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陈伟光(右二)、珠海市食药监局冯茵、香洲区教育局温炜做客“珠报融媒两会会客厅”。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我市不少青少年儿童却存在安全饮食、健康饮食意识不强的问题,孩子们长成“小胖墩”、“小豆芽”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两会,食品安全教育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热点。这个难题如何破解?为此,“珠报融媒两会会客厅”特邀市政协委员陈伟光、珠海市食药监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冯茵、香洲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温炜共同探讨“食育”话题,并把脉支招。
陈伟光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中小学校园周边,“三无”摊贩、“五毛钱”小食品和不健康食品十分常见,其中所含高盐、高油、高脂成分惊人,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状况令人担忧。此外,市场上不少所谓的“儿童食品”缺乏行业标准,并不适合儿童长期食用,并误导了家长。“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已连续多年下滑,校园中的‘小胖墩’和‘小豆芽’并不少见。”
陈伟光分析,近年来中国人的慢性病发病率持续升高,这与不懂得食物营养搭配、过度烹饪和爱吃洋快餐食品等有莫大关系,经调研发现,目前在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中,“食育”是缺失的,仅有的与“食育”相关的教育内容也是零散、不成体系的。
“很多人对这方面没什么概念,也许大家知道目前的生活方式不好,但不知道该怎么做。”陈伟光认为,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普及“食育”至关重要,“孩子和家长都应该了解这些知识,这属于全民性的教育”。
如何促进“食育”的普及?陈伟光建议,可借鉴学校安全教育模式,在中小学试点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可设立PC端和移动端的视频教育平台,定期由学校老师布置相关学习任务,采用“安全视频+课后测试”的方式进行学习,视频平台同时面向孩子及其家长,可实现亲子共学、共同提高。
对于幼儿园,陈伟光指出,园方可结合幼儿用餐特点及幼儿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更多地开展系统的“食育”实践。如孩子们共同准备食材、由老师带领去超市购买食物、学习简单的烹饪、为自己和他人盛饭,以及日常开展“食育”主题绘本阅读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开辟专门菜园,供师生共同体验种植实践。
陈伟光提到,还可以让学生所在社区与相关社会组织进行“食育”联动。鼓励并支持与“食育”相关的社会组织创制或引入更多专业资源,与社区对接,开展与学校、家庭对接的线下“食育”活动。
对于政协委员的建议,香洲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温炜表示认可。他提到,作为教育部门,香洲区教育局一直在做各种尝试,每年联合食药监部门在中小学、幼儿园发放《食品安全科普手册》,并要求每个学校上一堂主题教育课,引导学生不买流动饮食档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同时,还向家长发送食品安全相关的手机信息,要求各校开设食品安全宣传栏,还进行过食品安全教育优秀课评选等。
“加强‘食育’,让更多少年儿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不仅是珠海,国内的其他中小学校都没有设置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方面的系统课程,大多数人的饮食知识是碎片和不全面的,老师和家长也缺乏科学的饮食知识。”温炜坦言。
对于“食育”缺失的问题,温炜表示,下一步香洲区教育局将把政协委员的建议作为重要切入点,积极尝试在课堂上推广食育方面的课程。尝试把“食育”作为智育、德育及体育的基础,将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饮食卫生安全和饮食文化等系列关于营养学甚至人生观的教育联系起来。同时,鼓励学校开发编写相应的教学课件、图文资料和读本,开设饮食教育方面的拓展性课程、选修课程,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饮食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温炜呼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全民普及“食育”。“我们也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向家长普及‘食育’理念,使大家认识到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营养观。”温炜说。
珠海市食药监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冯茵表示,一直以来,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是食药监部门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自2014年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后,2015年市食药监局就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了“校园及其周边‘五毛’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现在每年都会制定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开展春季和秋季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食品重点品种治理,保障中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
以2017年秋季专项检查为例,市食药监局共检查学校幼儿园食堂551所,检查学校周边餐饮单位1127家、食品销售单位518家,对其中255所学校食堂及352家学校周边餐饮单位、137家食品销售单位责令整改,对3所高校食堂和3家学校周边餐饮单位、1家食品销售单位立案查处。
冯茵介绍,接下来,市食药监局还将继续与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强化校园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同时,联合学校做好校园及学校周边专项整治工作内容的宣传,广泛开展食品流通及消费过程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做到打击与科普相结合,将建立多个科普基地,查处与培训相结合,增强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防范能力,提高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据陈伟光介绍,“食育”概念由日本提出,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已逐渐形成,并在二战后成为社会共识与教育界的普遍做法。到2005年,日本出台《食育基本法》,将“食育”作为一项国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社区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如何拯救校园“小胖墩”“小豆芽”?两会委员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