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中医的真正优势是养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烈光,是中国中医养生事业的领路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养生研究中心主任,《养生杂志》(月刊)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及评审专家,兼任国际药膳食疗学会执行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分会副会长及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会总会顾问。

  在他的力倡下,中医养生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出现在高校。为配合教学,他主编出版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及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实用中医工具书系列·中医养生康复学辞典》、《养生康复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保健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等学术专著30余部。

  在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马烈光教授向大家发问:“中医的真正优势是什么?”一时众说纷纭,有说治疗的,有说毒副作用小的,莫衷一是。最后,他一语惊四座:“中医的优势既不在毒副作用小,也不在治疗慢性病,中医的真正优势是养生。因为如果说治病,中医只能和西医打个平手,而在养生上,中医无与伦比。而且只有养生才是中国独有的,才是中华医学的灵魂!”

  他还在大会上传达了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给本次大会的题词“中医养生治未病是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

  “预防是最佳的医药”,这是当代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医学博士亚历山大·利夫说的一句话。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

  书中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在未病先防方面,重要的手段就是养生。

  邓铁涛教授曾指出:“中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上工治未病’的防治思想。中医注重养生,保持健康之生,注重人体的自强。西医虽然也有预防思想,但它讲的是打预防针,是灭菌,其实有点细菌不是坏事,人体才有抗病能力。”因此,养生是中医无可匹敌的独特优势。

  从源流上说,第一个时期是远古起源期。这个时期,膳食养生、环境养生、针灸按摩和导引吐纳术等出现。第二个时期是先秦奠基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周易、道家、儒家、《黄帝内经》共同营造了中医养生的根基。第三个时期是秦汉魏晋丰富期。由于吸纳了董仲舒、《神农本草经》、王充、张仲景、华佗、葛洪、陶弘景等人的养生保健思想,内容更加丰富。第四个时期是隋唐充实期。巢元方、孙思邈、佛家等都更加充实了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内容。第五个时期是宋金元发展期。这时,老年医学得到不断发展,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日臻完善,饮食养生更丰富多彩,“金元四大家”对养生保健学作出了贡献。第六个时期是明清推广期。这时,养生重“命门”和“宝精”说,有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方法,动静结合养生,导引武术健身,并重视老年颐养。第七个时期是近现代弘扬期。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开展养生保健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重视养生保健教育。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非常科学,一是生命观。讲究生命的物质观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观。二是寿夭观。讲究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三是和谐观。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四是权衡观。讲究自然、生命的权衡自稳和养生的权衡自稳。五是健康观。既有传统健康观,又有现代健康观。

  一是内因为主、正气为本。护肾保精,扶正固本;调理脾肺,益气扶正;清静养神,真气从之;慎避邪气,正气安和。

  二是天人相应、内外统一。积极主动,顺应自然;协调内外,调内为主;因时之序,顺应天时;异法方宜,适应地理。

  三是动静互涵、形神合一。动静适宜;动以炼形,静以养神;保形全神,调神安形。

  五是知行并重,持之以恒。知之不易,行之更难。养生保健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保健重在生活化。

  二是行为养生法。像膳食、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娱乐、旅游、沐浴等均可养生。

  四是本草养生法。即药物养生,应用着眼于补、泻两个方面。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应辨证进补。另外,要注意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等。

  六是审因施养法。即因地(地理环境、居住环境)、因时(年月、四季、昼夜等)、因人(即因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职业人群、不同体表部位)区别施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马烈光:中医的真正优势是养生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