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嘉宾介绍:麻树文,天津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具有多年中医研究、教学和实践经验。
(演讲内容整理):《黄帝内经》是从春秋到战国这段时间,很多医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经”的主要思想叫“治未病”,就是还没有得的疾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内乱”,它的主要思想就是预防疾病。
它的“养生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主观上通过调节自己的“精、气、神和气血”,达到抗病和防病的能力。第二方面是从客观上,从外在我们如何去适应自然,达到防止病邪侵袭的目的。《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的核心,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就是我们的生活要有规律,要按照自然界变化的规律而起居。“和于术数”,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方法进行调养锻炼。比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防止疲劳等等,这是养生的另一方面。《黄帝内经》养生的具体内容,它从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叫整体观念:首先人体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身体,脏腑经络,气血经络,四肢百阂,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体、各条经络、各个骨骼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第二个整体就是,人和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发展对人的健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看了一个资料,在公元18世纪以前,人类的寿命平均只有不到二十岁,后来法国的科学家发明了疟菌,降低了死亡率,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了四十岁。到了二十世纪初,英国的科学家发明了青霉素,以及各种抗生素,抗菌素的问世,我们人类的寿命又出现第二次飞跃,从四十岁达到了六十五岁。我们国家在解放的初期,平均是四十九岁左右,现在已经达到是七十岁以上。也就是说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的环境。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社会的这种生活方式,对健康是非常有影响的。第三个整体,就是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黄帝内经》写道“人与天地相应”,我们一定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比如,天气凉的时候要适当增加衣服,热的时候要减少运动。我们中医治病,特别强调整体观念。我们说西医治病叫“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我们中医叫“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第二个内容叫“颐养正气”。平时我们经常说“正气不足”,“正气”就是“精、气、神”的合称,称为“正气”。我们要通过与自然界相适应,通过体育锻炼,通过心理锻炼来调节。“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牞其气必虚”。比如说中风这个病首先就是正气不足,基本都是四十岁以上,五六十岁人得,为什么年轻人很少中风?说明他正气足。
第三是“顺应自然”。“内经”说,人要与天地相应,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我们要适应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达到不同的养生的方法和目的。“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春天和夏天,温暖的季节,这时候要养阳气,可以补阳,到了秋季、冬季寒冷的时候,要注意养阴。这是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是适应自然。
再一点就是叫预防为主。怎么预防?第一,要养和保健。要从饮食、起居、调神和体疗来入手。第二块预防叫防治疾病。我们有病了要及时吃药,要注意调节调整阴阳的平衡,正确的使用药物。
在这里我想说一点基础的东西,就是阴阳和五行。《黄帝内经》把世界为阴和阳两大部分。什么叫“阴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在中医里,男子为阳,女子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也就是说把人体和自然界相联系都分为阴阳二气。我们人体得病就是阴阳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了。“内经”说“阴平阳灭,精神乃至;阴阳离绝,精神乃绝”,就是说人的阴阳分开了,人的生命也就到此结束了。所以说我们平时养生也好,治病也好,都是为了调节阴阳。我们了解了阴阳的概念,就要注意保护自己,比如说到了冬天的时候,阳气不足,就要适当的补阳,补气,从饮食上,多吃一些肉类,高蛋白,吃一些大鱼大肉都是可以的。
