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今天你健身了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特别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运动健身逐渐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运动健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怎么健身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持之以恒,还得合理规划、科学锻炼。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健身爱好者,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将健身融入生活、如何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初夏,走进宜城的公园、广场、健身房,处处可见挥汗如雨的“健身大军”。记者在探访中发现,越来越多人对健身的理解不再是“出出汗”那么简单,而是尽可能追求科学和专业。在安庆,遍布城乡的1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全民健身提供指导服务,组织开展群众体育运动。

  陈桂霞和跑友们在湖边跑步。记者 查灿华 摄陈桂霞和跑友们在湖边跑步。记者 查灿华 摄

  “微笑吧,我们都像个太阳,把身边所有阴霾都照亮;微笑吧,我们一起来歌唱,一起去拥抱四季的芬芳……”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在市民广场,伴着欢快的音乐,胡玉芳又带着队员们跳起了舞。

  三四十人的队伍,统一身着运动装、戴棒球帽,滑行、踢腿、踩踏,动作快速切换,充满动感活力,记者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跟着跳起来。

  “我们跳的是曳步舞,近两年很流行的,它的特点就是动感、活力、有激情,运动量大。”这支舞蹈队的“领头人”胡玉芳是一位“70后”全职妈妈,爱好健身和跳舞,去年组建了这支曳步舞队,免费教大家跳舞,如今队员已有80多人。“曳步舞可不是年轻人才会跳,我们队伍里,从‘50后’到‘80后’都有。”胡玉芳说。

  今年41岁的汪霞是队员中年纪最小的,虽然进来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是队伍的领舞了。“去年6月的一天,我在散步时,看到她们跳的舞很有激情,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着跳了起来,从此便喜欢上了,第一周就学会了4支舞。”汪霞说,她以前很少运动,但跳舞以来,她发现自己免疫力增强了,很少感冒;跳舞后还减肥10多斤,再也不需要通过节食来控制体重。看到汪霞的变化,单位同事们也心动了,纷纷跟着她一起跳起了舞。

  “我现在能连续跳上两个小时,只要踩着音乐,就能跟得上大家。”60岁的潘世秀只要不下雨,每天都会出来跳舞。她还表示,坚持运动后明显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血糖降了,身体好了,上楼有劲儿了,干活也不累了,医生都让我坚持跳舞呢。”

  在我市城区的公园里、广场上,甚至是马路边,像胡玉芳这样的舞蹈队比比皆是。当然,除了跳舞的,还有打拳的、走路的、慢跑的、打羽毛球的……健身休闲,蔚然成风。

  街头的健身房里,健身的场面同样火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周一至周五晚上,大部分健身房里许多健身器材还要排队等候。6月1日傍晚6时许,记者走进双岗路一家健身房时看到,20余台跑步机上,全都有人在运动健身;团操房、兵乓球室内,也都已经人满;椭圆机、动感单车和自由重量训练区,均可看到锻炼的身影,入口处,还不断有人走进来。

  “来健身房,有氛围,不容易懈怠。”正在跑步机上慢走热身的张春告诉记者,她是“健身小白”,目前每晚的安排是45分钟慢跑、15分钟爬坡,后期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些力量训练。

  “现在每晚大概有300多人来健身。”该健身房的教练总监卢长连说,受疫情影响,健身房4月下旬才开门营业。“现在大家的健身热情都很高,闭店期间,总有会员询问什么时候开门,我们也会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带大家健身。”

  清晨的东大湖边,运动的人很多,陈桂霞轻快地跑着。8.3公里,用时41分48秒,“今天还是跑的少了,往常得跑十几公里。”放缓脚步,她满脸是汗,但说起话来气息平稳。

  今年48岁的陈桂霞,是我市一家化工企业的检修人员,坚持晨跑4年多,她觉得自己像换了个人,感觉一整天都元气满满。曾经因为工作忙,她很少运动,只偶尔散散步。身体总处于“亚健康”状态,最明显的感觉是睡眠不好,“经常到深夜两三点钟,眼睛很疲劳,想睡,但躺在床上,头脑是清醒的,很容易受到干扰。”

  2016年3月下旬,陈桂霞在散步时,偶然遇到了一群长跑的人,看他们跑得轻松畅快,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跑一跑,或许能改善睡眠。

  后来,陈桂霞加入了长跑协会,在跑友的鼓励和带动下,第一次她就跑了7公里,感觉尚可,第二次跑了10公里,从此便爱上了长跑。当年,她还参加了三次半程或全程马拉松赛事,其中两次获了奖,这让她更有了跑下去的动力。

