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药典籍,神秘莫测,您知道四季轮回与人体之间潜藏的关联吗,您知道如何饮食才能真正养生吗,情绪对健康究竟有没有影响,草根树皮为何能治百病,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作客健康大讲堂,为您打开中华医学经典的大门,破译先人的养生之道。 养生首先要顺四时,就是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最早在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的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
要想了解中医的养生,首先得先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不了解四时就没法谈中医养生,因为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要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保证减少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在时令中没有正常气侯的时候,中医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发生,现在人们到了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冬天唯恐暖气烧得不热,这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是避藏的,如果这时候太热,让气血都耗散出去,中医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如果不能够把精血很好的储存起来,春天就要得瘟病,所以建议冬天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夏天年轻人是办公室空调,家里是空调,汽车里还是空调,这样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肯定不能舒服,所以建议大家别怕费电,夏天开空调的时候开点窗子,因为空调的风和自然风绝对不一样,是一种透骨的凉,另外电扇也不要冲着自己吹,最好冲着墙吹,让它有回旋的余地。
我们每一个人就跟外边的落叶树是一样的,什么意思呢,您看现在是冬天,所有的树叶都落了,树叶为什么落,因为冬天的时候原来分布在四枝上的营养开始向根部收了,所以它的枝叶上就相对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所以它的树叶就落了,到了明年春天,春天的时候所有的营养是从根部向四枝走,所以你看那个树一到春天的时候就发芽,为什么发芽,因为里边的营养往外走,外面还没有准备好条件,就会出现一个芽,到了夏天的时候,所有的气血都到外边来了,所有的营养都到外面了,外面枝繁叶茂,而底下根部却什么营养都没有,秋风一起树叶开始落,营养成分又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这就是自然界的落叶树,我们人也一样,春天的时候,我们人的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到了夏天的时候气血都到了外面,到了秋天的时候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了,到冬天的时候里面非常充盈,而外面相对的不足,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夏天的时候为什么容易闹肚子,不仅仅是细菌病毒的问题,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而里面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而冬天的时候,由于所有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外面是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你这时候就容易感冒了,所以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人和自然界是完全一样的。我说明这个道理,就是说一年四季里面你和自然界的气侯变化是休戚相关的。
所以春温、夏热、秋凉、动寒,它就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而人的这个生命过程你要想很好的完成你这个生长壮老已的过程,那么在你每一年里面,你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对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老百姓老说春困、秋乏,为什么春天困乏呢,因为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了,内里的气血相对不足了,所以你就感到春天的时候常常睡觉半夜就醒了,这就是因为肝阴不足了,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是中医说的肝,所以在中医学上讲春气与肝气相通。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这时候夏气与心气相通,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容易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通性;秋天树叶一落的时候,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候人类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它就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的从外面向里面走,这个过程跟肺气直接相关;到冬天的时候,这个时令是什么时令呢,就是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候它是冬气与肾气相通,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你就应该注意养肝,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我说你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有些男同志就告诉我,吃什么乌鸡白凤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为什么让男同志吃呢,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往外走了,这时候