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科技策略(图

  中医学从人体功能状态入手构建了其“以人为核心的健康保障体系”,成为国际上与“对抗医学”相对应的整体医学体系。学科发展的规律造就了中医学具有预防保健、“治未病”的“先天”特色优势。

  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改革中,采取重大举措,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响应,形成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1年将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体系,到2015年将初步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如何遵循中医“治未病”的发展规律,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创新发展机制,实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体系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给中医药科技界,以及整个科技领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科技界明确了构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的科技关键点在于对人体“健康状态”的把握。所以健康状态检测、评估的方法、技术,以及对“未病“干预的方法、产品,对干预效果评价以及“治未病”理论体系的完善与构建等就成为目前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构建中科技工作的重点。

  围绕科技的重点领域,在“十一五”国家多层次科技计划中都进行了具体的部署,百余项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之中。如“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为主题,部署了1、亚健康范畴与评价标准及方法的研究;2、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3、亚健康中医干预效果评价及其方法学示范研究;4、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及其数据管理共性技术的研究;5、亚健康人群监测方法与监测网络的研究;6、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及其实施模式研究等;2007年、2008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与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都设立了“治未病”科研专项,分别围绕治未病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阐释;围绕完善模式,深化研究全面防范疾病发生、经济上可持续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围绕健康文化,研究宣传防范疾病发生、经济上可持续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理念,及其技术方法的传播产品;围绕健康管理,研究系统、全程、递进的动态辨识、评估和干预个体人健康状态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等。目前有些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如个体人健康状态分类框架的研究,通过对20多种疾病的分析,构建了《KY3H个体人健康状态辨识规范》,同时形成了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干预的技术产品。形成了人(个体)的健康状态动态辨识与分析评估的技术方法;创新了科技组织管理模式,将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这些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提供了技术和理论的支撑。从研究的内容和水平来看,有关“健康状态”的研究,目前尚在起步阶段。已经研发的技术、产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熟化;初建的研发、推广组织形式和机制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基本科技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认识预防保健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艰巨性、超前性与原始的创新性;充分领悟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道路;以实践的效果为导向,以改善人民大众健康状态为目的,继续抓住“健康状态”把握这一关键问题,对传统“治未病”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继承与研究;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技手段,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等关键科学问题:解决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监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的关键技术;吸纳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构建适合于预防保健复杂干预的效果(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方法,为预防保健服务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等提供科学数据的支撑。同时要通过医、产、学、研、用联盟等方式,积极培育“治未病”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建议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如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继续设立“治未病”理论与技术产品的研究支持。同时,建议加大整合国际和多学科研究力量,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以我国科技力量为主体,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理论与应用的大科学研究计划。为全人类健康作出我们的贡献。

  您需要注册后才能参与话题讨论,并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注册成功后,您还可获得搜狐社区20积分。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科技策略(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