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消化系统的疾病,其造成的原因多为“脾胃不和”,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不爱吃饭是脾胃不和的表现。其实脾胃不和不单是不爱吃饭,还有一些其他症状,比如:食后易吐、肚子胀、打嗝、夜里睡觉不安宁、哭闹或者打滚等,还有的表现为大便不调等等。
其发生的原因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乃“稚阴稚阳”之体,完全不同于成年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其脏腑十分娇嫩柔弱,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五脏六腑处于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状态。在这五脏六腑之中,脾胃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得好,孩子才能发育得好,生长的才壮实;所以中医又将“脾胃”称为“后天之本”。
同时,小儿的病理特点表现为发病容易,易于传变,如果家长缺乏育儿知识,片面强调多吃、补养,或添加辅食时不讲究科学喂养;或过分溺爱养成吃零食、偏食的坏习惯;或贪凉饮冷过度;或恣食甜食及肥甘厚味,再有,患病后不注意脾胃的调护,加之,小儿饮食不会自调,不知自节,这种种原因都很容易造成脾胃不和,而出现各种病症表现。
脾胃不和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最普遍的症状有厌食,夜间睡眠不安宁,肚子胀气、呕吐、打嗝、大便不调或干或不消化稀溏。针对症状的不同,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可以采用日常饮食起居的调护,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一旦出现脾胃不和的表现,家长首先找一找原因,如果是小婴儿在添加辅食的阶段应检查自己的添加做法是否恰当,如果存在问题要马上调整好,要按时、按量,从单种开始逐渐增加品种,并且要在添加一种新的辅食后维持5——6天,让孩子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您的孩子如果没有出现脾胃不和的表现,在添加辅食时同样要这样去做,但每添加一种新辅食,维持的时间可以适当的缩短,家长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小儿感冒发烧时,应用抗生素一定要慎重,不能自行使用,要按医嘱,而且用量不能大,时间不能长,因为不少抗生素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的不适,如果使用中药也要注意,因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般均属凉性,不能服用过量或时间过长,否则也会伤及脾胃,导致脾胃不和的发生,患病及病后的饮食切记清淡。
如果孩子发生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一定要彻底治愈,在原发疾病痊愈后,要十分小心小儿的饮食,先从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吃热乎的饭菜。每次进餐应该“欠一口”,就是说不要吃“十分饱”。这样做有利于小儿脾胃功能恢复。
平常孩子不要吃过多的甜食,更不能贪凉饮冷,吃冰棍、甜饮料以及油炸食品。因为这些都可以伤及小儿稚嫩的脾胃。临床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看病时都讲到了“爱吃巧克力、爱吃冰淇淋、爱喝甜饮料,每天不正经吃饭”。
有的家长认为必须给孩子多吃肉,这样才有营养,其实人体尤其是小儿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是均衡、全面的,蛋白质固然需要,而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的摄入,是十分必须的,所以膳食搭配要科学、合理。各种蔬菜、粗粮、水果都很有营养,都应该适量的摄入。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爱吃肉,如果每天大鱼大肉肥甘厚味不断,由于孩子的脾胃功能尚不完善,消化不了,最后导致脾胃不和,消化功能紊乱,反而影响了营养素的吸收,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想让孩子健康的生长,避免脾胃不和,必须从科学喂养,合理膳食开始。
许多脾胃不和的孩子会表现出夜间睡眠不安宁,有时哭闹,有时打滚折腾,也有的磨牙,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家长应该看一看孩子的被褥是不是太厚,如果太热小儿会睡不踏实;因为脾胃不和而厌食,有些家长在睡前爱给孩子喝一瓶奶,其实这样做法不是正确的选择,由于原有脾胃不和,消化机能差,加之夜间入睡后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弱了,吃进的东西积滞在中焦脾胃,小儿就会“胃不和,卧不安”,如果再有内热相合,就会出现磨牙、哭闹等。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要注意晚饭不要离睡觉太近,睡前不要再吃东西;同时也要注意,睡前不要做太剧烈的活动或过于兴奋。家长还应该平常注意摸一摸孩子的小肚子是不是胀气,如果有,可以采用揉腹的方法,将手掌按在肚脐上,按顺时针、逆时针揉按各100次,这样可以消除腹胀从而帮助孩子睡好觉。孩子的睡眠时间一般要定时,养成好的睡眠习惯,以上方法,都可以帮助家长改善或消除“夜哭郎”的情形。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莉娜)