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你会觉得身上一点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到夏天的时候,当天气特别热的时候,气血都到外面来的时候,这时候我劝大家,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应该吃一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因为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了,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你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麦冬是清肺热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汗别出那么多,夏天的时候你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你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的时候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的症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吃点秋梨膏,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得津气最重,梨得秋气最重,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你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我建议大家秋天的时候,要用一点秋梨膏;到冬天的时候,当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候中医说重在补肾,如果女同志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把它做成膏,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你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你补肾,你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地运化,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男同志到冬天如果肾气弱,可以用点金贵肾气丸,用点六味地黄丸,以补肾为主。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说的这是在正常情况下的滋养,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你发热的时候,你的机体能量都起来和病毒做斗争的时候,这时候你吃进去了以后,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个时间要极口,这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这种法则,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机遇就少得多了。
除去我们刚才说吃药以外,自己的生活应该怎么安排呢,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是从里面向外走,整个的自然界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睡觉了,早上早点起来,你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因为这时体内的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你早一点睡觉,广步于庭,就是说经常到外面去走一走,接触一下大自然那种万物生发的感觉,很自然的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而且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中医说五脏里面肝起到重要的作用,肝起到什么作用呢,肝有抒发的作用,它可以让你的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大家记住春天一定不要郁闷,因为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所以春天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方法。
夏天的时候人特别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儿有容易发火,所以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尽量少发脾气,因为你本来气血就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泵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春夏秋冬的中医养生,中医是很有道理的,它讲夏天的时候应该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天的时候你可以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的晚,就是晚上11点以前你得睡觉,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就是跟着太阳走,跟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你的阳气向外生发。
秋天的时候要早卧早起,这时候气血正好从外面向里面收,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早卧早起,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气血往里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而且秋天的时候由于万物都凋零了,这时候既有非常美的秋天的景色,也有一个什么感觉呢,秋天容易产生非常悲哀的情绪,别老伤感,过悲就会伤肺。 到冬天的时候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一定要跟着太阳走,因为冬天的时候整个的天气是一种天地都在避藏中,我们刚才讲了植物所有的营养都在根部,如果你过早的起来锻炼,你的毛孔就要开放了,毛孔的开放不利于你精气的储藏,所以冬天的锻炼一定等着太阳,就叫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的时候是避藏的时候,在人的情志中要非常注意别害怕,如果天天在惊恐害怕中生活,不利于肾气的内藏。
