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会使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早衰、疾病。饮食水谷经过胃的消化后,将营养物质传输给脾,脾脏将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为生命提供源泉。故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现代人治病的方法很简单,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哪个器官不好用干脆摘除拉倒。对待脾胃也是一样,常备肠胃药,平时有一顿没一顿不是问题,不舒服了哗哗灌药。更有甚者,图个苗条身材,动辄几天不吃饭。不光是大人,老人小孩也一样,谁家药盒子里随便一看,一准有肠胃药。所以脾胃病太常见了,就给大家造成个印象,脾胃的毛病是小毛病,最好哄,随便吃吃药就能万事大吉。
殊不知,这“最好欺负”的脾胃,一来非常重要,脾胃不好,别的毛病也会接着冒出来。二来很柔弱,很容易受到伤害。
饮食由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胃受纳饮食物后,分泌胃液将食物进行消化,形成食糜和水谷精微,胃将食糜传给小肠,小肠将食糜中的营养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传给大肠,排除体外。胃将水谷精微传输给脾,经过脾的运化作用生成人体所需的气血和水液,以灌溉五脏,营养全身。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才能使饮食物化为气血和水液。故脾胃被合称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出了问题,不能好好的消化食物、化生气血,人体就会出现元气虚衰、气血亏虚的现象。那人吃了等于白吃,各个身体脏器也就吃不饱饭,当然不能好好的运作。所以我们常见有些人饭不少吃,仍然面黄肌瘦,天天发蔫没有精神,这就是脾胃生理功能弱的体现。
有这样一个病人,很年轻的姑娘,天天囔囔难受,你问她哪难受,她也说不清楚,说按哪哪疼,头晕恶心便秘也有,干什么都没有兴趣,耽误学习,没劲工作,西医查个遍也没查出个毛病。来我这儿要开方子调理,我问她是不是减肥不吃饭,她说吃,一天一顿,清水煮白菜。我给她开方子,一天三顿饭,该吃什么吃什么,什么毛病都没有,就是饿的。
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让很多女性与眼圈乌黑、脸色蜡黄、头昏脑涨……等症状亲密接触着,年纪轻轻便出现很多“黄脸婆”的迹象,不过,如果及时改变,形成自己的健康生活,依然能和“黄脸婆”说再见
除了尽量不熬夜,尽量消除心理负担,保持心情愉快、情绪高昂之外,保护好自己的脾胃更是一种给自己“好脸色”的好方法。
中医认为,脾胃除了运化食物,脾胃的另一个功能是升降。脾主升清,是指脾的运动是以升为特征,脾将气血精微等营养物质向上输送给心、肺,通过“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的生理功能,将气血输送至各个角落。胃主通降,就是指胃肠将消化后的食糜传输给小肠,包括经小肠的泌别清浊后,将糟粕传给大肠的功能。如果脾不好好往上运送气血精微,反而从下流失了,就会出现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现象。如果胃气不下降,当食物传化出现障碍就会使胃气滞留于胃中,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口臭等胃气上逆的现象,或者胃脘胀满疼痛、便秘的现象。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为血液运行提供约束力和控制力,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中医称为脾主统血。如果脾虚弱,统血无权,容易导致出血,如皮下瘀血,口、鼻、牙出血,吐血,内脏易出血。
中医之脾其意广泛,与胃等一同构成的脾系统。脾系统的功能不仅仅包括西医里的消化系统功能,也包括它的生理功能,即运化水谷和统摄血液。《难经》中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散膏”指的就是胰腺。
西医的脾是淋巴器官(又称免疫器官),与淋巴结和胰腺构成淋巴系统。西医认为,脾参与血液滤过、细胞免疫、人体血量调节。胚胎时期,脾是造血器官,成年后脾只产生淋巴细胞。
中医脾与西医脾也有相似之处,如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意思是说脾气血充沛,功能健运,一年四季不会轻易受病邪的侵袭。用西医的说法就是免疫功能较强。中医的脾主统血功能,与西医的脾能维持血小板的正常数值,而保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不过西医忽视了脾是生命之本,即脾脏化生气血的功能。
在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方面,中医和西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中医认为疾病是因身体阴阳失衡而引起的,取用药物的温热寒凉的本质,采取“热着寒之,寒者热之”的调理方式,使体内阴阳平衡的状态,调动自身的抗病、恢复能力,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以保养正气为主。在治疗任何一种疾病的药方里,都有调养脾胃的药物。脾脏犹如是兵家之粮饷,没有粮饷也就无法打战。故中医认为,脾虚则身体虚,百病丛生。脾脏健运,身体才有打仗的“粮饷”。
