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中的保龄球效应

  教育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持,我们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会发现,心理学的理论对教育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最近看评价心理学时,我注意到一个以“保 龄球”命名的心理效应,即保龄球效应。 一.保龄球效应的由来 这个效应要从保龄球的积分规则说起。 保龄球投掷的对象是十个瓶子, 一个球砸倒九个瓶子看起来和砸倒十个瓶子似乎差异不大。但是,如果你此次砸 到九个瓶子,你的最终得分是九十分;而你如果此次倒砸倒10 个瓶子,你的最 终得分将是240 社会的积分规则就是这样:只要你每次别人稍微优秀一点点,你就有可能赢得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的叠加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落差。 行为科学中著名的“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 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 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到了7 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 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 听了教练的职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 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二.保龄球效应产生的原理 为什么会产生保龄球效应呢?其主要原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鼓励的激励作用。 积极鼓励的目的是肯定已有的进步,激发新的正确动机,指明前进的方向, 调动更大的积极性,产生更大的心理效应。没有积极鼓励,这种激励作用就无法 体现。如果是责备、责难,那么,连原有的积极性也会失去,良好的心境就会荡 然无存,产生的就是消极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积极鼓励和消极鼓励(主要指制裁)之间具有不对称 性。受过处罚的人不会简单地减少做坏事的心思,充其量,不过是学会了如何逃 避处罚而已。常常有这样的议论:“干工作越多错误越多。”潜台词就是:为了 避免错误,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工作。这就是批评、处罚等“消极鼓励”的后 果。而“积极鼓励”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受到积极鼓励的行为会逐渐占去 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会导致一种自然的演变过程,员工身上的一个闪光点 会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辉,同时还会“挤掉”不良行为。 二是期望的激励作用。 教练对球员说的“好!打倒七个”这句话包含着对他下一次打得更好得期 待,以提高球员对教练员期待目标得重视程度,从而激发球员练好球的积极性和 持久性。没有这种期望,不懂得这种期待,对球员就不可能有激励作用,其效应 就不可能产生。 学校导学育人,这种保龄球效应也是常见得。 比如,“我们班还有一个同学没到,怎么搞的啊!”和“我们班到了三十九 个同学,真不错!”班主任老师后一句华就会明显产生保龄球效应。因为这个班 的同学听了班主任的话后,会自责自己班还有一位同学未到,这种自责的效果比 前一句由班主任老师直接讲出来要好得多,它将产生期待和鼓励的心理效应。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言行评价时也会发生这种保龄球效应。例如,“你这次能 完成老师的两个任务了,真不错!”此时,学生对自己未完成的一个任务就会主 动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不需要教师强迫学生必须要完成。前者是自己主动去做 的,是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下去做的,自然会产生保龄球效应。如果改成“你到现 在才完成了两个任务,怎么搞的!”也许学生会继续完成最后一个任务,但是这 是老师强迫的,又是在责备后心情不舒畅的情况下做的,效果肯定不好。 教师在如何运用保龄球效应术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上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我觉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正确选用期待与鼓励的语言。不是什么语言都会起激励作用 的,在使用激励语言时一定注意,态度要热情,语调要动听,用词要妥贴,时机 要恰当。通过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激发起新的动机,产生巨大的保龄球效应。 其次,教师要重视保龄球效应术的应用。该用、可用之初尽量使用他。无 法直接应用时,也要创造条件使用它。因为它符合认得基本心理特征,也是思想 工作的基本心理形式。在使用时特别要重视后进生,对他们的进步,哪怕时微不 足道的也要主意赞许与肯定,但不要有意抬高。否则不仅不会产生保龄球效应, 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特别的情况,那就是激励期待语更多地属于 那些优等生,而很少用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优等生在学习行为方面往往得老师 的喜爱、同学的敬重,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但是,相对于他们来说,后进生更 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的鼓励和期待就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 不吝啬用鼓励语的时候,要更多关注这批后进的学生。