另外我劝大家有两个季节非常值得注意,一个就是冬至,一个就是夏至,冬至和夏至这两个时间,在一年里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冬至大家知道第一个特点就是太阳到了最南边了,最冷的时候,第二个特点就是阳气开始出生了,所以大家说冬至亦阳生,夏至太阳到了北回归线,到了最热的时候,这时候太阳开始向回走的时候,既是最热的时候,也是阴气开始生的时候,所以一年里面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个季节是最值得注意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家如果仔细注意的话,冬至和夏至都是收人的时候,为什么,冬至的时候阴气最盛,阳气刚刚来赴,夏至的时候阳气最旺盛,阴气刚刚来赴的时候,这两个时间由于阴阳都处在极度交替的时候,所以中老年人就会出现很多不舒服的感觉,那么这两个季节我劝大家,冬至前几天、后几天,夏至前几天、后几天,哪儿都别出去了,在家睡觉,这时候你在家睡觉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时候阳气刚刚出生的时候它很弱小,我们知道对人来讲生长化收藏,阳气刚刚出生的时候很弱小,如果这时候你把它耗散了,生都没有长化收藏就别说了,这时候你多睡点觉,比你一年其他时间睡觉都有用,夏至的时候,您也多睡点觉,因为这时候是阴气刚刚出生的时候,阴气主下半年,阴气刚刚初升的时候它也很弱小,如果这时候你要不很好主意自己的睡眠,那长化收藏也谈不到了。所以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多注意一些。 春分和秋分这两个季节也比较好,这两个季节比较重要在什么地方,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一半在外边,一边在里边,所以春秋这两个季节,是我们人类最应该出去活动的时候,因为你的活动有助于你气血从里面向外边走,从外边向里边走,我讲这些道理,主要是想跟大家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界的环境里面,我们一定不要违背这个环境,你违背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无疑就要惩罚你,这是毫无疑问的。
老百姓经常讲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秋冻,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信那个,您看这大冬天的前面露着胸脯,后边露着后腰,觉得这样美丽,其实这样违背了很多规律,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我们大家要多穿一点衣服,为什么,因为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在里面,这时候外面的毛孔是闭合的,那么到了春天的时候,它这个气血从里面向外走的时候,毛孔是从闭合向开放走,如果这时候你多穿一点衣服的话,有助于毛孔的绽开;而秋天的时候一定要少穿一点,因为秋天的时候是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的时候,毛孔是从张开向闭合走的时候,这时候你穿的太多了,它不利于毛孔从开放向闭合状态运行,所以这时候要少穿一点。
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秋风起去吃涮羊肉去,不像现在一年四季全是火锅,为什么秋风起去吃涮羊肉呢,因为羊肉它是温性的,它有滋补的作用,转化成你的气血,为明年的春天做准备,所以到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如果你吃一点滋补的东西是有益的,到夏天的时候,你的饮食反而要清淡一点,因为气血都跑外边来了,您吃那么多有用的东西运化不了,都不知道给谁吃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在顺四时养生中,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刚才讲到一年四季,其实一天也是如此,一天也是个小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落山是秋天,半夜是冬天。所以一天中我建议大家子午觉一定要睡,什么叫子午觉,就是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一个是子时一个是午时,这两个时间就是一年当中的冬至和夏至,因为这两个时段在五脏中,一个跟胆有关,一个跟心有关,一点到三点是肝的功能,三点到五点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五点到七点是大肠最旺盛的时候,一天的12个时辰里面,和你的五脏是休戚相关的。晚上十一点到一点的时候,这时候如果你处在睡眠状态的话,阳气刚刚来赴,它不会耗散,如果这时候你很好的睡觉了,你的高血脂、糖尿病发作的机遇就少,尽量少熬夜,所以我劝大家晚上10点开始准备睡觉,11点之前最好睡着,中国文化中有一句话叫做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当你工作紧张一段没有办法,因为我经常给很多演员看病,他们也说,他说你瞧我们一演戏就得跟着转,我说当你这一段的时候,平时紧张一点没关系,您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一定要调整一下,如果要长期这样下去的话那你所付出的代价,是以生命为代价。
凌晨三点到五点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肺主一身之气,如果你早一点起来活动活动,你会觉得一天很有精神,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候,是大肠经最好的时候,所以这个时间应该大便。反过来到了七到九点是胃经旺盛的时候,九点到十一点是脾胃旺盛的时候,所以中国人过去吃两顿饭,我觉得我们在顺四时中,一天就是小四时,在一天中也应该非常注意。
按中医讲最适合怀孕的季节是春天和秋天,因为我刚才讲了,冬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里面来了,以肾气为主,中医说冬天重在藏精,就是咱们的三九前后,夏天的时候所有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是最弱的,如果你夏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如果你夫妻同房太多,这时候对身体来讲是一种损害,所以在中国古代养生里面,是夏避三伏,冬避三九。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当然正常夫妻生活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节制,而春天和秋天的时候呢,正好是气血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整个的自然界气侯,一个是春发之时,一个是秋收之时,这两个时间如果要孩子的话,我个人认为是最好的。
