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红楼梦》中的丫头平儿是贾家最懂道家智慧的人?

  在我看来,在《红楼梦》的贾家上千口人中,只有平儿做到了上面这句话所包含的三种道家智慧,所以说她是贾家中最懂“道”的人。

  在《红楼梦》第52回写道,平儿在大观园吃完东西去洗手,之后发现自己的虾须镯不见了。

  王熙凤于是让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以她的性格,如果查出是谁偷了这个虾须镯,至少会把这个人打个半死。

  宝玉房里的宋妈妈知道是小丫头坠儿偷了,于是拿着镯子去王熙凤住的地方,想告诉凤姐这件事。

  幸好当时王熙凤不在家,平儿从宋妈妈手里接过镯子之后,就在想宝玉是非常看重自己的丫环的。

  两年前,宝玉的丫头良儿偷了宝玉的玉。这件事情才刚冷却下去,现在宝玉房中的丫环又出来一个偷金的,而且还偷到其它房去了,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宝玉的脸上会挂不住。

  所以平儿反复叮咛宋妈妈,千万不能告诉宝玉,就当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不要再和任何一个人提起。

  上善若水的平儿这样做不仅考虑到了宝玉的感受,同时还考虑到了贾母、王夫人和袭人她们。

  如果贾母和王夫人知道了坠儿偷金这件事情,肯定会很生气,一定会迁怒到袭人、麝月这些宝玉的丫环身上。

  同时为了不让疑心最重的王熙凤有所怀疑,平儿于是是对她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去大观园李纨那里的时候,发现镯子原来是掉在草根底下,之前积雪很深所以没看见。现在雪融化了,镯子就露出来了,又闪着光,自己看到后就捡了回来。

  王熙凤信了以后,平儿赶紧来道宝玉的房里,悄悄告诉麝月,让她以后盯紧一点坠儿,别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然后等到袭人回来再把坠儿打发出去。

  而考虑到晴雯是块爆炭的性格,一旦知道坠儿偷金,一定会忍不住生气,对坠儿或打或骂的,说不定一不小心把这件事情嚷到让大家都知道就不好了,所以平儿只单独告诉了麝月。

  其实平儿完全可以把真相告诉王熙凤,坠儿是死是活,宝玉、贾母和王夫人是否生气,袭人、麝月这些宝玉的丫环是否受到责骂,对她一点影响都没有。

  但是平儿并没有这样做,她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遵“道”而行的。平儿有着一颗上善若水的利他之心,所以她做事情都会用善念去处理,都会尽量为他人着想,在贾家能做到这样的,除了平儿,也是没谁了。

  “他(王熙凤)看见奶奶(尤二姐)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干休善罢?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

  从兴儿的话,我们可以得知:王熙凤容不得任何一个年轻女子接近贾琏,所以原来服侍贾琏的那两个年轻女子,都被凤姐故意找借口打发了。

  虽然说王熙凤强逼平儿做了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妾),但是以她那醋缸醋瓮的性格,正常来说也很难容得下平儿啊。然而,为何凤姐却容下了平儿呢?

  虽然知道贾琏对自己有意思,但是平儿从不跟王熙凤争,为此甚至都不让贾琏碰自己一下。

  可见,太争强好胜的王熙凤不懂“道”,自招祸端,而不争的平儿懂“道”,故无尤。

  王熙凤是贾家中最受下人讨厌的人,而平儿作为凤姐的决策执行人,本来也应该是大家很讨厌的“刽子手”才对啊。

  “平姑娘为人很好,背着奶奶(王熙凤)常作些个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他去就完了”。

  可见平儿虽然本应是“处众人之所恶”的角色、需要执行王熙凤安排的很多对下人不利的决策,但是她深谙平衡之道,一方面不完全违背凤姐的意思,一方面又尽量不对下人下狠手。

  由此可以看出,平儿真的是得”道“之人。换做其她人,都很难做到这样的平衡。

  综上所述,懂得至善莫若利他、不争和深谙平衡之道的平儿,虽然只是一个丫头,但却是贾家中最懂“道”的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非常欣赏平儿的。他认为在平儿身上,闪烁着“人性之道”的光芒。

  无论是面对心狠手辣、恨不得连人都吃的“母老虎”王熙凤,还是面对好色无度的贾琏,又或者是面对贾家那些用心叵测的刁奴,平儿都循“道”处之,所以把他们都搞定了。试问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胜过平儿呢?

  曹雪芹希望通过平儿警示世人:“她没读过书、出身还非常卑微,尚且能得‘道’,比平儿的条件要优越得多的你,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得‘道’呢”?

  对于平儿、《红楼梦》和道家,你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为什么说《红楼梦》中的丫头平儿是贾家最懂道家智慧的人?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