西医则着眼于杀灭病菌或者细胞,在消除疾病的同时,也杀灭了大量的正常细胞,导致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同时,为被杀死的残余病菌对药物也有了“抵抗力”,以致当一个人再患一样的疾病时,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发现“药效降低了许多”。其实不是药效的问题,而是病菌的“抵抗能力”提高了,于是不得不服用杀菌效果更强的药物。如此反复,制药者就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病菌,不停的研制、更新能杀死病菌的药物,帮助人们治疗疾病。
中医藏象学说将人体分为五大系统,分别是脾系统、心系统、肺系统、肝系统、肾系统。脾系统在脏为脾,在体为肉,主四肢,在华为唇,在窍为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神为意,在季为长夏,在腑为胃。
很多女人,一到三四十岁,整个身体机能就哗哗往下掉。吃睡都不舒服,发胖,长斑。心里暗暗着急,满世界找办法。有个很典型的病例,病人三十多岁,年轻的时候白净漂亮,近一两年,忽然脸上就开始长斑,擦什么都不管用,越来越厉害,病人心理上调整不过来,就整天戴着大口罩,见人说话都不摘。
后来找中医大夫给她开苓桂术甘汤,调节脾胃,同时让她戒辛辣、冰冷食物,配合敲打脾经,按摩足三里穴。这样没几个月,斑块逐渐转淡,病人出门再也不用捂着个大口罩了。这个就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调,不能有效、迅速的把浊物排出去,停在皮肤里,就形成斑块,通过调理脾胃,补养气血,问题就能有效的被控制和解决。
有许多女性像这位女士一样,花了很多的心思在美容护肤上,可效果总不尽人意,有的还事与愿违。其实,人的皮肤犹如一层近乎透明的纸,外表的美化和修饰只是一种补充。抬眼望去,一个人的容颜是否“美”,长相倒在其次。如果她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肤色红润、光洁,神采奕奕,她就很“美”,这种“美”是中医美容学里提倡的以人体气血充沛为基础的自然“美”。其中,皮肤红润、肌肉丰满、动作矫健,给人以外形上的美感;而精神愉快、思维敏捷、豁达乐观,则给人一种气质上的美感。
中医将人的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与皮肉筋脉骨、目舌口鼻耳、爪面唇毛发、神魂魄意志、青赤黄白黑等是密不可分的。气血充沛、脏腑生理功能正常,才能润养形体和神志。气血失常,使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失常,直接影响着女性的容颜状况和精神面貌。
脾胃生化的气血不足或体内耗损过多,常会引起气血亏虚、气血瘀滞,以致皮肤缺乏气血的濡润,出现各种皮肤问题。气血亏虚,会出现面部没有颜色,头发枯黄、脱落,身体浮肿,眼睑下垂,精神萎靡、头晕眼花、疲倦乏力的症状。气血运行不畅,皮肤代谢的废物无法顺利排出,肤色就显得暗沉,眼圈发黑,并且容易滋生斑点、痤疮,令人花容失色。所以,用涂涂抹抹的方法养颜美容,只是治标不治本。
《圣济总录》中说:“损者益之,不足者补之……或益其气,或益其血脉,壮其筋骨……驻颜色。”指出益补气血、保持血脉的畅通,可使肌肉筋骨壮实,进而能使容颜不老,青春常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生化旺盛。脾胃生理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常常也会引起气滞血瘀,进而引发皮肤问题。脾胃决定气血,要使气血充实沛、和谐,还需从调养脾胃开始。
脾属阴脏,生理特点是喜燥恶湿,喜热怕寒。脾虚不运易生湿,湿盛又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现代常常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常常会造成脾气虚弱、脾胃虚寒的现象。因此,保养脾脏要遵从醒脾、健脾、护脾、温脾的方法。胃属阳脏,胃的生理特点是喜润恶燥,喜凉恶热。许多人饮食无节制、常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或者熬夜都会损伤胃阴,导致胃腑热气过盛,引起恶心、积滞、消化不良、便秘等现象。因此,保护胃腑应以清热、和胃为原则。
饮食方面,除了节制饮食不要过量之外,还包括定时吃饭、细嚼慢咽、不偏食、饭前后半小时能不要喝较多的水。粥是健脾好帮手,用莲子、白扁豆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或者银耳、百合与糯米煮粥食用,或者山药、土茯苓与炒焦的粳米煮粥食用;都有健脾祛湿、清热的效果。晚饭一小时后吃一个水果,可帮助健脾。取生蒜泥10克,用少许糖、醋拌食,不仅有醒脾开胃的功效,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取生姜丝30克,山楂20克,用少许糖、醋拌食,可醒脾助消化。取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20分钟,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食用,可护脾和胃。取红薯100克,生姜3片,加入适量蜂蜜同煮,吃红薯生姜饮汤有温脾和胃的效果。
中医认为芳香之气有调养脾胃的功效,用薄荷、藿香、佩兰等芳香药材做成香包佩带,可醒脾、健脾。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摩擦腹部约30次,每天按摩两三次,可以调顺脾胃、畅通经络,促进气血的化生。常参加不同类型的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有利于脾胃的保养。