我们为什么要顺四时,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逃不出这个环境,更何况我们每个人在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法自然,人顺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这么一个规律,这就是人法自然。
导语:农历正月,即立春和雨水这两个节气,虽然气候逐渐变暖,但仍以风寒为主,所以,一定要注意捂防寒。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三月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季节。从立春到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一共包括了六个节气。其中,立春、惊蛰、清明是节;雨水、春分、谷雨是气。也就是说,农历2月4号立春到3月4号惊蛰,这是节,在这两个节中间是气,一年二十四节气就是这么形成的。
农历正月也称为寅月,对应的是《易经》八卦里的地天泰卦。冬至一阳升,阴气还很盛。到了泰卦,呈现地支三阳,阳气已经上升到了和地面相平的状态,出现了阴阳平衡的局面。但是由于自然界阴气在上,阳气在下,阴气还占着重要的主导地位,所以,整个自然界的气候还是以风寒为主。
春天为什么多风呢?因为当阳气和阴气势均为敌,进行交流的时候,风就出现了。所以,中医讲,春天以风气为主,尤其初春,更是多风。所以,我们形容春常用乍暖还寒,春寒料峭这两个词。
寅月虽然气候逐渐变暖,但仍以风寒为主,所以,一定要注意春捂防寒。因为随着地气的升发,人的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这时候,人的毛孔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人与自然是相通相应的,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会发现,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植物的营养也开始从根部向外走,但它并不是一出来就长树叶,而是先拱出一个尖尖的嫩芽,为什么会先发芽呢?因为里面的气血已经向外走了,而外面依然是一个寒冷的条年,所以,上升的阳气必然有个冲破的过程。人同此理,初春的时候,中医号脉,大多是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有种绷紧的,向外张的感觉。
你明白了这些现象,就懂得了为什么冬天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夏天完全开放,而春天正好是从闭合向开放的过度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只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于毛孔的逐步打开,以使气血畅通地向外发散。如果穿得少了,毛孔就自动闭合了。因为,人以阳气为主,人体有自保功能,一冷,毛孔自然就收合了。所以,春天的第一个月,最重要的就是春捂防寒,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上流感。
春气与肝气相通,“肝主疏泄”,这个疏泄指的就是,随着春气的来到,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所以,中医认为“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所谓调达就是指它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而不喜欢受压抑。所以,春天到了,人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去户外散步,这样才与大自然升发的春气相呼应。
春天晚睡早起,是为了与自然节律相应,以助于阳气的升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晚睡不是熬夜,而是与秋冬的早睡晚起相较而言的晚。其实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在起居上一年四季都应与日俱兴。天亮了就起床,天黑了就睡觉。如果做不到这点,最晚别超过“子时”(北京时间23:00)。
初春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有生发作用的蔬菜,如各种豆芽、豆苗、芹菜、韭菜、韭黄等。中国文字是内含智慧的,“蔬”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疏通的疏。初春的饮食强调多吃一些有生发作用的蔬菜,就是为了有助于气血向外走,让轻清之气向外散发。
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是一味调血养肝的中药。女性以肝为先天,中药调养时以补肝气,调肝血为主,所以常常用乌鸡白凤丸。但它不只是妇科圣药,男性在春季适当服用也有助于肝气的升发。
春主升发,春二月是自然界非常美的一个季节,万物都在发生之中。而这时候从养生学的角来讲要特别注意故疾的复发。
农历二月也称为卯月,包括了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是春三月中最重要的一个月。卯月在《易经》八卦里对应的是雷天大壮卦,这个大壮指的就是阳气的大壮。从立春起,人的阳开始从内脏向外走,到了春分,人的气血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而自然界也正好是太阳从南回归线走到赤道,处于一半白天一半黑夜的平均状态。
随着阳气越来越来盛,在大量气血从里向外走的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故疾复发。为什么呢?这就好比上下班的时候,路上是最容易堵车的时候,你身体原来哪有问题,这时候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你就会明显地感到疼痛。
春主升发,春二月是自然界非常美的一个季节,万物都在生发之中。而这时候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讲要特别注意故疾的复发。对于故疾复发,不用特别害怕,而要保持一个宽松的心态,同时注意调养。中医治病特别强调因势利导,气血向外走的时候,一些原来有问题的地方常常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这时候也恰恰是调养治病的最好时机。
