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问为什么封面会设计成这个样子的时候,很少能有作者代替设计师做出解释。
在一本书的封面设计过程中,编辑、作者、设计师各有观点,难达成一致的现象并不少见,三个角色“相爱相杀”的故事也在实时上演。
做書请来几位具有不同身份的人,从自身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书籍封面设计应该听谁的?
保罗·巴克利先生是企鹅图书的创意总监,大家应该已经熟知,我们非常有幸能邀请到巴克利先生亲自为我们讲讲企鹅封面设计的故事。
饭饭身兼数职,有各种不同的背景。她首先是一个作者,作品有《路上有惊慌》《大人故事集》;同时她还是一位编辑,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也很有能量的编辑,大家知道的《我爱问连岳》的早期系列,都是饭饭编辑的。
饭饭身边的好朋友、也是文景用过的设计师任凌云,这几年做了一些老书的新版。大家知道的比如说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还有一些村上过去的出版了十多年的书的封面设计。当然近期的主要作品还有莫迪亚诺的《废墟的花朵》《狗样的春天》,还有作家版的莎士比亚系列,当然饭饭的两本书也是凌云做的,她同时还参与创作了《一茶、猫和四季》。
现场今天还有一位嘉宾是文景的编辑王萌。她入行三年有余,“觊觎”设计师的工作已久,但同时深知自己的“天赋”有限,期待有一天能做一本同时署名“责编”和“装帧设计”的书。
今天我们首先请保罗巴克利先生讲一讲企鹅的一些故事,之后再和其他的三位嘉宾做一个圆桌对谈,我会抛出一些问题,然后听听他们四位是怎样回答的。现在首先有请巴克利先生。
巴克利:首先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晚上这个活动。我在企鹅纽约办公室已经工作了30多年了,在纽约,我的团队有三十多个人,里面有很多跟设计还有编辑相关的工作人员。
相信大家之前也都了解过“银河系”的概念。这是一本经典的书,出版过多次。我希望能够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呈现,让你来把它再读一遍。
我们当时做的镶边设计,是一个独特的创新,是其它任何系列没有出现过的。当时是做了500套,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卖到脱销。
下面是企鹅的经典豪华系列版的一个设计。当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有创新、或者给大家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时候,像出版纪念版图书时,我会用经典豪华版作为设计的方向。
我之所以觉得现在的团队是非常好的,首先是因为这个团队很有生机、非常有趣,也敢于冒很多险。
这些设计很大胆,很愿意去展现自己的想法,而不像传统的、之前我合作过的一些设计者,他们有太多的顾虑,太担心是否合适。
企鹅橙色系列是之前我们的一个老书的系列,但是我们对它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和编辑。
下面左边的紫色图片是我的手绘,将新的东西加入经典书中,给予了这本书一个崭新效果。这也是把所有细节敲定的过程。
每一本书基本上要做6-10个版的手绘。最后我们会把觉得最好的一两版发给出版商。
企鹅惊恐系列是完全由我独自设计和排版编辑完成的。是我有了一些学习经历后,想自己完成的一个作品。
企鹅油墨墨彩系列,缘起于当时我发现没有人把纹身设计应用到出版上,所以找了纹身师来做设计。纹身师工作也不是特别稳定,做出版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当编辑们再次找到这些纹身师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做别的了。
对于编辑来说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沟通非常困难,好在做出来的作品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有了特别痛苦的沟通经历之后,我们想找一些更好合作的人,就有了下面的企鹅绳线编制系列。这是我们比较独特的一个设计,这些绳线的设计从外面看起来是很漂亮的。
但是其实从背面看是这样的,我们想把它做得更真实,希望把它里面的那一侧也呈现到书里,所以翻进去那一侧是真正绳线的样子,做得很逼真。
最后一个系列是莎士比亚系列,是由一个22岁的小姑娘完成的,她很多作品我都很喜欢。它的呈现是在之前任何书籍设计中没有过的,最后也是非常的成功,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设计。
主持人:我想请四位嘉宾各自讲讲,当设计不符合作者的想法的时候,编辑该如何作决定?作者通常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封面?
饭饭:我刚才听到保罗·巴克利先生说,编辑经常会说“封面作者不喜欢”,我觉得很亲切,因为国内的编辑也是经常拿这个借口逼着设计师改封面的,“这个设计作者不喜欢”。
但事实上,在我做编辑的过程当中,作者的意见我一般不放在考虑之列,都是在我先跟设计师充分的沟通之后,差不多定稿了,我才给作者象征意义地看一下,如果作者不同意的话也没有什么改的权限了……
我是以这种方法来处理这些矛盾的,所以我在这方面上没有遇到过太大的障碍,因为我合作的作者恰好是一些特别好说话、对自己的东西如何呈现没有强烈意志的作者,所以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还是相当幸运的。
主持人:那么我也想问一问保罗·巴克利先生,比如《经典企鹅:从封面到封面》和《企鹅75》这两本书,作为作者,您有没有充分的表示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封面?
