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2岁的老人,竟然能够把两截棍耍如同流星一样飞舞,其套路之纯熟、用力之威猛,让许多专业武术运动员望而生畏。他的道家养生功,收录《古传养生宝典》系列,向世界发行。他便是麦积区社棠镇耄耋老人潘绍祖。
潘老年青时遍访名家,学会了罗汉拳、大刀、月牙铲、12路盘腿等武术套路。旧社会,他在运粮途中,三拳两脚就将前来抢劫的6个土匪打倒在地。老年后,他不但活跃在武术大赛的现场,而且把身影留在了河南卫视《武林风》。2008年他参加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荣获罗汉拳和两节棍两枚金牌。武林高手形容其表演风格为“刀是螳螂刀,舞动如风;拳是罗汉拳,虎虎生风;棍是双节棍,密不透风。”
潘老高超的武功,以拳、棍和刀为主的武术套路,以打坐为主的养生功,在中国武林谱写一曲神话,证明了中华武术在健身和养生方面的强大魅力。
年过九旬的潘绍祖老人个子不高,但他脸庞红润、白须垂胸、健康的体态和行走如的步子,很难让人把他与92岁,这个高龄相联系。潘老在武术和养生两个方面,谱写了一曲武林神话。他至今仍然能够参加全国甚至国际武术大赛,他的养生之法,证明了中华传统武术在养生方面的神奇魅力。11月20日,记者前去老人居住的农家大院采访,他表演的双节棍和养生功感动了在场10多人。
潘老居住在社棠镇街道旁的一处大院内,记者刚刚进入这座青瓦白墙的大院,便被老人培养的花卉盆景、随手在牛头河捡来的奇石所吸引,无论盆景的造型和奇石的图案,足以看出老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今天,老人虽然一个人居住在这个大院,不但生活自理,还能够每日三餐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大院三间上房内,他参赛的奖状和奇石根雕、瓷器,摆得满满当当,一幅“武”字书法中堂,点明了主人对武术的钟情。在记者采访中,他说话时条理清晰、思路敏捷;在表演棍术时,他套路纯熟、刚劲威猛;他对徒弟恩爱而尊敬,表现了一位武术大家虚怀若谷的心态;他寄情于奇石、书画和盆景的收藏,在处处温馨的环境中练功;他独特的休息之法,就是盘腿打坐,不到十分钟,便能够恢复体力。
潘老出生在麦积区,他小时候由于家穷,13岁便开始习武,至今,已经走过了80年的武术人生。他年青时,走遍祖国各地、寻访武术名家,在向天水的米世荣、山东的杨正清、天津的张志平等武林名师求教后,学会了罗汉拳、大刀、月牙铲、12路盘腿和白眉棍、短棍等武术套路。今天,他年已九旬,且身不弓、腰不弯,面红润,声似钟,行如风。今天,几十斤的大刀在手中,还能够舞得虎虎生风。2004年,他在河南卫视《武林风》电视节目登台,表演了传统的二节棍,赢得武林风编导和观众的好评。2006年,潘老73岁时,为了让世人俱享中华武术中的健康长寿之功,他将几十年来所积聚的武术健康财富—“古传养生宝典”,无私的奉献出来,拍成视频、制作成VCD,向世界发行。2008年,他参加湖北十堰市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大赛上,夺得罗汉拳和两节棍的双料冠军。目前,人民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古传养生宝典》系列光盘中,收入他的“古传道家动静功”。该光盘在发行7年后,他还用自己的武术实践和健康,证明中华武术在养生方面的神奇。
记者采访的当天,潘老的4个入门弟子中的3位,赵俊杰、王兆歧、尚力学等来他家里探望。当天,师徒相见,轮番表演与交流了棍术,这是武林师生之间的见面礼。
从甘谷来的徒弟尚力学表演后,老人谦虚地说:“论你的棍法要比我精熟些,你当我弟子有些屈才。我一生教授了5000多人次学武,就你们4人是我跪过堂的入室弟子。我要把自己的套路法、身法,让你们多看多学!”老人话没有说完,便从徒弟手中接过双节棍开始表演。“双节棍要围绕自己的头顶,时时在运动在攻防。你看我表演,这个马步回身的架子,就是故意把自己的棍转在远处、留下一个破绽,让对方的棍来进攻。等近身时,忽然转身,自己的一节棍先把对方的器械缠住,另外一节棍顺势击打。这看上去是一个败着,其实,是故意留给对方的诡道,让他进自己的圈套!”说着、说着,老人把两节棍舞的完整套路打了一遍。其虎虎生风的威猛,精熟的套路和接近实战的风格,远远超过了比他年轻30岁甚至70岁的弟子。大家生怕老人表演用力过猛、影响健康,硬要把他扶在炕上,让他躺下休息。但老人双腿盘膝、两个脚心向上,然后,双手托在胸关、掌心向上,静坐了不到一分钟,便又与记者谈起了家长。“这是五心朝天”,在一旁观察的市武主席李森林随口说。
李森林介绍,潘老这套养生的“五心朝天”又称双盘座,是道家修炼的一种套路。其要点是两手心、两脚心和头顶心,共称五心向上而坐,在入静后达到经脉畅通、情绪安定。潘老常年练习,受益匪浅。老人随口说:“这样打座时,一定要身体直立,颈椎刚直,有些人座姿歪歪扭扭,容易伤身。我多年习武,主要靠这个功法养身。”心直口快的潘老,话没有说完,便从炕上跳到屋子正中,表演他用气功练习全身关节之法。只见潘老扎下马步,略吸气后,身体左右旋转了几下,全身关节便如炒豆一样,像将要熟爆熟的豆子一样,争先恐后的“叭、叭”作响。在几次回响后,老人向徒弟说:“习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你看,就是肘部击打,要把全身的“精、气、神”用在肘部,猛然出击。如果出肘时,能够听到这样的风声,才算有一点功夫。否则,就是白练。”记者果然听到,他的肘部在不到一尺距离出击,竟然能够吸到风声。这些协法让与记者同行的市武协一行数人深感惊叹,他们异口同声称赞潘老为“武林国宝”。
