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近日公布了一项新研究成果,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以治疗高血压伴随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提出高血压治疗的新机制和新的药物评价指标。
据介绍,血压的调控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动脉血压一般在夜间入睡后降低10%-20%,清晨迅速回升。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尤其是夜间血压降低的幅度明显减小。临床证据表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为研究如何改善紊乱的昼夜血压节律,由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张岩副研究员、张秀琴研究员、肖瑞平教授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恒河猴,建立了自发性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模型,并通过手术植入血压无线小时血压进行长达数月的实时连续测量。
结果发现,自发性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恒河猴模型不仅血压升高,而且夜间血压降低的幅度也显著变小。而后给恒河猴应用一线临床抗高血压药物伊普利酮,其中含有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发现恒河猴的血压降低,而且夜间血压降低的幅度也明显恢复,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得到改善。研究进一步发现,血液中炎症因子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浓度也有所降低。
研究首次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上证明了改善紊乱的昼夜血压节律也是伊普利酮治疗高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了新的伊普利酮作用机制。
此外,自发性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临床高血压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物模型。与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相比,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药物代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遗传等方面与人类更加类似;而与人类相比,该模型又具有不受药物和生活方式的干扰、研究条件可控性强等优势。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症状不明显,仅会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出现血压升高,会恢复正常。
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头痛多在大脑后部,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经常感到头痛,而且非常强烈,同时恶心和呕吐,它可能是恶性高血压的信号。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降低到4~5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一注意饮食清淡些,注意补充钙和钾,可多吃些蔬菜和水果。
①合理的膳食原则应该是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保持营养均衡。低盐低脂均衡饮食。
②每日三餐规律进食,定时定量,以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为主,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避免油腻,进食时细嚼慢咽,可以自我进行食物的热量的估算和统计。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高血压治疗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