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习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强调:“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在这场应对全人类共同敌人的斗争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理念向实践推进,也促使我们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全球治理观念的重大意义。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命题。他描述这一进程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毫无疑问,这一历史预言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在大势所趋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利益紧密相连、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等构成的世界里,各国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提醒我们,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需要凝聚全球力量。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然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国家政治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泛滥,使得人类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日益增多。如何携手各国共同面对和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各种全球问题,捍卫全球性共同利益和人类整体安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命题的关键所在。
要回答以上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独自承担。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发展道路、不同文明进程、不同政治制度的各国只有坚持共建共享,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才能实现利益的共享、共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都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相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符合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历史大势,在国际利益格局紧密相连、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新的调整的时代背景之下,适时而又有效地回应了当代世界持续繁荣发展的要求,是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中探寻的实现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中指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紧密联系及脆弱性”。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共同安全的必要性,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优先选择。在我们党积极推动下,全世界110多个国家240多个重要政党和政际组织联合发出呼吁,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主要政党首次就国际抗疫合作发出共同声音,成为世界政党交往史上一件大事。大家普遍认为:中国领导是中国抗疫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原因。中国的巨大努力、牺牲和贡献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大党的使命担当。中国所倡导和推动的抗疫国际合作是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的正确方向。在这场疫情中,中国真诚开展国际合作和互助,分享宝贵经验,提供无私援助,为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贡献中国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承担国际责任、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大国担当,彰显、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秉承这一理念展现的国际合作精神与团结协作观念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
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意味着当今国际合作是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的更广泛的配合与协作。当今国际合作需要的是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需要的是一种抛弃偏见、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包容发展的合作观,尤为重要的是,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的正是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交往准则。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在这场汇聚全球资源和力量的国际抗疫合作中,我们已经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文明由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融合的宏伟画卷,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向善的道德观、义利合一的利益观,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合共生、海纳百川等理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基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智慧源泉。今天,这些优秀思想也已超越国界,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尽管各国文明发展程度不同,但爱好和平、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一基点上,在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现民心相通,必将形成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在于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在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以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在这场全球抗疫的共同行动中,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帮助,“武汉,加油”的口号在世界各国响起,《让世界充满爱》《茉莉花》《我爱你中国》等中国旋律在意大利奎里纳莱宫奏响;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出他们对中国的支持和鼓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话语,与援助物资一道传达着文明交流互鉴下的民心相通。在全球面临严峻疫情的艰难时刻,中国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始终坚持透明公开、无私地与世界共享先进科技成果,向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派出医疗专家队伍、捐赠医疗物资,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积极贡献力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加大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球抗疫注入积极的正能量。这些不仅传达着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同样也是推动文明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长久以来,中国人民为世界发展贡献了非凡的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世界各国人民摆脱贫穷与动荡、追求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商共建共享、“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等展现出古老中华文明的智慧与当代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宣示了中国愿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开放胸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在这场各国命运相连、应对全球性疾病的抗争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观念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杨艳秋)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维护人类生命安全与共同利益-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