的盲人学生宁梓,因为她从小失明,家庭贫困,所以性格内向而自卑。张建立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经常找这名学生谈话,从讲名人励志故事到叙述自己的经历,逐渐的让宁梓走出了自卑,找到了自信。在张建立的鼓励和指导下,2019年5月宁梓在北京举办的星悦故事全国讲故事总决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从张建立做老师的那一天起,工作和生活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回事儿。为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方便找到他,他在办公室放了一张床,张建立办公和睡觉就都在这里了。记得2012年冬季流感大爆发,看到学生相继感染,高烧不退,堂堂七尺男儿竟急得掉下了眼泪。心急如焚的他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一边记录学生的日夜体温变化,经过近一周的治疗学生的情况相继稳定。2016年5月8日晚12点,按摩班的李占峰突然肚子疼,就到办公室叫醒了张建立,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医生,经诊断是肾结石堵塞尿管,经及时治疗,避免了一次大的意外伤害。

  刘海清,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 1973年9月出生于河北蔚县,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下花园中学校长。2019年6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1996年9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来到下花园区高级中学任教,成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历任学校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2013年3月任下花园高中、下花园中学校长。从教20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他工作的历程见证了他从一名优秀教师到出色校长的成长轨迹,也由此铸就了他不凡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先后被评为第八届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者,张家口市教育系统优秀员,张家口市校园网络建设工作优秀校长,张家口市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第三批张家口市中小学骨干校长等荣誉称号。

  有人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掌舵人,他的思想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他是一个有思想的引领者。他提出了 “办全区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厚德、明理、励学、树人为校训,秉承“精细管理,文化育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

  下花园中学是2006年全区6所中学合并为一所中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竞争机制,学生流失严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他紧紧团结学校班子成员,善用优秀的中层管理者,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大胆改革,破旧立新,将原全校三个年级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A部和B部。一套班子,统一领导,分部实施、分部负责。两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工作各有特色、各取所长,调动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已达到预期效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为了学校的持久发展,他首先“抓考风、促学风、树校风”,“树正气、转作风、提质量”。严格规范考试纪律,所有考试按照高考标准布置考场,教室安装了监控设备,中考做到了公正、公平。规范了小升初招生工作,彻底清扫了社会上对学校的不良反响,赢得好的社会声誉。

  作为校长责任一个比一个重,他铁肩担重任,丹心献教育。带领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2018年教育部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和“国防教育示范校”;河北省第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张家口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张家口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张家口市教学先进集体,张家口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是张家口市教育资源最好的学校。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更多的优秀学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多次到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争取机会,多次向区委区政府申请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7月学校同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升入张家口一中学生数大幅度增加,这为该区中学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五年来近300个孩子得到了实惠。近年来下花园中学输送的学生85%升入了一本院校,期中2017年岑家仲同学考取全市理科状元。

  “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将一个人的青春奉献给教育可以化为无数个青春”。作为校长,他深刻意识到:学校的校长面对的不仅是几千名学生的未来,更是几千个家庭的期盼。背负着这份使命,刘海清校长坚持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每天早出晚归,以校为家。每天坚持巡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坚持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状态,坚持陪学生进餐确保饭菜安全;他在走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充实着每天的工作与生活内涵。

  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个整个的校长。”20多年风雨沧桑,他始终用心做教育,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者自己的教育理想,谱写着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穆华飞,1987年出生,平乡县孟杰盲人学校校长穆孟杰长子,31岁的他今年已在盲人教育工作一线月入选河北好人榜。

  2010年6月,穆华飞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回家,回到父亲的学校当特教老师,满腔热情地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好好教育盲童们,让他们尽快学会知识,掌握本领。那时候,穆华飞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和电脑。才过了半个月时间,他便发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落空了。在健全人看来极其简单的东西,要教会盲人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些内容自已讲得口干舌燥,可是孩子们还是“大眼瞪小眼”,一脸迷惘。在课堂上明明已经教会了的东西,转眼再考问学生,学生们就记不起来了。不到两个月,他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烦躁起来。