教师的关注不可只局限在 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也符合“为了每个学生发展”的新教育理念。 第三,教师在使用保龄球效应术时要讲究方法。这种方法关键在于专挑学 生的闪光点、进步点、生长点、自信点、自豪点等,对其缺点、弱点等暂时不管。 在评价一件事情和一个学生时关键是能否去找优点,能否找出优点。千万不能有 懒得去找的心态,并假以“我不是不想找他的优点,真的是找不出来”的借口。 这就是教师的思维有问题了,像医生那样只会找他人的毛病。如果是这样,学生 的优点肯定是找不出来的。要树立每隔学生都会有优点的观点,就看你如何去评 价他,从什么角度去评价他,用什么标准去要求他。如果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说 明老师的思想有偏见,在应用保龄球效应术时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老师还不能以思维定势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容易陷入思维的定势 中,以静止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教学的大忌。对于学习优秀或者是 行为优秀的学生,教师的印象中一直都很好,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一 提及这些学生,教师就会想起他们的良好表现,在话语中也多用表扬的鼓励的词 儿。而对于后进生教师的态度则恰好相反。用这种定势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是不 客观、也是不理性的。对优等生而言,过份的甚至是错误的激励,容易导致“保 龄球效应”的失效,引来负面效应;而对后进生而言,教师容易忽视对其闪光点、 进步点、生长点的发掘,导致教育的契机一瞬即逝,耽误了他们的发展。因此教 师在教育中要本着“为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发展地看待学生,积极地为学生寻 找发展的生长点,选好时机用好“保龄球效应”,从而为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服务。 许多MM在减肥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用尽方法却瘦不下来, 其实只有在数不清的技巧,推敲中找到属于跟适合自己的最佳方 式,才能在健康的瘦身道路上走下去,下面一些瘦身的小技巧, 一定可以帮到你! 1、慢慢吃 我们都曾在美味佳肴面前狼吞虎咽。等你发现自己吃撑的时 候,已经为时太晚了。然而当发现自己因为吃得太撑感到不适时 总是为时已晚。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大概20 分钟,才能 接收到“已经吃饱了”的讯息。营养学专家Wesley Delbridge 示。“在吃第二碗饭前,不妨先喝上一杯水,等个十几分钟。”他说,“让你的大脑告诉你,你是否已经吃饱了。“ 2、切碎你的食物 不论是享用牛腩、三文鱼、面包圈还是鸡蛋卷,在食用之间 都可以尝试把这些食物切成碎片。近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的研究表明,被给予切好的面包圈的参与者,比直接食用完整面 包圈的参与者,在试验中吃的要少得多。在20 分钟后的免费午 餐招待中,那些吃面包圈切片的参与者仍然吃的比较少。研究人 员表示,预先切好食物能使食用过程中的每一次咀嚼都更加舒 适,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饮食量的掌控。 3、饭后刷牙、剔牙 “一旦结束午餐或晚餐,应当立刻使用牙刷或者牙线。”匹 兹堡Nutrition CheckUp的营养学家Heather Mangieri 如此建议道。 当你感到牙齿清洁、口气清新时,你就不会再没心没肺的呆在厨 房吃个不停了。 久坐族常常都有恼人的“游泳圈”,不仅仅影响美观,还很难减, 这可怎么办呢?来看看小编推荐的10 个最佳的瘦腰运动吧!总 有适合你的一种,还等什么?赶紧动起来吧! 1、简易坐扭转 这个体式可以很好的帮你拉伸脊柱并消除背痛,然后帮你按 摩腹部减少腰部的赘肉,来促进消化器官的蠕动。 盘腿坐在一块折叠的毛毯上,骨盆水平,挺直腰背。吸气向 上拉长脊柱,随着呼气的时候拉伸着向右后方转,左手放在右大 腿上,右手放在身后毛毯边缘,保持30 秒,然后收回。相反方 向重复同样的动作。 这个扭转可以很好的作用在腹部区域,把横膈膜及腹腔带进行一个强烈的扭转,它的扭转力度会非常强大,帮助收紧腰腹肌 这是一个更为高级的扭转体式。我们需要让一腿折叠在下方,让脚掌竖着立在地面上,上面的脚跨过来放在膝盖的外侧, 脚尖和膝盖在一条线上,上面腿应该是垂直的。可以把臀部下面 垫上一个毯子,以防骨盆不会向后部倒,使背能向上立起来,随 着呼气的时候转,同样吸气拉伸脊柱,呼气把中背部推入体内, 增加扭转。快速瘦腰一:“椅子运动”像是坐在椅子上那样,双 手做扶扶手的姿势,后背靠在椅背上,注意其实没有椅子,只是 自己想象着坐在椅子上。之后身体慢慢下蹲,感觉屁屁真的坐在 椅子上一样。在做这个动作时腰部要用力,脚的位置不动,让大 腿来承受身体的重量。 3、自行车运动 身体平躺在地板上,双手放于脑后,左腿膝盖弯曲并尽量向 胸部靠近,右手肘向左腿膝盖靠近,右侧肩榜随之抬起。之后换 另一侧重复进行这个动作。 4、交错腿运动 身体平躺在地板上,双腿交叉,双手抱头,之后交叉的双腿 慢慢抬起,尽量向上抬,使双腿与地面呈直角,头部也随之慢慢 抬起。当抬到最高点时停顿呼吸一次,之后重复进行这个动作。 5、健身球运动 让自己躺在健身球上,使下背部接触健身球,双手交叉放于 胸部,也可以抱头。腰部用力抬起上身,使身体离开健身球,注 意保持平衡。之后再躺下来,重复进行这个动作,像在健身球上 做仰卧起坐一样,对于瘦腰腹很有效果。 6、蜘蛛侠式 这款动作可以运用到腹肌上的全部肌肉,也能兼顾到小腿、 大腿、胸部、背部、手臂、肩膀的肌肉。先是俯卧撑的姿势,手 臂要伸直,保持手肘和肩膀在同一条直线上,从侧面向前提拉右 腿,如图中的方式,让膝盖尽量靠向右臂手肘,到极限的位置时 再放下腿;之后换左腿,提拉再伸直,循环反复,两侧各15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论教学中的保龄球效应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