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红楼梦》鸿篇巨制涉及到包罗万象的知识,不论诗词歌赋等语言文字特色,就是建筑园林、家居装饰、饮食服饰、古方古药、养生妙法这些领域,都让研究者们进入了一个精妙的天地,各取所需,各尽其用。
《红楼梦》里的茄子不叫茄子,叫茄鲞。鲞是什么呢?它念xiang,音想,是咸干鱼的意思。刘姥姥吃了,吃不出茄子的味来,忙问是怎么个做法。王熙凤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真是很有趣,她说, 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去皮的意思)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肉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用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也许这种腌制的方法并不符合现代营养学,但那古方的茄鲞真让人馋涎欲滴,难道你不想尝尝那是什么味道?
古诗有“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的句子,《红楼梦》里的太太小姐们赏菊花,吃螃蟹也是让人艳羡不已。秋天和初冬时节,满园菊桂美景,那肥肥的螃蟹一个就有大约半斤重,蟹黄就像那刚切开的橙子一样香美!是怎么吃的呢?先用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相当于今天的加香洗手液)来洗手,再用手剥那蒸笼里蒸熟的蟹肉脐黄,然后蘸上姜醋吃,下那烫得滚热的酒。黛玉不吃黄酒,宝玉就叫拿合欢花浸的烧酒来,黛玉体弱,只喝一口就放下了。吃螃蟹也有用那特制的剪子、小锤、叉勺等工具来剔肉的,但净手后用手剥更添食兴,连小丫头们都有的吃,秋高气爽,百尺清潭,满园的欢声笑语,别提有多热闹了,这美景佳辰是断断少不了作诗助兴的,蘅芜君宝钗、潇湘妃子黛玉都有题菊的好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一句让黛玉夺魁。宝黛钗三人又各作了一首螃蟹咏,书里说宝钗作得最好,讽和世人得紧。我辈浮浅,只喜美食,不去深究,所以还是爱宝玉的那句:“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吃这肥蟹,聊解世间忙碌,也和坡仙品荔枝一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了。
宝玉日常里吃的,也是那美味佳肴,柳嫂子是贾府里的料理高手,尽作些好吃的。宝玉爱吃的有酸笋鸡皮汤,碧粳米、红稻米熬的粥,各种精致的小菜果品,什么风腌果子狸肉(古时还没有“非典”之说)、炒鸡髓笋、拌面筋豆腐、椒油莼齑酱、酱萝卜炸儿、炒枸杞芽儿等等。每饭都有七碗八碟,鸡鸭鱼肉、人参燕窝应有尽有。还记得是有一次薛蟠请客,宝玉和那蒋玉函初次见面,结为相交,席间有什么好吃的呢?什么进贡的香猪肉、大西瓜,肉膏鹅脂,鲜果美酒满满的一桌子,还有陪着唱小曲的女优。古人真是有很好的享受呢。
有一回宝玉病了,想吃一种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熬的汤,原来是莲叶汤羹。那羹也古怪,还需要用模子来打造出巧样子。薛姨妈先接过来瞧时,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因笑向贾母王夫人道:“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若不说出来,我也不认得这是作什么用的。”凤姐儿也不等人说话,便笑道:“姨妈那里晓得,这是旧年备膳,他们想的法儿。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汤好,究竟没意思,谁家常吃它了。那一回作了,哪知宝玉今日怎么想起来了。” 说着接了过来,递与个仆妇,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了东西, 做出十来碗汤来,给大伙儿吃。哦,好一碗清香的荷叶汤!