  他父亲察觉到了他的烦躁情绪。让他去看自己是怎么教学生的。接下来的几天里,穆华飞一有空就到爸爸的课堂上去,观察他是怎样上课的。只见父亲不厌其烦地读讲,学生一遍学不会,父亲就讲两遍,两遍不行就讲三遍,语气始终和蔼可亲。有的内容,都重复讲了十几遍,甚至连学生自己都烦了,父亲却仍然不厌其烦的教导。

  通过观察父亲的教授方式 ,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爸爸对盲人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他只是停留在尽职尽责上。他意识到自己缺乏爸爸一样的耐心、细心和爱心,没有设身处地理解盲人的困难。穆华飞在羞愧之余,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称职的真正能帮到这些孩子的老师。闲暇时,他试着蒙上眼睛去尝试做一个盲人,结果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敢迈步,吃饭都很难吃到嘴里去,而上厕所更是战战兢兢的,找不准蹲坑。最可怕的是,自己的眼前都是黑乎乎的,做什么心里都不自在、不适应。他意识到盲人的生活如此地艰难,他的那些孩子们能够学会生活自理、学会本领,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从那以后,穆华飞觉得,自己开始有点儿真正理解盲人了,了解了他们的难处之后,心跟他们就贴得更近了,在和学生接触时就努力站在盲人的角度去处理事情、教他们学习知识。穆华飞至今保留这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拿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学校正中间的盲道上走个来回。他明白当眼前一片黑暗,手臂伸出去只能抓到一片虚空,给孩子们心中留下的恐惧,只有当自己时刻感受到这些恐惧,他才理解孩子们心中的无助,用自己的方法去减轻孩子们的痛苦。

  因为学校在农村生活废水、厕所用水排放不方便。穆华飞请人在学校里挖了一个大化粪池,这个化粪池能盛上百方废水。学校排水方便了,但池子满了就得抽出来。穆华飞说“抽一车需要30元,一池子要抽四五十车,得用上千元”。这对本不宽裕的特教学校每年都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为了节省钱,穆华飞买了个污水泵隔一段时间自己抽。

  从掏粪工、水电工、大管家,到老师……教室宿舍里灯管坏了他去换,室外电线断了他去接,房顶漏水了他去补,哪个老师请假了他去替……穆华飞什么活都会做,都做的非常好,经济账算得特别细,是学校女老师眼中的模范男人、孩子们眼中的全能老师。作为一名特教老师,他没有忘记对自己的承诺。他时常感受到现代社会快节奏带来的巨大压力,他曾有过面对种种诱惑和艰苦环境对比下产生的择业质疑,也有过迷茫和彷徨。但他想到了自己在特师毕业典礼上庄严的宣誓,仿佛就看到了特殊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以及特教老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激发他对特殊教育职业的热爱。

  陈文水从事教育工作27年,一直坚守在大岭后村,从最初的代课老师到现在的校长,从原来闭塞的小山村到现在畅通的大路与外界相连,陈文水见证了大岭后村和岭后小学的变化。岭后小学现有教师20名,学生218名,其中小学生145名,幼儿园学生73名。留守儿童占了很大一部分。陈文水每天的工作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就是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陈文水的手提包里装着“三宝:记录本、成绩册和自拍杆。记录本有几百页,详细记录着五年来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为学校和学生捐助的每一笔善款。成绩册里有学校全部学生一年各科的学习成绩,全校200多名学生,陈文水几乎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至于自拍杆,是把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做成视频发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学校食堂晒晒美食、课间休息来段网红操、爱心人士送来的善款衣物等等,他都要发到网上。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座大山里的学校,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了世界,一段段的小视频让孩子们与外界的距离近了,也让大山外的爱传到了大山里。现在每天发视频成了陈文水必需的工作,短视频最高点击量是600.5万,获赞30多万。

  高琳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也深知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根基和希望在于教育。工作中,他像家长照顾子女一样,给予了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他却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2016年一次体检中,高琳被查出肝内有瘤,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他想等到寒假再去详细检查。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腹部疼痛难忍,讲课时常常痛得直冒冷汗。经检查,他被确诊患上肝血管瘤,直径为10厘米,必须马上手术,切除肝脏左叶约二分之一。术后仅过了40天,因为担心学生的中考成绩,他仍然坚持边治疗,边工作,没有落下一节课。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感恩有您——向教师致敬!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