巴克利:其实我本人不是这本书真正的作者,只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去做整体的设计和呈现。
但是对于作者来讲,他也许用了三年去写这本书,所以设计师希望这个过程是能够更多地跟作者本人去沟通,而不是他已经做了10-20版的设计,最后只把一版给到作者,说“现在差不多了,那你就按这个来吧”。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过程。
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让作者跟我们保持步调一致,会把更多的选择呈现给作者本人,让他跟我们去一起去完成、确定最后的设计。
主持人:我们还有一位文景的编辑王萌,她想有一天同时编辑和设计一本书。我们想问一问,如果要实现这些,要做出哪些准备呢?
王萌:当我拿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设计师同事的话:“首先你要有台电脑。”当然这是开玩笑,还有一句开玩笑的话,就是你要学会设计师的一些话术,拖稿的话术,比如说“我现在外面,等一下回去再发”,其实可能就是下周或者是第二天才做好。
我现在想来很惭愧,为什么会有想当设计师的这种想法?其实最开始非常朴素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看到一些自己不那么满意的封面的时候,会心里暗暗地想,这个封面我也可以做,甚至我可能做得比他更好。
后来是我给自己负责的书做海报、banner还有详情页之类的,就有这样一个机会开始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一本书。
虽然我以后可能不会做一个职业的设计师,但设计工作对我现在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我学会用两种身份去思考一件事情。比如说编辑可能更多的是从我选题内容本身去想,但是当你去做设计的时候,就要跳脱出故事,从更抽象的角度思考,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很具象的,比如我设计一本讲鸟的书,不一定就要画一只鸟在这个封面上,可能是追求某一种气质上面的神似。
我看《企鹅经典:从封面到封面》里面也讲到,设计师在为《德米安》设计封面的时候,就是用绘画的方式把他跟他的朋友的脸拼在一起。他和他朋友并不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但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展现这个故事想要体现的那种友谊,我觉得可能设计师跟编辑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非常有用的点就是当你跟设计师沟通的时候,你大概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前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拿一个封面设计给领导看,领导会说我不喜欢,但他说不出原因,也就没办法给出很具体的建议,只能说我觉得不好看。但不好看这个东西就很抽象,你没办法去跟设计师说,设计师也没有办法根据你这个意见修改。
但是当我自己开始做一些跟设计相关的事情的时候,我慢慢知道怎么去跟设计师沟通,我有意识地用设计师能听懂、能执行的语言,比如说我会跟他说字体摆放方式,我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设计师在某一个地方做处理,他的用意是什么。有的时候不是从内容本身出发的,而是从视觉上面,他觉得这边需要一个东西去平衡,需要一个元素去打破某一种东西,或者是增加某一种氛围,所以当我自己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可能就更理解设计师怎么想的,也能更好的去跟他们沟通。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说说设计师的身份,凌云这几年为新版的村上设计了封面。这些书是经典图书的再版,设计书的封面和你在做其它封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考虑吗?压力会更大吗?