《红楼梦》里饮食讲究达到了盛世的空前绝后,什么精致的做法没有?十二钗之一的秦氏秦可卿在病中吃的一种点心叫——“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象克化得动似的。”秦氏说道。那凤姐儿便说:“明日再给你送来。”书中有一回叫“玫瑰露引来茯苓霜”,说的是芳官在宝玉那里得了一瓶像西洋葡萄酒似的很高级的玫瑰露,胭脂一般的汁子,送给了柳五儿,她娘因说:“不承望得了这东西,虽然是个珍贵物儿,却是吃多了也最动寒。竟把这个倒些送个人去,也是个大情。”五儿问:“送谁?她娘道:送你舅舅的儿子,昨日热病,也想这些东西吃.如今我倒半盏与他去。怎么个吃法呢?现从井上取了凉水,和着吃了一碗,那人就觉得心中一畅,头目清凉。看来真是好东西。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用玫瑰花泡茶喝。
可巧柳嫂子送这玫瑰露去时,她侄子的娘就回送了些别人赏的茯苓霜,说这怪俊的白霜是用茯苓的汁液和了药弄出来的,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盅,最补人的,也可用牛奶子和,万不得,滚白水也好。让柳五儿吃,补养身体。没想到却弄出事端来,最后还是宝玉好心肠,了结了这件事。茯苓是我们现在也用的中药,也有用它作小吃糕点的,看来自古中国就有这些吃法。
在饮食品味上的培养,是需要有物质基础的,所以自小生于富贵之乡的贵族公子小姐们的饮食习惯,自然与中下层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六回里刘姥姥一进贾府,看到凤姐儿吃饭,吃完后,桌上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一两样。她的孙子板儿一见就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不得不打了他一巴掌才制止住他。
第四十一回里风姐介绍的“茄鲞”的做法,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真是一个令人感叹的对比。可想当年的贵族与平民过的日子完全是天与地的差别;王公、贵族的生活已经奢侈到一个极点,竟然连一道普通的菜肴也须花费如此繁复的手续和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同一回,大伙儿用点心的那一段:贾母竟嫌螃蟹馅儿的小饺儿油腻不好,拣了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给了丫头。别人也都不过拣个人爱吃的拣了一两样就算了。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做的小巧,她和板儿每样吃了些个,就去了半盘子。还说舍不得吃,想带回家去。这里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对待精致饮食的态度上,自然的区分出谁是贵族,谁是平民。贾府里的众人都是享用惯了的,所以不管是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还是做法繁杂的“茄鲞”,又或是花样精巧的小面果子,都不过是略尝则止,只有象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才带着惊奇的心情大吃而特吃。
第三十八回写贾府在秋天赏桂花吃螃蟹,这顿螃蟹宴,一共吃掉螃蟹七八十斤。当时螃蟹市价是五分银子一斤,包括酒菜在内,这螃蟹宴估计花了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感叹地说:“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而这一顿还是薛宝钗为在家里做不得主的湘云而想出的省事的办法,然而却“够庄稼人过一年”,真是“富家一席酒,穷人半年粮”。
再以众人喝的茶来说,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中,贾母、宝玉等到家庙拢翠庵作客,小尼姑妙玉向贾母奉茶,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方才吃了半盏,且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味淡清香正是老君眉的特色,可庄稼人哪里品得出好坏呢?平日里他们吃的只是粗制茶叶,所以众人哄笑起来。同为老人,可地位、生活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口味差异。作者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反映出贫富悬殊的巨大落差。
宝玉是贾府的宝贝,只有他品尝过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鲜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制的天界仙茗“千红一窟”,平日里他喝的则是闻所未闻的“枫露茶”。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而暹罗贡茶只能出身采办外货的金陵王家的王熙风才能拿得出,一般之人则只能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的劣质茶叶。
不单是各人饮的茶类不同,喝的酒,吃的米也大有讲究。贾宝玉平日里常饮用的是外国货西洋葡萄酒,这足以证明他在贾府集万千宠爱的地位。第五十三回里乌进孝进贡的单子里仅仅米就分为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粳、下用常米等,而且数量不同,珍贵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两担,下用常米则有一千担,从进贡的各类米数量上,可看出不同的人吃的米质是绝对不同的。
第七十五回尤氏伺候贾母并探春、宝琴吃饭,贾母吃的是红稻米粥,也就是御田胭脂米,她见尤氏吃的是白米饭,问道:“怎么不盛我的饭?”丫头们回道:“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中各人享用的级别和待遇不同,这点下人们是很清楚的。另外,下人的白饭是绝对不可以拿给主子吃的,即使主子愿意屈就,主子身边得势的丫鬟也绝对不肯乱了规矩。
别说米不同,就是主子沏茶的水也是各有专用,碰不得的。第五十四回里小丫头要一个婆子倒些热水,婆子道:“姐姐,这是老太太沏茶的,劝你去舀罢,那里就走大了脚呢!”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的老人了,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老祝妈忙笑道:“姑娘说的是.我见姑娘很喜欢,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我可是老糊涂了。”
可见但凡有新鲜水果,下人们是不能先吃的。要先进献给上头,下人们才可以吃。贾府等级森严由此可见一斑。
不光如此,在丫鬓中也是有严格等级的,就是给主子递茶递水,也有一个配与不配的问题。有资格给主子沏茶递水的,比一般丫环要高一等。第二十四回里的小红就是因为给宝玉递了一回茶,结果受到秋纹、碧痕的严厉申斥,秋纹对着小红
兜脸啤了一口道:“没脸面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倒叫我们去。你可抢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吗?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送水不配?”
