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扩大 减肥保健品横行 胡夸海夸咋整治?

  其实,这些减肥产品不仅纷纷进驻药店,美容院也成为其攻占市场的一个途径,但而减肥产品一旦“入院”,“猫腻”就更多。

  观音桥一家美容院就承诺,顾客最低花费1980元,可在2个月内最少减掉5~15斤。该美容院顾问张某还为记者制定了减肥方案:拔火罐搭配服用减肥产品。搭配的减肥产品是名为“甲壳素”的保健品,行内称为“粗纤维”,产品来自正规药店,无副作用,安全健康,绝对可以放心使用。

  不过,在观音桥一大型连锁药房,记者找到了张某所说的“甲壳素”,单价约200元,这与美容院的价格,相差9倍。

  去年,30岁的郑女士尝试到美容院减肥,一个疗程至少要花近千元。“当时美容院给我推荐了一些不知名的减肥产品。”郑女士说,她和朋友花800元买了减肥产品,结果体重不仅没减少,反而出现失眠心悸的情况,而她朋友虽然1个月瘦了10余斤,但却频频昏倒。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美容院的减肥产品是什么。”郑女士说,美容院所售的减肥产品大多是全英文包装,他们吹嘘是进口货。

  从2010年“曲美”退市至今,“药准字”减肥产品的空窗期已持续3年,而减肥市场巨大的空间让保健品敢于冒险。曾是曲美供货商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在“曲美”退市后,奥利司他仿制药“雅塑”成为唯一获批的非处方药产品,但由于消费者对类似产品已失去信任,于是众多被冠称“零负作用”的保健品趁机倾巢而出,瓜分减肥市场这块大蛋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减肥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中国,肥胖人群已突破9000万,肥胖症患者的增加速度已超过某些发达国家。近几年来,我国减肥产品多达千个以上,但绝大多数是保健品或功能食品。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韦红建也称,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打着“减肥药”旗号的产品,多数都是保健品。

  我国减肥市场庞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中投顾问的报告显示,2000多家国内中小医药、食品等企业在生产经营减肥产品,不少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境外医药厂家也纷纷参与其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消费者就算不胖,也常常会被减肥产品的广告吸引,冲动地购买。”重庆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与广告系博士孙金花表示,市面上的减肥产品首先抓住了消费者急切希望减肥的心理。

  “一些减肥产品邀请名人明星代言,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还有一些商家则利用夸张的广告语,吸引消费者眼球。”孙金花告诉记者,在这些强大广告攻势下,爱美的消费者很难不中招。

  商家大肆宣传减肥疗效并称无副作用,但消费者用了并不见效,反而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问题究竟在哪里?

  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勤表示,我国《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保健食品的广告不得夸大保健食品功效。“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药品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广告中也不能出现无副作用等语言。”段勤说,商家“1个月瘦10斤”、“纯天然无副作用”的广告语已涉嫌违法。

  “保健品就算不能减肥,也吃不死人。”曾是曲美供货商的何女士说,如今的药店、美容院等商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所以明知违法,仍会大肆宣传保健品的减肥效用。

  沙坪坝区消委会工作人员周红丽说,曾有一位37岁的女子向消委会投诉,她在一家美容院办了张12000元的瘦身卡,但3个月下来反而胖了,她要求美容院全额赔款。“我们调查取证发现,美容院一切手续都没问题。”周红丽说,美容院认为女子减肥失败是因为没按要求忌口。“消费者大多没有实质性证据,也不愿走诉讼程序,觉得浪费时间金钱。”周红丽说,举证难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拦路虎”。

  西南医院内分泌科教授王富华表示,如今市场上的减肥保健品,其本质上根本不具备任何治疗功效。甚至一些“三无”减肥产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违禁药物成分,虽然瘦身有法,却对身体损害极大。

  减肥市场乱象丛生,无疑给管理部门带来巨大考验。究竟该如何有效监管,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韦红建表示,目前,全市食药监管部门正在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活动,即“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通过重点排查、突击检查、监督抽验等方式,加强对群众投诉举报多、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产品、企业及保健品批发市场进行监管。

  “‘四非’行为一经查处,将受到严厉处罚。”韦红建说,针对不同情况,食药监将采取吊销生产经营者和产品的许可证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令封存、下架、企业召回并监督销毁等处罚。

  “要有效监管减肥市场、约束商家的不规范行为,还要行业自身约束与国家监管携手出击。”重庆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与广告系博士孙金花表示,保健品行业自身可通过抬高行业门槛,使用行业壁垒的方式,将不遵守行业规定的商家除名淘汰。

  同时,孙金花也提醒说,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一时冲动的购买行为,可能不仅没有任何功效,还会伤害自身。

  西南医院内分泌科教授王富华也称,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任何减肥产品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减肥最重要的是了解个人身体状况,寻找最适合的减肥方式,而不是偏信商家广告。“人体发胖其实是能量平衡的问题,摄入过多,热量堆积就会发胖,相反,消耗过多就会变瘦。”王富华建议,市民健康减肥应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改变生活方式来维持,寄希望于所谓“快狠准”的减肥产品,往往会发展为病态减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肥胖人群扩大 减肥保健品横行 胡夸海夸咋整治?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