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到2000年间,发生了一场全国性的大洪水,于公元前2208年达到高峰。与此同时发生了海侵,大洪水置全国于大灾难之中。面对这场大灾难,中国历经尧、舜、禹三代治水,动员了全国的力量。鲧、共工、巫支祁先后为之捐躯,经过一个世纪全民族的前赴后继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禹的率领下治水成功。
王大有先生经详细考证后,作了这样的描述:大禹的父亲鲧,艰辛治水29年,由于动用了尧帝丘、尧帝城的土方石方来修筑黄河大堤。这些石方土方,在传说中称为息石息壤。舜帝以鲧盗用息石息壤为由,起兵进攻鲧族部落,将鲧杀死在河南登封伊川。治水英雄鲧的鲜血染红了伊川的草木山石。禹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治水,他以疏通为主的方法,相继平治了各地水灾。(河南开封禹王台)于是铸九鼎,九州同,天下太平。
关于大禹治水,民间传说似乎要生动一些。禹为了平治洪水,呕心沥血,日夜苦斗,以至“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终于治服了洪水。大禹的妻子却在忧郁之中化作了一块石头,无言地凝望着丈夫遥远而又忙碌的身影,直到丈夫累死在会稽山601579股吧)。大禹在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心中重如泰山,可以说,没有以大禹为代表的我国先民治理洪水的伟大斗争,人们就不可能安享太平的生活,就不会有夏、商、周,以及后世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就谈不上夏商周医学的重大发展。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说到: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至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河南安阳殷墟)夏商周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商业贸易等方面均有了重大发展。文字走到商代已经相当成熟。(陕西西安镐京遗址)到西周,更是出现了《易经》、《诗经》、《尚书》这样光艳夺目的文化巨著。同时,这个时期,由于哲学思想、医学思想的重要发展,为今后形成完善、系统的医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经纬教授:“应该说到黄帝、神农这个历史时期,或者是在夏、商时期,人们在开始想,究竟为什么,因为经验多了,他就要提出来为什么,就是在夏商时期,应该说是第二个阶段。就是探求,追求理论问题。当然这个理论问题,都是比较原始的。在夏商周时期,还是很原始的。到了西周,大概理论水平就更高一些了。我刚才说的《黄帝内经》是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实际上是在东周时期。从西周开始到东周,它的理论水平已经相当的完备了。”
伊尹,商朝的第一任宰相。是本文的一个重要人物。对我们来说,他的出生始终是个谜。因为从史料来看,似乎都充满了神话的色彩,而古籍记载的出生地,空桑城有莘国,是否真的存在于世?况且,他的年代又那样久远,我们一时难以确定。所以,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我们来到山东曹县。这是个星期天,两位值班干部为我们打电话向四方查询,忙了半天,最后告之,空桑城无人知晓,但莘塚集这个地方,或许与它有关。
提起伊尹,村里的老乡都知道。他们介绍说,这里曾经有一个规模很大的伊尹庙。年纪大的人都见过,解放初期被土匪烧毁,如今只剩下一个土台子,是原来的地基。政府为保护这个土台子而规定方圆百米之内不准动土。在地上,我们看见了一块残缺的石碑,但“莘塚集”三字仍清晰可辨。这样,我们便把4000多年前的有莘国与眼前的莘塚集联系起来了。原来的有莘氏家族就是在这儿。
莘塚集里的老乡说:伊尹出生时在一个桑园里。被莘氏家族(原始社会的一个氏族)一个采桑的妇女拾到,抱回到莘塚集。此女由于没有父母,所以后来随着有莘氏家族的一个妇女陪嫁给汤王成汤。伊尹后来辅助汤王灭夏建立了商朝。曹县县志记载:空桑城那个桑园离这里大概有5里地的龙华店。
相传,东方有个小国,叫“有莘国”。一天,一个姑娘到桑林采桑,互让听见有婴儿啼哭,她循声找去,就在一棵空心的老桑树里发现了一个胖娃娃。姑娘抱起娃娃献给了国王。国王一边派人抚养孩子,一边派人去察访孩子的来历。雨来,这孩子的母亲住在伊水岸边,当时已有了身孕。一天晚上,他梦见神对他说,舂米臼出水,就向东边走,千万不要回头看。第二天,正如神所说,舂米臼出水了。他赶紧告别左右邻舍,向东边走去。走出十里路后,她惦记着家园,忍不住回头望去,只见茫茫一片洪水,什么都不存在了。这时她化为一棵空心桑树立在打水之中,这就是伊尹的出世。