  一时兴起容易,长久坚持很难,但陈桂霞有自己的办法,她说:“长跑协会的氛围好,大家会经常约着一起跑步,跑完后将成绩发到群里打卡,相互促进;经常参加比赛,几乎都能拿到成绩,这对我也是很大的激励。而且,跑步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一直坚持跑下去。”

  每周坚持长跑三四次,每月能跑200余公里,坚持下来后,陈桂霞发现当初想要改善睡眠的目标实现了,“现在想睡就能睡着,身上也没有赘肉了,吃饭也不需要忌口。”而且,她还有许多意外的收获——每天早起,精力充足;身体轻盈,状态越来越好;参加马拉松赛事,频频获奖,这些年奖金就拿了4万多元,她还拿奖金添置了许多运动装备,如跑步鞋、运动手表等。

  “坚持运动”不再是负担,陈桂霞越跑越“上瘾”。她说,“每周不跑一跑都觉得难受。”周六,她还和跑友们约好了去日照峰跑山,以提升锻炼效果。

  同样从运动中得到诸多益处的,还有“80后”的陈雪琴。陈雪琴在我市一家房地产企业从事策划工作,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她说:“精神、身体疲累的时候,越发感受到运动对人的帮助和影响。虽然坚持运动不容易,但确实解压,能抵消很多其他事情带来的焦虑。”

  陈雪琴每周都会去三四次健身房,每次运动1个多小时,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她也在坚持健身。“对着网上的视频,我给自己制定了21天居家运动计划,从2月下旬到3月中旬,每天运动1个多小时,贴墙蹲、瑜伽、平板支撑、健身操等轮番来,每天将运动过程拍下来,结束后剪辑成短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圆满完成健身计划后,很有成就感。”陈雪琴说道。

  锻炼身体是好事,但并非“多多益善”,得合理规划、科学锻炼,才能达到最佳健身效果。

  4年跑步里程9016.39公里,参加过近40次马拉松赛事,爱长跑的陈桂霞,常被跑友们称为“教练”。“这是我本周的跑步计划,够专业吧,我们是在科学地跑。”同在长跑协会的吴良发,拿出了陈桂霞给他制定的运动计划。记者看到,计划表上详细写着每天的跑步计划,如周一放松跑40分钟,周二间歇跑15组乘400米……

  面对“教练”的称呼,陈桂霞连连摆手,“算不上算不上,我也就是参加比赛多,接触到的专业人员多,回来跟大家分享些经验”。

  跑步结束,陈桂霞和跑友们来到湖边,就着栏杆压腿,“跑步之前要热身,跑完之后要拉伸,放松肌肉,这样才不容易受伤。”

  在人们日常运动中,热身和放松非常容易被忽视。殊不知,这两个环节看似不起眼,却是防止运动损伤和提升运动效果的重要环节。陈桂霞说,如果这两部分做得好,健身效果通常都不会差。就拿跑步来说,跑前的动态拉伸,能让肌肉和韧带做好运动的准备,然后进行跑跳动作,让心肺等器官适应运动的节奏;跑后的静态拉伸,会让肌肉放松,防止乳酸堆积,不会造成酸痛感,也能防止小腿变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人对健身的理解也不再是“出出汗”那么简单,而是尽可能追求科学和专业。

  “我以前觉得多出汗就算运动了,后来发现还是需要专业指导,这样不仅能避免运动不当对身体造成伤害,还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在健身房锻炼的张春说,她有减肥的需求,正在考虑请私教。

  “我们健身房有会员2万余人,有40%都请了私教。”双岗路一家健身房的教练总监卢长连说,教练也会经常培训学习,顾客的健身需求越来越高,教练如果不够专业,随时都会被淘汰。

  记者近日从市教体局了解到,提升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水平,一直是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政府也在积极通过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

  每天早上七时许,在菱湖公园,社会体育指导员严敏明都会指导老人们打太极拳。今年67岁的严敏明自小练武术,如今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平时除了在菱湖太极辅导站教授老人们打太极拳,她还在大观区和迎江区老年大学任教,并经常担任教练,组织学员参加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健身休闲大会等活动。

  “打太极拳,一定要有人指导,不然一招一式很难练到点上。”正在歇息的刘青山老人,从7年前开始,每天早上都会赶到公园,跟着严敏明练太极拳。他虽已经70多岁,但耳聪目明,步伐稳健,说起话来声音洪亮。

  据了解,像严敏明这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市目前已经培养了1万余人,他们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传授、指导科学健身技能,开办科学健身知识培训和讲座,以满腔的热情号召和影响着身边的人们,带动大家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当中。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深读】今天你健身了吗?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