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 冯骥才: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7月国学班公开课,养生修身——寻抗暑养阳之道;研卦立命——知万物变化之无穷。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等学说。学习《黄帝内经》对于了解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部雄伟壮阔的中国医学史,无处不体现着《黄帝内经》的烙印;异彩纷呈的众多医学流派,无一不是以《黄帝内经》为其理论的渊源;古今无数具有卓越贡献的大医学家,或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或者防治疾病取效如神,究其成功之路,莫不以《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为其本源。

  陈晓,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内经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名师研究室”学术传承人。近年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和局以上研究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中医古典理论精华》、《内经理论临床运用》、全国案例版《内经选读》、《内经临证发微》、《中医辨证论治学》、《内经临床医学》、《中医养生学》、《黄帝内经鉴赏辞典》等教材和专著。

  《序卦传》论述了《周易》的卦序和卦义,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主要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关系意义的文字。是学习《周易》的必修课,一定要熟悉在先,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周易》。

  邓志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并分别在韩国高丽大学、台湾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著有专著:《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孟子章句讲疏》(署名邓秉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周易义疏》(署名邓秉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注:复旦人文课程国学班公开课每人限报1次。想学习完整国学内容,可报名参加国学班,与同好一同谈儒论道,品百家之学说,赏器物之美韵。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身处浮躁的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知识信息高速传播,应接不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心静气,研习传统文化,找回文化身份。汲取人文智慧,领悟圣贤气象,掌握万物运行之规律,体悟事物发展之根本。史家为鉴,可知得失;儒家为本,修身治国;释家为禅,智慧思考;道家为用,舒展身心;周易精微,俯仰观世;兵家纵横,手握大局。国学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作为百年复旦久负盛名的院系,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复旦大学中文系推出复旦人文课程国学精修班(复旦国学班),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汇聚一大批学术观点鲜明的知名人文学者、教授、艺术家,为业界领袖、行业精英、社会有识之士提供深度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研习中国传统智慧的良机。

  百年名校:复旦大学,学术正统,底蕴深厚,全面提升格局,增进修养,启迪智慧

  智慧课程:人文课程,多元课程,互动性强,砥砺思想,创新思维,打通文史哲,通过深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增察时观世之力,明管理用人之道

  中式美学:培养中式美学品味,体验国艺,在仪式感和艺术气场中,提升艺术情怀,体验艺术魅力,提高美学素养

  儒家为本,修身治国;释家为禅,智慧思考;道家为用,舒展身心;周易精微,俯仰观世;兵家纵横,手握大局;法家治世,睥睨无双。儒释道兵法,传统智慧,国学根基。

  儒家形而上学、道家自由生命,儒释道三者合流的当代方向,打通中西哲学脉络,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代意义。

  “夫《易》,章往而察来,显微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卜筮之书、哲学之书、文化之书,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通过两本原典,一窥“老庄思想”,择取其中意旨通贯,情思周洽的传世经典篇目,谨依本文,详加诠解,梳理文脉,抉发理趣。

  “半部论语治天下”,熟读《论语》,系统学习,了解《论语》在当代生活中的影响,学以致用。

  研读《孟子》,了解儒家思想脉络,了解人性与人心,修身与养性之道。品圣贤气象、人伦之道,论经世思想、王道仁政。

  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影响深远。“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标志性学说。在居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之外,开启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心学潮流。通过“致良知”这一“不二法门”,通过直指人心的“良知”开导,就可以“安天下之民”“成天下之治”。

  禅宗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流派之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讲求的是觉悟,觉道即对佛道的觉悟,迷为世人,觉为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史哲、儒释道、艺术与生活,百家浮沉,相织交错。在历史的浩渺烟波中架起一叶小舟,观江海,品人生。

  考古改写了多少历史?文物如何保护与利用?揭示考古学和考古方法,探索考古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多重作用与重要影响。

  古文字是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像一面镜子,映现着中国文化的万千气象。古文字研究也源远流长,比如著名的《说文解字》。从古文字看传统,触碰文化源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深刻而形象的体现,也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对现实人生的充满真情和智慧的理解,对此后两千年中国人的自我体认、人格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带着极为实用的目的撰写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教科书”,而诞生了这部书的11世纪,则是中国古代政治最为文明、理性的时期。由于这个性质,所以不能仅仅将《资治通鉴》当成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来阅读。本课程将以思想史的角度,替学员掀开《资治通鉴》之面纱。

  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盛世帝国,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么,什么是盛世?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一个怎样的领导人才能打造唐代这样举世无双的盛世呢?唐朝的法律是怎样来保障诚信的呢?实施的是怎样的制度,才让唐朝变得如此之强大?唐朝是怎样招贤纳才的呢?

  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它的意志与智慧,凝聚在经典系列中。而文学经典,则是以鲜活的语言形式呈现先人的情感与趣味,他们在这世界中的悲欢与向往。走入文学经典的世界,将更为深刻地建立我们与民族传统的血肉关联;将扩展我们的生命广度,使之更为丰富而有力;将净化我们的心灵,使之更趋近于自由和高贵。

  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梳理,进入中国文学的世界,在语言所构拟的空间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伟大的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了解人类文化的基点。

  中国人的艺术非常独特,既发乎一己之至情,又关切群体的感受;既基于对当下生活的体察,又瞩望于人性未来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以人为中心建构、以人心与人生为观照重点。

  从诗词开始,触摸传统文化,感受韵律之美,找回中国人表情达意的独特语言。学格律,认平仄,练创作。走进美的围城,认识诗歌之美的方法。

  漫谈《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游、金、梦”,即游戏与幻想、金钱与欲望、爱情之梦,这三部小说的核心内容,它们合奏起来是激荡的生命乐章,通向新的广阔天地。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汉末、魏晋以来三百年间士族阶层的逸闻琐事。这些名士的个性十足,举止违礼、放诞和率真旷达,富有代表性和时代特色,也因此被后世称为“魏晋风度”。

  更有充满仪式感和美感的中式美学课程。中式美学是潜藏在国人文化血脉中的审美基因,是国人传统生活形态在现代的延续。凝萃东方文化风骨,融合当代艺术形神,爱生活、懂生活、更要会生活。生活需要仪式感,美的生活,带你找到回归文化传统的道路。

  中国古代美学具有独特的概念和价值体系,中国古代对美的看法,既有异,又有同。丰富而多彩,植根于特殊的文化土壤之上,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是世界美学之林中独到一景,令人流连徜徉,值得品味。

  在名师带领下,跟随名人足迹,亲身体悟文化胜地的魅力,在参观中感悟和思考人生,提高对于文化世界的认识。

  全国政协常委、原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长恨歌》等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书画艺事得谢稚柳、王蘧常两位前辈大师指点亲授

  现场报名咨询: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108室,200433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今日入伏 冯骥才: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