消化不良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症状为粪便绿色,常伴有发烧、腹胀、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及哭叫不安等现象。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而小儿饮食又很难自我节制,加之家长过分溺爱或喂养不当,故常常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除了使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外,有些食疗方对小儿消化不良也有一些帮助。下面就向年轻的父母推荐5则有利于小儿消化的药茶。
红茶500克,白砂糖500克。红茶加水煎煮。每过20分钟取煎汁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汁4次。然后混和煎汁浓缩,至煎服较浓时,加白砂糖,调匀。再煎熬至用铲挑起时呈丝状且粘手时,熄火,趁热倒在表面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其分割成块状(每块10~15克)即可,每日3次,每次1~2块,饭后含食;或用开水嚼化送服。功能化食消滞,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饱不舒等症。
山楂15克,麦芽10克,莱菔子8克,大黄2克,茶2克。全置放杯中,开水冲泡,每日1剂,随时饮用。功能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症。
鲜山楂20克,鲜白萝卜30克,鲜橘皮5克,冰糖适量。将山楂、白萝卜、橘皮洗净;山楂拍破,萝卜切成小块,橘皮撕碎,同放在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1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适量,取汁。每日1剂,代茶饮用。功能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乳食停滞及小儿疳积。
生谷芽15克,麦芽15克。加水煎30分钟,饭后当茶饮。此茶健脾开胃消食。主治脾胃虚弱兼有积滞,纳差便溏,食后腹胀腹痛者。
薏米、谷芽各100克,山楂100克,淡竹叶50克,钩藤35克,蝉蜕、甘草各20克,蔗糖适量。以上诸药粉碎拌匀,每次6~9克。开水冲,代茶温饮。功能健脾胃,清烦热,宁心志。主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夜卧不宁。
厌食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急慢性疾病的影响,如佝偻病、贫血、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结核病、风湿热等,体内缺锌,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正确的喂养方法等,均可导致厌食的发生。本病中医叫做“纳呆”“恶食”等,以1~6岁的小儿最为多见。
首先要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宜定时定量,禁止餐前零食,如巧克力、花生米等;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不偏食高蛋白、高糖饮食,饮食宜多样化;不可过多摄入高营养滋补食物,以利脾胃的消化;避免吃油腻、坚硬、生冷及饮料等,以免滞脾碍胃。可选用山楂、神曲、麦芽、萝卜等健胃消食之品食用。粥类食品补而不滞,可用谷类与莲子、山药、扁豆、栗子、芡实等养胃健脾之品煮至成粥,一般食之能受,且宜消化。
主要表现为厌食拒食,精神头不足,容易疲乏,面色黄而没有光泽,经常出汗,容易腹泻,肚子发胀,舌头的颜色比较淡,舌苔很薄,颜色白。应该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加强脾气的运化功能。
原料:莲实、山药、白茯苓、薏米各30g,炒麦芽、炒白扁豆、芡实各15g,柿霜10g,白糖100g,糯米粉1000g,
做法:莲实用温水泡后去皮、芯,与其他药同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药汁合匀,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武火蒸30分钟。做早餐服食。
主要表现为口干,喜欢喝水,但是不愿意吃饭,皮肤很干燥,毛发也没有光泽,大便干结,舌头的颜色比较红,舌苔很少,看起来很干。要用滋养胃阴的食物调养。
做法:鲜藕去皮、节,洗净切片;雪梨去皮、核,切成条块。锅中注水,烧沸后入藕片煮5分钟,捞出。把藕片、雪梨置入碗中,碗口加盖,上笼蒸半小时取出。蒸碗内原汁滗入锅中,加蜂蜜收汁,藕、梨翻入盘中,淋入收汁即可。随意服食。
做法:将乌梅洗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浸泡透,再加热煮至半熟,加冰糖继续煎煮,到七成熟,收汁即成。待冷,外部再蘸上一层白糖,装瓶备用。每天3次,3~5岁小儿每次吃1粒,6~8岁每次吃2粒,9~12岁每次吃3粒。
表现为厌食、烦躁、肚子胀痛,睡眠躁动而不安稳,口臭,大便臭秽,舌苔厚腻。主要用消积导滞的食物帮助消化。
做法:鸡内金焙干研成末,干山药打成粒。粳米、干山药粒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入内金粉,稍加白糖调味服食。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油锅内煸炒至五成熟时,盛气;猪肉剁茸,与萝卜丝加葱末、姜末、精盐调成馅儿。面粉加水和匀,分成1两1个的面团,擀成薄片儿,放上馅心制成夹心小饼,用植物油烙熟。
做法: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后带皮切碎,加清水适量,放入蜂蜜同煮取汁,代茶频饮。
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小儿为什么容易发生脾胃不和?应如何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