除了像风湿,咳喘等病,春二月也是肝病容易复发的时节。因为,春气通于肝,春天需要肝气保持畅通的机制以使气血顺畅地从内脏向外走。对于原来就有肝病的人来说,肝的负担就会加重。这时候首先要注意不能熬夜,保证23:00前入眠,因为23:00到凌晨3:00(即子时和丑时两个时辰)分别是胆经和肝经当令,肝胆相表里,是养肝的最好时机。另外,要注意不能劳累,保持情绪上的平和。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天人相应,计划要孩子的夫妻,这时在减少工作量,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状态,最好能在这段时间休假,因为春天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受孕时机。
春二月在饮食调养上宜清补而宜浊补,一方面大量的气血向外走,重补不易运化,另外清补也有利于轻清之气的通畅。诸如红烧肉,涮羊肉之类的食物最好不吃或少吃。煲排骨汤时可放些白萝卜,香菜,既补益身体,又有顺气的作用。另外,随着植物的升发,像菠菜这些时令蔬菜可以多吃一些。素食的朋友可以多进食豆类,坚果等含藏生命力的种子类食物,可起到补肾的作用。肾主水,藏精,肝藏血,精足,血自然就足,所以,补肾就同时起到了补肝的作用。
除了饮食调养,要保持劳逸结合,顺其自然的放松状态,太过劳累或精神紧张,就容易使气血瘀结。身体气血在从里向外走的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
俗话说“春困秋乏”,为什么春天爱发困?因为人体一半的气血都到外边了。所以,通常下午就会觉得很累。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当感到疲劳的时候就可以服用同仁常的乌鸡白凤丸。每天一次,早晨空腹用一丸到半丸,可起到补肝气,调肝血的作用(注意感冒发烧时忌服)。
心情郁闷,想吵架的时候就不适合乌鸡白凤丸了,而要吃同仁堂的加味消遥丸,因为处于这种情绪状态的人是肝有热,有火,烦躁,总想发脾气,而加味逍遥丸有养血,平肝,清热的作用。
春气与肝气相通,由于大量的气血都到外面了,肝藏血,血属阴,肝阴不足,就会出现阴虚内热。所以,春天的时候,有些人容易失眠,往往半夜1:00-3:00(丑)就醒了,因为这是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这就时候就可以饮用同仁堂的枣会安神液。
人之气和自然之气是相通的,春一月是发病以外感风寒的感冒为主,春二月以慢性病的复发为主,到了春三月,由于自然界的气候以风热为主,就会使得很多致病因子活跃起来,所以,这个月也多表现为急性、热性病发作猛烈的一个时间段。
春天的第三个月称为辰月,在《易经》八卦里对应着泽天夬卦。夬者,决也,意思是增益不止就会决口,所以,从卦象上可以形象地看出夬卦是五阳一阴,阳气再升一层,就变成了纯阳的乾卦。
春天的第三个月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自然界阳气大旺,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保肝。因为春天的三个月是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的过程,肝藏血,在这个过程里,主要是靠肝引导气血向外发散,到第三个月的时候,随着自然界的阳气越来越盛,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肝,肝气的负担就会加重。
辰月在饮食上可以多饮用枸杞子和菊花泡的茶水,以养护肝脏。另外,可以多吃些大枣,因为《黄帝内经》在谈到肝的养护时说:“肝苦急食甘为缓之”,也就是说,肝在劳累虚极的时候,就需要吃一些酸甘化阴的食物来养肝阴。
从中医的五运六气来看,春分到小满是一年六部气的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厥阴风木,木生火,客生主,为相得中之顺,加上农历2008年为火运太过之年,从总体气候上来讲,要比2007木运年还要热一些。所以,到了春天的第三月,气候以风热为主,天气亢热,雨少多风。所以,风热病的发作会偏高,多表现为发烧,嗓子痛等等。
人之气和自然界是相通的,春一月的发病之外感风寒的感冒为主,春二月以慢性病的复发为主,到了春三月,由于自然界的气候以风热为主,就会使得很多致病因子活跃起来,所以,这个月的病症也多表现为急性、热性病发作猛烈的一个时间段。像脑炎,肺炎等急性的温热病患都会增多,2004年到SARS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个时节。如果感冒,不发烧的情况下会很快好转,一旦发烧很可能就会转移为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如果这时候出现高烧的温热病症,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及时调理治疗,千万不能掉经轻心。
春分至小满的气候特征以风热为主,在此气候影响下,容易肝气上炎,心火过亢。按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来看,心属火,肺属金,肺阴不足的人,就容易火烧灼肺金,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红肿疼痛等症。
在饮食上要注勿饮酒,勿食辛辣刺激味重的食物,多食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在菜品和水果的选择上也多以性平,性凉,以清泄心火,滋养肺阴的蔬果为主。具体选择不应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而定。
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也就是说,每一季的后18天(春季为谷雨前3天加上谷雨至立夏的15天)为脾经当令,是脾胃之气最旺盛的时节,不易受到邪气的侵扰,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进补。像春一月和春二月服用的乌鸡白凤丸等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就可以停服。因为这个18天,脾胃气血生化功能本身就很强盛,顺应天时,适当进食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忌过饱,忌思虑过多,就是对脾胃的最好养护。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3)辛丑(1961)、辛未(1931)——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雨化风化胜复同,…湿化五,寒化一,”湿化五,代表湿土司天,即“上宫与正宫同”,所以水从土化,变为如同土运平气之年。由于下半年在泉与中运同气,所以太阳寒水可以帮助水运之不及,加强冬季的肾水收藏,故构成水的平气因素。从肾水的收藏意义上说,是水运不及之六辛中得水助而变成平气的半年(越靠近年底越获益)。正宫之年,土对水不会构成过度的抑制作用;反而湿土和寒水均属于阴,可以抵消了反阳的力量,使得气化偏上、散的趋向减少,保持了水的储备。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学学中国著名中医专家樊正伦的中医学会让你健康长寿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