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半年保健品违法案逾千宗 提醒: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父母被好心人拉去免费旅游、退休在家突然会议不断、甚至无缘无故多认了两个贴心干女儿……为人子女要小心,爸妈可能入了保健食品欺诈的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召开新闻通气会称,查办了一批食品会议营销典型案件,而十大“套路”往往交叉使用,让老人防不胜防。此外,该局还贴心给出市面主流保健品价目表——太高太低或有猫腻存在。

  保健食品俗称保健品,它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但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预防作用。但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利,常常在保健品包装、说明书中单方面声称其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或用普通食品冒用保健食品标识和批准文号声称该食品有“特效”,误导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今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这项整治工作是近年来参与部门最多、时间跨度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广东省食安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商务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网信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0个部门迅速行动,制定并印发了《广东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成立广东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郭宇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监管处处长杨焕对该整治行动的阶段性成效进行了通报。

  据介绍,本次专项整治重点任务包括:治理未经许可生产经营食品和保健食品、进口食品和保健食品;治理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治理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直销、电话营销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治理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行为;还治理其他涉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如违法违规委托生产保健食品、未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生产食品、保健食品等。

  郭宇华表示,整治工作过程中,各地加强部门联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查办了一大批案件,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截至目前,整治行动中全省共立案1316宗,结案632宗,移送公安机关案件8宗,公安机关立案5宗,涉案货值初步估计超过2亿元。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监管处处长杨焕透露,从举报线索来看,涉及的非法会议营销形式主要包括:免费体检、“专家”义诊、免费旅游、召开健康讲座、进行亲情营销、夸大功效、饥饿营销、体验营销、雇托游说、江湖快销等十大“骗术”。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违法人员往往多种“套路”共同使用,让老人防不胜防。

  为打击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中产品价格虚高的乱象,近日广东省食药监局委托省保健品商会对市场上部分常见保健食品价格进行了统计,采集了21家保健食品企业、89个保健食品常见产品的价格数据以供消费者参考。从产品的价格区间看,100元~400元内的产品居多。记者梳理发现,灵芝孢子油均价为 267元;蛋白粉均价为388元;西洋参均价为204元;DHA藻油均价为395元;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类(成人)均价为123元;葡萄籽提取物均价为 183元,鱼油均价为115元。以上产品零售价统一按每瓶60粒/片折算;涉及其他剂型的,口服液价格按60支折算,蛋白粉价格按450克折算。希望消费者做到心中有数、理性购买,产品价格过高过低或都有猫腻存在。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欺骗事件时有发生,如何预防和杜绝呢?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温馨提示:保健品价格太高太低或有猫腻。购买保健品要通过正规渠道,并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或发票,切忌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在网上购买保健食品要留心,不要轻信宣称产品可以快速见效、保证有效的宣传。

  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批准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没有“蓝帽子”标识的产品宣称功效、疗效均为违法,不要相信。

  同时,避免一次性大量购买同一类产品,以购买3个月内、最长不超过半年的食用量为宜。

  1.免费体检:以免费体检为名,在体检报告中捏造指标不合格,怂恿消费者购买其推销的产品。

  2.“专家”义诊:假冒专家或名医办讲座,讲座结束就帮老年人免费检查身体,夸大病情,推销产品。

  3.健康讲座:组织专题讲座,在讲座过程中虚构一些“权威机构”,夸大产品功效。

  4.免费旅游:组织老年朋友参加免费或低价旅游,参观工厂或听讲座,在过程中推销产品。

  5.亲情营销:销售人员像子女一样对老年人嘘寒问暖,给老人制作衣服,认“干爸”“干妈”,采用免费量血压、参会报到送鸡蛋等“诱惑”,通过建立亲密的联系来推销产品。

  6.夸大功效:打着“国外进口”、高科技、传统秘方、“专供特供”等名号,或者伪造权威证明,夸大产品的功效和适用范围,高价推销普通食品。

  7.饥饿营销:以数量有限、机会难得、量大优惠等“优惠套餐”措辞,诱骗老年朋友一次大量购买同一产品。

  8.体验营销:在社区周边体验店,提供产品让老年朋友上门试用,高价推销产品。

  9.雇托游说:招聘一群老年的人当“托”,在销售人员推销产品时声称“产品使用效果很好”,或者利用老年朋友对身边的朋友、亲戚游说。

  10.江湖快销:商家承诺老年朋友先付钱购买产品,之后退钱,以滚雪球的方式让老年朋友逐次加大投入,最后卷款潜逃。(记者 马灿 通讯员 石耀轩)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粤半年保健品违法案逾千宗 提醒: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