五音中的“宫”调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被称为“脾之音”,就是运用音乐缓解不良情绪,使心情舒畅,以此来脾胃的功能。如《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流水》、《移宫变奏曲》、《月光奏响曲》、《月儿高》。
上班族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头晕、肩颈酸痛、手臂麻木的症状,还有的会突然出现视物不清,听力减退等现象。也有许多女性发现,转头稍微过猛时,会出现头晕的情况。仰头时间长了,也会觉得头痛、头晕甚至恶心。有时候会整天昏昏沉沉地总是想睡,情绪起伏不定,有时候沉默寡言、表情冷漠,有时候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感觉智力衰退了,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如果在清扫房间、整理物品后,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洗热水澡能让人放松一天紧绷的神经和情绪,使疲劳的身心得以迅速恢复。许多女性本打算尽情享受彻底放松的时刻,可在洗澡的过程中会两眼发黑,似乎快要虚脱了,有的人还会出现昏倒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是因身体供血不足引起的。血,是一种在人体内流动着的液态物质,它对人体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营养作用。血沿着脉管循行于全身,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下发挥功能的。《金匮钩玄》中说:“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指出人的鼻能嗅、眼能视,耳能听,能说话,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都是在血的濡润下完成的。同时,我们能看到的皮肤毛发,也是由血来濡润的。当血对人体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时,就会出现皮肤干燥、面色苍白白、偏黄或者暗沉没有光泽;口唇和指甲也经常发白,没有血色;头发枯黄、脱落、早生白发。供血严重不足的人,还会出现皱纹、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
血也是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灵柩·营卫生会》中说:“血者,神气也。”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都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机体供血充足,人的精神振奋、神志清晰,对外界事物反映灵敏,容易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睡眠安稳踏实。如果供血不足,则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失眠现象。
血来源于人所食入的食物,饮食水谷由口经过食管进入胃腑,经过胃的腐熟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消化后的食物形成两部分,一部分“食糜”继续传入小肠。另一部分精微物质传输给脾,脾脏发挥生理功能将精微物质化生为血,并将血输送至全身。故《济阴纲目》中说:“血生于脾。”脾胃健盛,饮食精微传输运化正常,化源充足,则人体血液充沛。反之,如果脾胃虚弱,胃传输给脾的精微物质不足,或者脾脏的运化、传输功能失调,都会造成身体供血不足,以致使机体的组织器官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影响身心健康。故《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指出脾胃虚弱是一切疾患的成因。
女人一生都是血色记忆,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血对女人的一生弥足珍贵。如果平时不注重补血养血,更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使健康打折扣。世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化妆品,能像血这样体贴肌肤。血足女人才会有青春、美貌、健康和幸福的一生。女人爱惜自己,就要从养护脾胃、补血养血开始。
养脾胃的食物以温热为好,有三种饮料应该多喝,一是牛奶,二是豆奶,三是热水。牛奶、豆奶可以形成胃的一层保护膜,每天早餐喝杯牛奶,再吃东西,是再好不过的。许多女性大多数情况下,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多喝水,特别是热水,不仅能帮助排除废物,还不会轻易发胖。冷饮和雪糕也要少吃一些,其它寒凉的食物如河蟹、海蜇等也不宜多吃。蔬菜水果类是人体不能缺乏的,一定要保证足量、营养均衡。蔬菜和果皮可以适度食用,不宜太多,因为不容易消化,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在烹制的时候,最好煮得软一点,以粥、汤、羹为主,这样胃会好受一点。碳酸饮品、黏腻、煎炸、辛辣的食品要少吃少喝,这些食物会使胃的工作量增加许多。