地位的不同不光表现在享用食物的优劣与否,还表现在所用器皿的质地与数量。如第四十回风姐和鸳鸯为了捉弄刘姥姥,单拿了一双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她。刘姥姥见了,说道:
以农具来形容筷子的沉重,符合刘姥姥乡下人的身份,也从侧面借着筷子的贵重来显现贾府的尊贵地位。
第四十一回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服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给贾母用茶。这个小茶盘中放着明代成化年间江西景德镇名窑烧制的五彩小盖盅,“云龙献寿”寓意祝贺贾母高寿。两件茶具都典雅高贵,兼有吉祥祝福之意,非常符合贾母身为一家之主的身份。而跟随贾母前来拢翠庵作客的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成窑是明代名窑,以五彩为上品,官窑填白窑则是清代御器厂的出品。一古一今的茶杯显示了等级地位的不同。一个出家的小尼姑拿得出这么多名贵瓷器来招待客人,也从一个侧面来证明了前文所说的妙玉官宦小姐的出身。当道婆收拾茶具时,妙玉却说“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原来她嫌刘姥姥喝了一口茶,就连这样的稀世之珍都不要了。进一步凸显出了妙玉的不凡身份。
后文里妙玉把黛玉、宝钗拉到耳房内吃体几茶,递与宝钗黛玉的都是古玩珍品,给宝玉的则是前番自己常日里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因绿玉斗大概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被宝玉调笑自己得的就是个俗器,不想妙玉道:
妙玉好大的口气,竟然“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也不放在眼里,更是进一步暗示了她的出身地位不同凡响,而且透露出她与宝玉的微妙关系。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丫鬓为宝玉庆祝生日,一次就用了一色白粉定窑的碟子四十个,这是《红楼梦》中唯一一次用得最多件数的瓷器,除了被众人爱如珍宝的宝二爷谁可当得起呢?
在这里,作者更多采用的不是靠食物本身来凸显人物性格,而是以饮食为话题,通过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
以茶来说,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进晚餐后,即有丫鬓用小茶盘送上茶,而黛玉先前在家,被教以惜福养身,饭后需过片刻才能喝茶,但此时她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过漱盂来,方知此茶是漱口的,照样而为,不至于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了去。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初入豪门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只有凭借自己的聪明、细心,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第十九回中元宵时节,贾宝玉偷偷的跑到袭人的家里看她,花自芳母子两个恐怕宝玉冷,又让他上炕,又忙倒好茶,袭人知道宝玉不敢乱吃东西,一方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来,铺在一个凳子上,扶着宝玉坐下,又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了宝玉,彼时她母亲、哥哥己忙着齐齐整整地摆上一桌子果品来,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因笑道:
“既来了没有空回去的理,好歹尝一点儿,也是来我家一趟,”说着,捻了几个松子,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了他。”
宝玉说道:“我尝了不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口头也还好”。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
在这段对话里,茶成为一种刻划人物心理的道具。国外贡茶,自是名贵,不言自明。然而个人口味爱好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评价并不奇怪。但凤姐说不好,是因为凤姐的娘家是金陵王家,自然要表现出富贵人家的气魄。而黛玉性子直率,所以直说“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宝钗很懂人情事故,善于应对,一句“口头也还好”,不得罪任何人。此处几句简单的评价,就把黛玉之直,宝钗之猾,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在拢翠庵耳房喝“体己茶”。公认一尘不染的槛外人妙玉,将自己日常喝茶使用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隐秘地透露出她对宝玉的微妙情感。清高的妙玉身在槛外,内心却有不便与外人道的寂寞,所以她后来在中秋夜凹晶馆联诗时候说“芳情只自谴,雅趣向谁言。”可惜多情的宝二爷这次却不解风情,竟然道:
“常言‘世法平等’,他俩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一个大盏出来,笑道:
“就剩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细吃了后,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一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刘姥姥只吃了一口茶,尽管这个小盖钟是明代的,很是珍贵,但妙玉就毫不可惜地命婆子丢弃不用。这些描写,表现出宝玉精通茶道,所以后来被槛外人妙玉引为知己;黛玉不善饮,也不懂茶道,性子又直,怎么想就怎么说了,并不在乎会说错被人笑话;妙玉性子孤僻,在同辈中说话就不留情面。看似说茶论水,却从细微处展示了各人的性格及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妙玉这样一个身在佛门却热切向往世俗快乐的女子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真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忽闻有人唤他,强睁双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一把死檬住他的手,硬咽了半日,方说道:‘我只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嘎咽之分。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在炉台上。’宝玉看时,虽有个黑煤乌嘴的吊子,也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一个碗,未到手内先闻得油擅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用自己的绢子拭了,闻了闻,还有些气味,没奈何提起壶来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不大像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呢!’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尝,并无茶味,咸涩不堪,只得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宝玉看着,眼中泪直流下来,……”
宝玉看望晴雯,用自己的手帕为晴雯擦茶碗,侍候晴雯喝茶,我们从这段描写中,看到更多的是这个翩翩公子多情而敏感的心,他对那些可怜的女子有着深深的同情和眷恋。他对晴雯是心中有情,心中有愧,心中有怜,所以他此处有泪,所以他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茶为祭。
《红楼梦》中的贾府,饮食档次、营养档次自然是不低的。在第一回作者的自述中,提及当年的生活水平,就曾使用了“锦衣纨绔”“饮甘餍肥”这类的词儿,后来也曾多次使用“膏梁锦绣”“锦衣玉食”的形容词,足见在“吃”上面是很讲究的。不仅在“吃”上面不含糊,在“喝”上也是颇有考究的,名茶、茯苓霜、玫瑰露、茉莉粉(有的饮料得自宫廷。据说还有进口货)应有尽有,连茶具也很上乘。第41回写贾府一伙人到府中栊翠庵喝茶,小尼姑妙玉上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茶盘”,内放“成窑五彩小盖盅”。贾母的口味很高,连上品茶“六安茶”都不喜欢,妙玉连忙奉上“老君眉”。此外又给宝玉黛玉们拿来更上等的茶具,沏茶用的水是“梅花上的雪”。
遗憾的是,贾府的人并没有因为在饮食上的“高层次”“高消费”而将身体弄得很健康,倒是大病,小病经常得,有的人“从会吃饭就吃药”“吃饭没有吃药多”。此外,年纪轻轻就死的也不少,秦可卿死时不到20岁,连那位当了娘娘的贾元春死时也只有30岁。
第一个患了重病很快死去的是宁府的少奶奶秦可卿。她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很高的,房间布置的如她自己所说“大约神仙也住得”,营养品成堆,但她还是患了不治之症,经著名太医张友士诊断,指出病源是“心气虚而生火”、“肝家气滞血亏”、“脾士被肝木克制”、“肺经气分太虚”,看来已是多症并发。她丈夫贾蓉说的倒简单:“她这病也不用别的,只吃的下些饭食就不怕了!”王熙凤主张大补,“别说一日二钱大参,就是二斤也吃的起!”
秦可卿的主病大约是肝炎或肝硬化。按理说,这病多误在饥、劳二字上,秦可卿即不饥又不劳,为什么没有治好这种病?看来,好的食品必须要有好的饮食心理、饮食情绪才会有益于人。秦可卿虽然生活在营养堆里,但吃的是“受气”饭。自己出身平平,上嫁贾府,公公,丈夫都是好色之徒,弟弟又不争气,秦可卿即使天天出入高档饭店、陪“大亨”消遣大餐,也还是吃着“嗟来之食”,心理不会痛快的。
贾府的厨艺无疑是第一流的,例如第41回提到的一道菜---“茄鲞”,使刘姥姥这个“天天吃茄子”的人居然吃不出茄子味。经王熙凤介绍,才知道做这道菜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并辅以净肉、鸡油、鸡脯,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果子、糟油等多中配料。
不参与任何体力活动,胃口很差,在多么精美的食品面前都没食欲,这是贾府人普遍性苦恼。在贾母“两宴大观园”的宴席上,贾府的太太、奶奶、小姐们为了有一点食欲,便只能拿老农妇刘姥姥开心,搞恶作剧。这一次贾府的女士们是开心了,多吃了几口食物,随即就病倒了两个。请来看病的王太医没开什么药,要贾母以后吃东西“略清淡些”,要巧姐“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平日无食欲,多吃一点就闹病,这富贵人也不是什么福气。
贾府几乎每天都有吃药的人,有明吃者,有暗吃者。明吃是林黛玉。书中在83回诊病是写道:“头晕,减饮食。多梦所不干自事,也必动气,且又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怪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耗损”,最后将病源定为“肝邪偏旺肺金定受其殃,理宜疏肝保肺。”真也怪,林黛玉患的又是肝病!说也不怪,她是贾府的借居者,虽“富贵”但有乞食之感,吃东西咽的很不顺畅,只能以药补之。
暗吃的是王熙凤,此人喜欢逞强,又盼长寿,且又知道结仇很多,一经表现出病态就会有人解恨,故而总是“侍强羞说病”。何况,她患的又是妇科病,张扬出去很没面子。不看医生,胡乱吃药,单一大补,实际上没什么益处。
久病成医,贾府的人稍懂药物学的不少,连贾蓉都能瞎掰几句。稍有造诣的,如薛宝钗,她自制的冷香丸单用水就很讲究---立春的雨,白露的露,霜降的霜,小雪的雪。此举虽过于“迂执”,但也有道理---顺其自然乎。
可惜,这只是一种哲理,贾府的人是不能体现的。真正的顺其自然,内涵很广。生命在运动中,应多参加体力活动。有消耗,才有胃口。特别的是,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吃饭时才没乞食之感,才能吃的开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红楼梦中贾府的人是如何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