任凌云:做村上的书压力还挺大的,主要是来自于读者的压力,因为粉丝众多、又对书寄予厚望,网上很多人说做的不好什么的,这种意见还蛮多的。
争议比较大的是《刺杀骑士团长》。出版社拿到版权以后,邀请了很多设计师一起来做。其实设计师都不太喜欢比稿这种方式,但因为我实在很喜欢村上的书,所以为了能让自己和他的名字有关联,还要试一下的,所以马上答应了。
最后被选中。我当时的考虑是希望用更清晰、准确的方式。因为之前村上的版本,包括同期出版的台湾版,都是一种更含蓄、抽象的方式来表现。我在做文学书设计时也经常用到这种方式。
但出于对他小说的喜爱,这次我就很想用非常具象的方式来表现。把自己在读他小说时想象到的画面呈现出来。其实这种做法比较冒险,因为每个人想象都会很不一样。
我在看小说时总是希望看到更具体的图画,来表现书中的隐喻,比如书里的戏剧元素啊,那就是属于这本书、这个故事的,并且只适合这本书。我想这和大家印象中村上的元素不吻合,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喜欢的声音吧。
我不想做一本适合这本书,放在其他书上也可以的、那种语焉不详的封面,我当时就是这么考虑的。
主持人: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几位嘉宾,当自己是一个编辑/设计师的时候,每本书的封面是怎么考虑的?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饭饭:我从编辑的角度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来自于作者的不认可。我在做一个书的设计之前,在保证我自己充分理解了这个书内容的情况下,前期我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跟设计师沟通上,确保所有的意愿都充分传达给了设计师。而且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会不停地去跟他讨论,拿各种各样的书跟他讨论,直到最后成稿。
在前期花了这么多精力的情况下,呈现给作者的时候他却不认可,这种困难通常也可以解决。我们会耐心地跟作者讲,告诉他我作为编辑对你的作品是如何理解的,再告诉他设计师是如何理解你的作品的,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跟作者充分地沟通,一般来说作者都会认可我们的设计。
任凌云:从设计师角度看,我觉得最大的困难主要是编辑放弃自己的意见。我曾经有过一个很困难的经历,是为国内一位大牌作家设计书。因为编辑很怕得罪作者,就直接把作者的邮箱给我,让我们直接沟通,只要作者同意,他都没有意见,但这样实际上是放弃了作为出版方的意见。
毕竟作者不是专业人士,他们的想法往往太过个人,并且不具备可操作性。编辑选择完全听作者的意见,作者也不会太尊重设计师的意见……最终这本书我就放弃设计了。
编辑作为最了解这本书的人,在设计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始终把控整本书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气质。
饭饭既是我合作过的编辑,又是我合作过的作者,我们合作起来比较顺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常彻底、透彻的沟通。我们互相太了解了。
现在网络的沟通太方便了,很多时候和编辑都没见过面,就能完成一本书的设计。这样其实挺影响最终效果的,最好还是跟编辑当面聊一下这本书,感受会不一样。
王萌:我觉得我遇到的,不能说是最困难的,但是最让我害怕的事情是设计师不看书。我知道很多设计师会花很多时间把自己沉到文本里面去。小说可能还好一点,因为读起来比较快,但有一些非小说类的书,设计师没有时间读,我觉得这个还是很可怕的。我可以接受任何风格,但是我希望这个风格是跟内容紧密联系的、能体现内容的。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巴克利先生,如何去说服作者、领导去认同你的封面,尤其是在做一些比较经典作品的封面的时候。我之前遇到过有一定年纪也有地位的作者,他的审美可能就是相对保守的。我们希望做新版的时候能有所突破,就像我们刚刚看到巴克利先生在讲,他们在做经典系列的时候,其实是希望有创新的,要做跟以往不同的。
但是这个创新,有的时候可能是很大胆的,可能是挑战既有的审美观念的,我其实还挺想知道企鹅是如何去说服作者接受这个的。
我之前也听到有人跟我讲过,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如果你这个东西足够好,可能不需要设计师解释。我不知道巴克利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您觉得您的封面需要去解释自己的理念,说服作者、编辑吗?还是您认为您的封面拿出来就足以证明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巴克利:我把上次被拒的一个作品给大家看一下。这是出版商给我发的,上一个作品被拒的邮件内容:“你的助理已经把作品设计给我了,但是我们看了之后,觉得它非常难看、丑陋,而且非常缺乏想象,祝你一切安好。”他看到楼下出版社出的书,但是看以后再也不想看第二眼了。所以他把书的名字都涂黑了,之后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放在脸书和Instagram上。所以在设计师这个圈子里,大家的经历都是比较相似的,还是要保持坚强。
主持人:好,下面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身为设计师,你们最想对编辑说什么?或者身为编辑,你们最想对设计师说什么?
任凌云:想对编辑说,多花点时间沟通,编辑的要求直接影响到设计师对这本书的理解。
我觉得首先要你划定一个界限,编辑要明确表达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样感觉的设计。因为很多编辑怕限制住设计师,不太敢提要求,但其实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表现手法、用什么样的字体,就给设计师自由发挥吧。
既划清边界,又给自由表达的空间,是最好的要求。这也要求编辑充分考虑清楚、又充分表达,这都需要花时间的。
王萌:我一般最想对设计师说的话是什么时候给稿,还有就是拖稿没关系,如果你完不成就不要给我一个很着急的时间,拖稿的时候不要不回信息就好,我可以接受拖稿,但只要回我信息。
主持人:好,太感谢了,谢谢大家,等一下我们今天就结束了,我想借用《经典企鹅:从封面到封面》里的一句话,就是“比爱书人活得更久是经典的特权”,我想也是纸质书的特权,今天感谢四位嘉宾的分享。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书籍封面听谁的?编辑、设计师还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