饮食没有节制,包括过饥过饱或者饮食规律失常,都会损伤胃气,吃饭以七八分饱为宜,同时吃饭要定时、要讲卫生,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并且严格遵守。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改,不仅是最伤脾胃的,也是造成供血不足的主要因素。晚上吃夜宵是弥补不回来的,只会堆积脂肪,妨碍睡眠。餐后不宜立即工作,先休息一下,待胃里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脾脏才有时间化生血液,大脑才能得到充足的供血。
想必许多人都曾有过思虑多了,就食之无味或者吃不下去的现象。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对于忙碌不停的女性来说,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冥思苦想。应该劳逸结合,该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就要放松,不用再想工作中的问题。人生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遇事力所能及就可以了,不要强求。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心境,头痛、腹痛、腹胀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
运动时,身体血液循环加速,能改善供血不足的现象。无论是和缓的散步、瑜伽,还是动感的体操、跳舞,都能让人“舒一口气”,使精神得到放松。所以,女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量,使整个身心在一种协调中得到平衡和保养。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意思是说营血调和五脏,濡润六腑,于经脉中循环运行,使人体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脾胃虚弱,会使五脏六腑的气血不和,经络不通,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供应。晚上是人体养护气血、清理经络中的垃圾和排毒的时间,这时候人体进入深层的睡眠状态能调和气血,保证经络的流畅,可改善供血不足的现象。当你觉的情绪不好,或者特别累的时候,就好好地睡一觉,饱饱地睡一觉,起来以后,供血不足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有的人认为较胖的人不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其实肥胖人士更容易出现供血不足。营养过剩或者血液代谢不畅,油脂会堆积在脉管里长期下去,造成的血脂过高,时间久了,堆积的油脂会堵塞脉管,进而引发头痛、头晕。肥胖会使心脏的工作量增加,不仅会引起心慌、气短、胸闷等供血不足的现象,还会引发心脏疾病,冠心病就是常见疾病之一。
不孕现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很多夫妇因为这个问题备受困扰,甚至于家庭失和。铺天盖地的不孕不育治疗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个医院的妇产科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眼看过去,除了那些孕妇家庭,就是盼子心切、望眼欲穿的不孕不育夫妇了。虽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观点被斥为封建残余,但是,试问,有几对家庭不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呢?很多夫妇虽然嘴上说对不能生育不介意,但是,心里多少是有些遗憾甚或怨怼的。
我就接待过这样一对病人。夫妻俩愁容满面,看起来差不多50来岁。丈夫头发花白,身子有些佝偻,妻子则是小心翼翼,声音细弱,面色萎黄,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我有些奇怪,这么大年纪的夫妻,结婚多年,怎么没有领养个孩子。等听到他们自我介绍,我更是大吃一惊,这对夫妻,居然还不到四十岁!结婚十几年了,一直没有小孩。两人恋爱多年后结婚,夫妻关系很好,虽然男方家长因为孩子的事情,给妻子脸色看。但是两人觉得有爱情就够了,所以一直关系融洽。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看到周围的朋友都拖家带口,小孩子笑语盈盈,唯独自己家里冷冷清清,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出现裂痕。这么多年来,两人试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成效,于是,多方辗转,找到我这边,看他们的反应,实际上也不抱多大希望了。
实际生活中很多女性不孕,都是因为上面一项或者几项原因。而西医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帮助受精、输卵等等。虽然有很多对夫妻的确因此去除了多年的忧虑,但是也会对病人带来不小的副作用,并且这些手术的成功率并不高。在中医看来,这些做法不过是治标而非治本。中医认为,不孕症主要源于肾虚、肝气郁结、瘀滞胞宫、痰湿内阻这四个方面的原因。要治疗不孕症,须以养肾护肝为主,温养肾气、填精益血、调理冲任及气血。因为肾、脾、肝息息相关,都是妊娠生育治本。而脾胃,则在不孕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第1章:脾胃乃后天之本1》正文1 全文阅读 杨力女人养生养脾胃-114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