《黄帝内经》具体的养生方法有这么几个,第一要求我们适应环境。外界环境包括气候的变化,地理的环境,居住的环境。我们中医一年四季的气候叫“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如果“六气”伤及人体就称为“六淫”,那么“六淫”侵蚀人体是从肌表,从口鼻而入侵蚀身体。人得病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外感疾病,由“六淫”所致,“风、寒、暑、湿、燥、火”不注意,像现在天气,早晨气温下降,你如果还是穿着背心裤衩,你就有可能着凉。那么还有一种疾病叫内伤。内伤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现在我们要适应环境就要适应气候的变化,增加衣物,调整饮食,就可以达到防病的目的。再一个就是地理的环境。在四川那边为什么爱吃辣的,因为它很潮湿,用辛辣的食物去燥湿。另外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的居住条件非常好,每家都要装修,特别是新搬到住宅以后。装修的重点,我认为是在卫生间,尤其这个灯光。建议大家每天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定时有规律地排便,而且你一定要注意看一看二便的情况。比如你今天早晨排小便,尿黄,说明你现在体内有热,你今天的食物要吃清淡的。小便黄赤,大便干燥,你要调整饮食,要多喝水。我们每个人一天最少不能少于八杯水。人体的70%是水,所以不能离开水。另外还要看大便,如果大便干燥,说明有热。如果大便不成形,有恶臭味,说明脾胃不和,脾虚,要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和面食。如果出现大便异常,便血,如果血色鲜红,说明是直肠出血。如果出现了灰色的,说明胃有出血,就要注意去医院彻底检查了。通过排便的情况来确定一天的饮食,适应四季的变化。
第二点养生叫畅达情致。也就是调节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这七种情致的变化直接伤及人体。《黄帝内经》告诉我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就是我们不要想得太多,要认其俗,乐其福,通俗讲就是吃什么都感觉很好,穿什么衣服也感觉很好。“心安而不惧”,就是不做坏事,什么也不怕。去掉私欲,清除杂念,保持一种达观情绪和开朗的性格,才能益寿延年。最近我调查几位九十岁以上的寿星,他们的情绪都非常平和,遇到高兴的事也不是特别高兴,遇到不高兴的事也不去想不去纠缠,自己要给自己开心路。所以我感觉养生,调养七情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吃的保健品再多,天天的运动量再大,一进家门你就生气,遇到事你就发脾气,这个养生肯定不会长寿。在唐代有个大医学家叫孙思邈,他写了一本书叫《千金方》,他说为什么我们人不能长寿,举了很多例子,你比如,“醉酒后损一时之寿”,就是说你今天喝醉了,少活一个小时,抽一支烟少活二十分钟,发一次大脾气少活两个小时,这样日积月累,把你的寿一点点就给损掉了。所以调节精神这是养生从主观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在这里再说个观点,在很多地方我们讲“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是剧烈的运动。这个运动包括静止的运动,主要是调养精、气、神,调养自己的情绪。情绪养生是最重要的养生。养不要仅限于我今天吃什么,应该限于怎么做,遇到事情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第二点养生叫勤于运动。也就是说适当的运动和劳动能够促进长寿。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兴奋机体的机能。适当的劳动和运动这是养生的一大关键。勤于运动,一定不要过于活动,做些剧烈的运动可能就会损害自己的身体。第三个要节制饮食。节制饮食叫调养脾胃。我们说“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认为,五脏——肝、心、脾、肺、肾,肾是来源于先天,禀承于我们父母。但是最重要的一个脏腑叫脾,脾胃,它是人体后天之本。保养脾胃要做到饮食有洁,这个洁,一个是洁净的洁,要干净,再有一个是节制,我了解到凡是长寿的人,吃饭都非常有节制,不是看到好吃的就吃得特别多,所以饮食调养要有自己的适应的食品。在这里,我为每位女士推荐一个最适合女性的食品,就是大枣。大枣的皮能够补血,肉能够补脾,大枣是甜的,是甘味,甘味又能健脾,所以这大枣非常好,一定要常吃。在汉代,张仲景写的《伤寒论》中有一个方子叫“甘麦大枣汤”,专门治疗妇女更年期的。特别是四十五岁以上的妇女每天必须吃。
那么还有一个养生叫慎重起居,“内经”叫“起居有常”,也就是说,你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是指作息的时间,包括对生活细节的处理,妥善处理,一定要有规律,这是一个长寿的重要条件。作为中老年人,这个规律是应该容易养成的。最简单地说,你这一天的生活跟着太阳走就行了,太阳出来你就出门,太阳落下你就回屋睡觉,你就能够长寿。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人文大讲堂第十二讲:《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