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通过中医方式如何养生?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为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蓿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化气的生理比值。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从五味与五脏关系有之,则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是因为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具体地说,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由于冬季重于养“藏”,放在此时进补是最好的时机。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寒也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因此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冻伤。

  中药强调的是饮食调养和起居调养等。其次冬天还要适当运动,“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展开全部冬季养生在精神调摄方面,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也明确指出:神疲易心役,气弱病相侵。冬季调养精神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要做到“”早卧晚起“”。

  冬季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冬季天气寒冷易受寒邪,应少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而要食用一些滋阴补阳的食物,首选牛肉,羊肉。但不宜过量,避免燥热上火。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食补前一定要清楚自身体质的“寒热”属性。寒性特别体质的人一般是不适合”热补“一定要温补。例如小米调养肠胃,少量羊牛肉进补。而胃肠机能不好的人群,先调节好肠胃,可以多吃黄色食物”小米,南瓜“之类的,然后再进补,否则会增加肠胃负担。

  冬天养阳气可以在白天9—12点之间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还可以适量活动可以增加。

  冬为闭藏之季,要重视保养精神,固密心志。精神应含而不露,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严冬季节,草木凋零,有些老年人会抑郁寡欢,身心处于低落状态。而改变情志的最佳方法就是多活动,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最好到室外运动活动,吹拉弹唱、会亲访友,均有益于精神振奋,激起生活热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在冬季通过中医方式如何养生?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