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同事中沉默寡言,不善交流,与上级沟通倍感吃力,甚至避而远之,渐渐地成为被孤立的一群。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快,有不少人因环境和压力等原因,在职场中产生类似“自闭症”的现象。其主要表现 为:平时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只喜欢一个人闷头待着,但凡处在社交场合都感觉别扭。由于不善言语、过于“低调”,他们易被同事们“边缘化”,与领导沟通和交流起来也倍感吃力,与客户打起交道来更是力不从心,频频失手,是职场人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本期我们请来从事传媒行业的Ella、从事通讯行业的余恺,以及就职于合资公司的Sofia,就“自闭”话题展开交流。他们都属于“沉默是金”的类型,而且并不否认自己有“自闭”的倾向。
Ella:可能是由于“话不投机半句多”吧。部门里外地人较多,而且年龄差距也比较大,他们讨论的话题我永远都不感兴趣,我说的话他们也会感到莫名其妙,久而久之,我就干脆不说话了。
余恺:在办公室里我不是刻意的,我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工作之外,我是标准的“宅男”。
Sofia:底气不足啊,怕说多错多。我入职公司大概半年有多,公司里个个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几次工作交流下来便让我惭愧,连走路都习惯低下头……
Ella:有的。简直就被“边缘化”了。开会占位、点名签到之类的他们自然不会顾得上我,连公司安排的工作以外的娱乐和应酬都不通知我,年终的优秀员工部门内部相互推选也绝对没我的份。
余恺:不受领导喜爱,这是肯定的,头儿们都喜欢能说会道的人,像我这种见到领导就躲的,自然也得不到青睐,业绩再好,升职加薪的速度也非常缓慢。
Sofia:有一次,变成了同事们眼中的“透明人”。部门征集大家对于某项目的意见,那次难得我准备充分,可是连畅所欲言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忽略”过去了,对我的打击很大。
余小倩认为,当发觉自己开始有“自闭症”倾向,首先是要仔细看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审视一下自己,是自己压力太大,还是内心里有自卑的情结?抑或是对于工作有一些不满?然后针对性地做一些处理和调整。
学会微笑是很有效的方式。“如果一个人时时挂着一副别人欠自己钱的表情,对人冷若冰霜,这样会让周围的人都感到不被尊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不够有礼貌和修养的表现。”余小倩说,“所以,如果一时很难对同事热情主动地沟通,至少可以做到改变嘴角的弧度,时时以微笑待人,这样别人会很容易产生亲近感,慢慢地会增加彼此的交往和沟通。”
“其实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天分都可以过得很好,去挑战自己的短板是一个误区。”余小倩说。
如果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去做销售之类的工作,自己既难受也不容易做好。如果是一个善于思考,或者喜欢用文字或图画表达自己的人,做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既能够让自己舒服,也可以在周围找到和自己类似的人,彼此交流的方式都会比较相似,相处起来也很容易和融洽。
余小倩说,喜好用文字等方式来交流,可以说是内倾性格的人一个特征,并没有什么问题,也不表示这就是自闭。内倾性格的人喜欢安静,喜欢独处或者和少数知己好友在一起,在公众场合比较少说话,但这并不等于自闭。内向和外向的性格都是自然的倾向而已,各有优缺点,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当过分内向,甚至逃避正常和必要的交往时,才可能是自闭。
北京易普斯咨询的心理专家余小倩认为,“职场自闭症”主要和性格有关。一种是对人不太信任的人,他们由于成长中不愉快的经验而导致安全感不足,或者由于经历过一些人际关系中的伤害,所以对别人过分警惕和不信任,尽量减少与人的接触,很难敞开心扉,真诚开放地交流。另一种人是由于自卑,觉得自己的性格或者能力有缺陷,不愿意与别人深交,担心深交会让别人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因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比如由于工作压力非常大,一个人每日只能埋头于日常的繁琐工作,尤其是一些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职业,若存在日复一日的高压力或消极情绪体验,精力都用于应付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出于自我精力的保护,就会对周围的人比较疏离或冷漠。”余小倩对记者说,“还有一些人由于对工作本身厌烦,比如由于工作性质不适合产生了职业厌倦,常常就会以消极和被动的方式应对周围的人际关系。”另外,如果一个单位里工作环境整体气氛不好,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彼此缺乏信任,也容易导致同事之间不愿意交流。
余小倩认为,“职场自闭症”首先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因为一个很少与别人交流的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情感上往往都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积极支持,遇到了困难和压力可能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缓解,所以身心都可能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专家:“职场自闭症”会导致身心“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