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地震前夕,当然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7月份要发生地震了,我们那个时候是4月份吧,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74级的同学、75级的同学,到唐山地区开门办学,那里在唐山地区的抚宁县,然后呢,有一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我们现在好多人都读荨(xún)麻疹,所以现在国家规定的读音呢,后来我就问国家的管理语言机构,我说这个字应该读荨(qián)麻疹,你们为什么改成荨(xún)麻疹?他们说了一句话: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了。这个字原来应当读成荨(qián)麻疹,可是现在你听我们医生都读荨(xún)麻疹,而且病人也都读荨(xún)麻疹,那么既然这么多人都来走这条路,所以我们就规定读荨(xún)麻疹是对的,读荨(qián)麻疹倒有点心虚了。我们这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每天晚上痒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袪风的、止痒的,吃了3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因为我和刘老师住一个房间,然后这个小伙子又去找我了,说老师,吃了您3付药了还是不好。我说让老师给看看。让刘老师给他摸脉,刘老师给他摸脉,摸完脉之后问我说,你说这是什么脉象呀?我说,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什么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说它是不是浮脉?我说老师,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没有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我说皮肤痒呀。他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呀。我说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既然皮肤痒这是表,你承认,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我说老师这是表证呀?他说是呀。我说,那怎么办呀?表证就该发汗啊。我说这个病要发汗呀?他说是啊。我说那用什么方子呀?用,《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好,开了麻黄连轺(yáo)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刘老师说,你把药拿过来之后,白天不用吃的,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你吃上之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3天汗。治荨麻疹我还没有采取过这种方法。连发了3天汗,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这个小伙子现在在一个部队医院工作,因为他当时就是军人。
唐山地震以后,我们回到了北京。有一天,协和医院的一个我们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我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这个化验的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用西医的手段,似乎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能不能找中医来看看。我说你们协和医院咱们祝老就是你们医院的啊,他说祝老现在在日本。我说你们想找谁看。他说我们想找刘老师看看。那我就陪着刘老去了。孩子呢,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老师摸脉,摸完了,我也摸,老师问我什么脉。我说,他的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轻取既得,就是浮脉。我说老师,浮脉怎么办?浮脉发汗呀。我说他没有感冒呀。他说你看看他,头面肿,脉轻取既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浮又肿。我说老师用什么方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啊。我说发几天汗?他那个时间发长点,发7天汗。你看,这个人发7天汗。后来,我听协和医院的大夫给我打电线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逐渐消了,那么化验呢,也逐渐逐渐改善了。
我记得十几年前,我在中医学院院里走着,突然来了一个女孩,很年轻也很漂亮走过来说,郝大夫,你还认识我吗?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呀。她说你忘了,我就是在协和医院住院的那个得肾炎的那个小孩,那个时候脸肿得我根本就不认识,是那个样子,我怎么也不可能和她现在那种苗条的漂亮的身材联合起来。我说我怎么记得住呢。她说您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你和刘教授,我现在在中医学院参加一个培训班,我总是想拜访你们两个,结果在马路上就碰到了。我说你现在怎么样呀?她说从那回好了之后,我的肾就一直没有再犯过了,现在我在中国银行工作。你看,这就是作为一个转机。
又过了一些日子,地坛医院我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里有一个黄疸的病人,已经好几个月了,黄疸不能退。按说不应当这么长时间。我说你想怎么办呀?他说要请刘老来看一看,那我就跟着刘老就去了。这个病人是阳黄,急性黄疸性肝炎,又是大夏天,敞着胸,那个黄的颜色,鲜黄如橘子色,你只要看上一次你会终生不忘,那种黄就是黄如蜡染。对于一个传染病我总是胆怯。刘老师说你摸摸脉、摸摸脉。我就大着胆子摸摸脉。膜完脉了,回到医生办公室,老师说脉怎么样啊。我说这脉有点浮,那脉浮怎么办呀?我说他现在是黄疸性肝炎,湿热在里,没有表证,你说他身上痒不痒呀。我说他身上痒。他说身痒、脉浮,这就是表证,我想他是黄疸性肝炎,胆盐沉积在皮肤,刺激那个神经末梢,他当然身上痒了。可老师就把这种身上痒就把这种脉浮当作了表证来看待。那么我说老师怎么治疗?他说你会治疗啊。我说我会了,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老师说,啊,这才学会,所以我学会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3遍,老师经常说,你的悟性够差的。其实这么个人,也就是用这张方子发了7天汗,从此黄疸指数一天比一天低,一天比一天低。当时那个病人是北京园林业局的一个干部,据说这个人前几年还在世。
所以脉浮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不要认为只是感冒才叫表。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癣,我们都可以,只要脉浮,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
濡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浮、形细、势软。其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表,形细势软而无力,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脉位浮。弱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沉、形细、势软。由于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而无力;故脉位沉。濡脉与弱脉,脉位一浮一沉,故脉位相反( B对)。浮脉与虚脉脉位均浮(A错)。洪脉与细脉脉位均浮(C错)。芤脉与革脉脉位均浮(D错)。[考点延伸]
浮脉(包括浮、濡、散、芤、革)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反弱,“如水漂木”;沉脉(包括沉、伏、弱、牢)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投水。”2.(多选)关于表证与里证鉴别的叙述,正确的是(2015)
表证指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正气抗邪而表现于体表的轻浅证候。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即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现的证候。表证为外感病邪,故起病较急;里证多内伤病证,故起病较缓( A对)。表证为外感病,病性单一而舌象少有变化;里证复杂多变,故舌象多有变化( C对)。表证分为许多种,若阳虚外感则见沉脉;里证中的虚阳外越亦可见浮脉(B错)。表证的特点是寒热并现,亦有以发热恶寒为主的外感风热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D错)。
辨别表里证:①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②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之类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痛等非其常见症状;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③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此外,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肤表,脉气亦鼓动于外,故见脉浮。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因精血耗伤,脉道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搏指,外急中空,恰是绷急的鼓皮,有刚无柔,此为太过。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由于阳气有余,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大而充实有力。( A对)。濡脉:浮细无力而软→气虚而不敛,无力推运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精血虚而不荣于脉,脉道不充,则脉形细小应指乏力。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气虚而无力鼓动血行,阴血亏虚则不能充盈脉道,故脉来细小如线且无力(B错)。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C错)。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于外;促脉: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邪气内扰,脏气乖违,脉不连续所致,故其脉来促而有力。(D错)。[考点延伸]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脉管紧张度减弱,脉中充盈度不足的状态。( B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肤表,脉气亦鼓动于外,故见脉浮。(A错)。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气虚而无力鼓动血行,阴血亏虚则不能充盈脉道,故脉来细小如线且无力(C错)。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于外(D错)。编辑/林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诊】 中医考研中神奇的浮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