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运动作为学生每天的常规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达1小时以上。”近期,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等十部门率先出台《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导则(试行)》,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情况再次引发关注。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1-6年级跳绳成绩最佳,全体合格率达98%以上,其次是1-12年级的学生肺活量,合格率近97%。而7-12年级男生引体向上的合格率仅为36.5%,女生的弱项则是立定跳远。
“双减”之下,体育锻炼愈发被重视,学校如何安排学生的每日锻炼计划?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培养运动习惯?专家建议将体育成绩与文化课成绩一样看待,哪项弱补哪项,你怎么看?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所学校,听取了家长与学生的心声,与教育部门、体育相关专家面对面,共同探讨如何让青少年阳光体育回归校园,鼓励孩子“动起来”。
“嚯嚯”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操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声,学生们个个手握木剑,站好队列,伴随着音乐节奏跳跃、旋转,两两一组面对面“切磋”,这是广场路小学根据本校特色创编的击剑操,成为每天30分钟大课间活动的“重头戏”。跳操完毕后,各年级段在学校指定区域开展活动,一二年级学生翻飞短绳,三年级双人合跳,四五年级足球接力跑,六年级跳八字长绳,个个活力满满。
“运动本身应该是充满趣味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才是动力,学校创编的健身操就很受孩子欢迎。”温州市广场路小学(集团)副校长郑芝说,在大课间之外,学校的乒乓球、篮球、国际象棋等20类体育社团每周都会开展2-3次活动,遵循的是教会每位学生2项体育技能,勤加练习,鼓励参赛,从中找到成就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为把大课间活动时长从20分钟延长至30分钟,温州市第三中学调整课时,从每节45分钟缩短至40分钟,学生按年级段加入到篮球、足球、排球运动中,外加体能训练。如遇雨季,学生“转战”室内,开启室内操、核心力量锻炼。“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有限,因此需要更高效、系统的锻炼模式,按照学、练、评展开,让孩子们不仅能学到体育技能,还要勤加练习,并参与到赛事活动中。”温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苏艳如是说。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开展“校园吉尼斯”,以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准,记录下校内学生各项目的最好成绩。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副校长陈晓龙表示,体育锻炼就是一个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锤炼孩子们的意志。
体育锻炼回家还能继续吗?小学生章子睿这学期开始每天回家跳绳500个+仰卧起坐60个+坐位体前屈,总运动时长30分钟左右,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但章子睿当作习惯坚持了下来,他妈妈说:“这是个好的开始。”
记者调查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从这学期开始,学校确实对体育特别重视,但也存在不同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条件相差较大,提供的体育类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家长希望学校能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锻炼项目多样化,而不仅限于体测项目。
为了让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有家长专门给孩子报了专业体能训练班,还有更多的是带他们走出去。“户外活动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可以有效防控近视,对促进孩子生长发育、提升学习动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有好处,甚至还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小学生王均霖家长说道。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等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发展,而且对灵敏性、平衡能力、反应时间等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掌握一、二项运动技能将受益终身。”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副院长、体育特级教师钱勇谈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时如是说。
针对体质监测数据反映的男生引体向上、女生立定跳远项目较弱等问题,钱勇表示,这是大部分中学生的“通病”,力量缺乏、协调能力弱。“对症下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在学校,校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锻炼男生上肢力量和女生下肢力量,分类制定专项训练方案。第二步在家庭,家长要找体育老师了解孩子的弱项,协助孩子制定锻炼计划,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锻炼。
在龙湾区教育局专职副总督学、田径项目国家级裁判陈洁看来,学生在校主要是掌握体育技能,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加强锻炼。但每个学生的体质情况不同,如果可以利用大数据,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自动生成一套“运动处方”,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模式,可以事半功倍。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全市中小学要开足体育与健康课,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另外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以及小学每天1节户外活动课也不能落下。与此同时,我市精心打造“一县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学生多技能”体育特色品牌活动,目前鹿城区、苍南县的足球项目,平阳、瓯海的排球,瑞安的健美操等项目都颇有特色和影响力。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暴露出来的“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较差”问题,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人员介绍,他们已经实施体质健康薄弱项目专项攻坚计划,并在今年暑期购置了一批引体向上运动器材,赠送给全市140余所高中学校。“原本引体向上项目只能在操场、体育馆的单杠上练习,新购置的器材和辅助装置则更简便,可以安装在教学楼、寝室走廊等场所,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锻炼。”
下一步,他们将把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与体质监测、近视防控、健康体检等多方面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都相互联系、相关影响,我们力求打造良好的学生健康生态,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希望各学校能通过体质健康运动会、校园吉尼斯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共同培养百万阳光少年。”(来源:温州日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双减之下让阳光体育回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