实际上,伊尹是成汤妻子的陪嫁奴隶,出身卑微。他以过人的智慧和胸怀,得到了成汤王的赏识。后来成为成汤的宰相,成为成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的得力助手,担任了商朝的第一任宰相。伊尹死后,商朝的第三个国君,对他按天子的礼仪安葬于河南虞城县店集乡伊尹墓。历代百姓在墓前广植苍松翠柏,仪表对他的怀念。
《史记》载“伊尹以滋味说汤”,即伊尹向商王成汤谈论饮食之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就是说,伊尹继承了前世传下的“神农本草”,对中草药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了解中草药的寒热温凉的药性,和酸苦辛甘咸淡的味道,懂得轻清重浊阴阳升降的道理,明了人体的十二经络。在他之前,人们服药还是简单地咀嚼,并且是单味药。伊尹发明“汤液”,即生药加水煎服,不仅可以同时使用多味药,还降低了生药的毒性,从此诞生了中医的复方药剂。汤液的发明与食物的烹调加工关系极为密切,而伊尹正是一个既精烹调又通医学的人。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指出,汤液的发明,是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次跃进。这是商代人对当时用药经验的一次成功总结,是医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发明。
从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中,我们得知,商代在卫生保健,医事制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知识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人体,从头到脚,各部位,各器官,妇产,小儿,皮肤,流行病,甚至已经有了外界毒虫进入人体导致疾病的认识。专家认为,这是生物因子病因学认识的萌芽,是病因学说的一大进步。另外,关于龋齿的记载,是全世界最早的。比古埃及、古印度早出700到1000年。
李经纬教授说:“客观的评价,殷商时期的医学水平,现在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甲骨,甲骨文,现在据我们的统计,同医学有关的大约有100多个字。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我们把它和医学内容加以联系。你比方说‘心’,心,它写的那个形状,就和心脏非常相像。他为什么能把心写成跟心脏的形状一样?他必然做过人体解剖。不管是什么原因进行的人体解剖,但是他必须是,他没有看见过,就绝对不会写出这么个形状来的。这个疾病的‘疾’,它的形状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像这一类的都是。再比方说‘灸’,它就是再膝盖上有几个火,那就很明显是针灸的‘灸’。有针刺的形状,都是这样的。我们根据这些东西,来推断他当时的认识水平。他不但对心脏的形态有认识,而且对心脏的功能在生理方面也有认识。
”陕西清涧商代鬼方遗址出土的石刻人体骨骼解剖图,可是我们得知,三千多年前的殷人,对人体构造及某些生理现象,已有相当具体的认识。在商代的基础上,西周的医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专家指出,从《周礼》的有关内容看,西周已经建立了相当进步的医事制度,并且有了医学分科。《周礼·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西周医学分科,开后世医学进一步分科之先河。据《周礼》记载,周代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医生考核俸禄制度。在每年末,依据病历考核医生,评定待遇,配给食物。
“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一共是五等。十次当中没有一次失误的为第一等,失误一次的为第二等,……,到失误四次,可是最下等了。这样的考核制度,无疑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极为特殊的历史意义。换言之,在中医学开始建立,形成的时候,便有了一整套医政、医疗制度做保障了。这漫长的生命之路,是人类不间断地寻找自我,寻找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命意识的积累,为《黄帝内经》的诞生,铺设了最为坚实的基石。在这样一片坚实的土壤之中,开始孕育一个伟大的奇迹,或者说,这个奇迹已经成熟,经过了十月怀胎,她即将诞生。似乎整个世界,整个历史,整个民族都在期待着这一刻,期待着这一声石破天惊的啼哭。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黄帝内经》医史篇(5):走出洪荒的岁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