随后,老人表演了与“五心朝天”静坐功夫相匹配的“六指弹”功夫。只见,潘老在打坐片刻、恢复体力之后,分别两手的大拇指、中指和食指展开如三角形状立地,把全身以刚才打坐的姿势,撑起离指尖10厘米左右的高度,等悬空数钞后,又回到了打坐状态。潘老连续重复几次“六指弹”后说:“老了,不行了!我年青时,悬空的时间更长些。也能自由旋转。现在,只能坚持几秒!”记者想起了许多人都知道的“二指弹功夫”,那是一种二指着地、借助身体靠墙而撑起的功夫,而 “六指弹”要把全身体重量在六指上撑起,不但在空中静止,还要旋转跳跃。其难度大大高于二指弹。潘老回忆,自己是普通农民,种地做家务,就是针线活也能干。武术只是一生的爱好。有了闲时间,就练习武术,用这个方法打坐。这套功法其实是道家的动静养生功,已经收录《古传养生宝典》系列光盘,向全世界发行,希望有缘之人能够学会这套养生法,以强身健体。
他说,老伴已去世多年,孩子们也各有各的事。自己一个人在这个老院子生活习惯了,不但能上地、还能做饭。记者询问他饮食之法,他说,自己吃的是天水人的家常便饭。中午一般吃碗面条,偶尔吃一顿米饭。晚饭喝汤吃菜、吃馒头,没有什么特别。平时,自己不喝酒、不吸烟,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自己虽然经常练武,但心态平和。
2011年,他 “中国达人秀”陇东南现场招募中,一套完整的棍术表演,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东枪西棍”中,西棍精髓和渊源在天水。那次表演中,潘老在秦州纪信祠打了一套5分钟的罗汉拳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经过初赛和决赛,成为大赛中陇东南达人。
老人回忆,1947年的一天,他赶着马车拉粮食,突然,在路上遇到了一群土匪、要抢劫粮食。他没有劝住对方后,跳下马车,三拳两脚就将6个土匪打倒在地,其余的土匪见状,吓得撒腿就跑。老人说,为了学好这套养生功,他曾经在附近的山上挖了一个窑洞,专门用来练习盘腿打坐的功夫。起初,自己每要在窑洞静坐半个小时以上。打坐之后,再把学习的拳、棍等练习着打一遍。老人边说边从炕柜中取出近10枚奖牌,拿出两枚国际大赛的金牌,让记者拍照。而屋内的奖牌、奖状更是数不胜数。
自古有“东枪西棍”之说,潘老认为,天水是西棍的主要发源地的传承地,天水练棍之要传承西棍套路,让我们的武术遗产不要断代。
据悉,棍最早称作“殳”,列为五兵之一;晋代时,称作“翘关”;唐代称棍为“掊”;宋代开始,才称棍为棒;明代,也有人称棍为“长剑”,如明代抗倭名将,著名武术家俞大猷写的棍法专著,就列入《剑经》;清代以后,才有了棍的专称。潘老认为,天水西棍在民间最遍及的是五尺棍和鞭杆。前者,主要是天水人,在古代防御土匪和的工具。自己的叔叔,曾经用五尺棍击退进攻社棠村的土匪,保卫了整个村子的安全。而鞭杆又称短棍,由于天水历史上脚户(专门赶牲口的人)多、秦安等的秦安货郎多,所以天水鞭杆套路享受全国。自己的叔叔等人,在旧社会就是脚户。这些人常年在外行走,手里不是赶牲口的鞭杆就是挑东西的扁担,如果没有两下子,路上遇到土匪,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还能保护货物吗?西棍中以鞭杆和五尺棍起源在天水、繁荣在天水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天水拳主要有红拳、花拳、抹手排子等26种、580多个套路,目前多数已经失传,让人可惜。
他说,天水棍法以“防身护体,棍棍着力”为主,具体要做到“上护头,下护挡”,坚持“ 以防为主,防中进攻。长棍要放长击远、抡打一片。”棍术多抡,其“抡法”有抡劈扫挂、云挑撩绞、扳砸纽扣、穿崩点戳等许多种。抡时棍走圆形,运动路线如弧线,貌似长远迟缓,实则抡中含法,圆中隐直,出招用势,以弧增力,如流星飞矢。要做到彼攻我侧下,我体侧立抡,先挡挂来械,再顺势劈击对手。攻守轮换如太极变化,无穷无尽。棍法平抡如磨盘,快而沉稳:立抡如车轮,急而竖直;斜抡如刀剑,利削劲砍。只有娴熟各种棍法,才能传承棍术精华。
历史上,天水的遭遇的战乱和匪患多,到今天,还有几百座御敌土堡留存,没有民间武术盛行,怎么能够抵抗敌人的进攻。他说,自己小时候曾经见过爷爷和叔叔们,坚守城堡,用长棍打退土匪。现在,社会好了,武术转入了健身强体,但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得有人传承。潘老说着说着,指着第三代徒弟霍亮亮说:“如果你想学什么,我都传给你。这东西,不能失传在我的手里!”
潘老用自己的一生的武林实践,证明了中华传统武术不但有实战和竞技之功,还有养生健身的之益。他是中国武林中的一位国宝,演练了天水武术界的耄耋神话。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天水武术名师潘绍祖老先生92岁时演练和讲解家传西棍之双截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