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民族健身操舞大赛决赛在地坛体育馆举行。北京市民委副主任范宝、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刀波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市教育学会、东城区体育局、东城区民宗办、北京市地坛体育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活动。
本次比赛由北京市民委、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承办,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协办。
决赛前进行的大兴区、石景山区及地坛赛区综合预赛中,共有全市158支队伍、近4000名民族健身操舞爱好者参赛。经过三场预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有58支队伍、1200余人入围决赛。
增强群众参与度、助力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是大赛始终坚持的目标。前期围绕赛事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培训活动,长期安排民族文化志愿者深入到各民族乡村、街道,为当地的基层队伍量身打造适合队员特点的民族健身操舞套路,同时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海淀区西北旺镇代表队表演的《吉祥藏历年》,从动作编排、动作质量到艺术表现、服饰搭配,都展现出了很高水平,最终获得自选套路乡村组金奖。“我们的动作是由民族文化志愿者帮我们编排的,每周三老师都会过来指导,我们的水平也提高了。一到场地,音乐一起就兴奋,再加上有各种参赛展示的平台,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就更爱跳了。”
民族健身操舞进校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师生中掀起了练习民族健身操舞的热潮。由北京市教委立项,中央民族大学创编的“爱我中华”民族韵律操在全市60余所民族示范学校推广,同时也是本届民族健身操舞大赛中、小学组规定套路。准备参加规定套路小学生组比赛的西城区力学小学的小队员们正在候场区等待,音乐一起,孩子们就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动作、神情投入得像是正在比赛中一般。“我们在课间操、课外班跳这个舞。跳起来很好看,跳完很舒服,能学到很多民族的舞蹈动作,还可以参加比赛,跳好了还能获得爸爸妈妈的称赞。”孩子们的喜悦之情弥漫在整个赛场。大赛中,来自中、小学的队伍有30支,参赛学生达到了700余人,参赛队伍数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
展现各民族的美,加深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也是北京市民族健身操舞大赛始终坚守的使命。来自北京九中新疆班金帆舞蹈团的姑娘和小伙子们表演的《莺歌燕舞》,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我们学校里还有其他民族的同学,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表演,他们也会跳舞,我们会相互交流。”这段地道的维吾尔族风情舞蹈,其实是出自一位蒙古族老师之手,能够创编出这样一套在队员们眼中“很有我们民族风格”的舞蹈,原因就在于,在老师的心目中,“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文化,56个民族都是相通的。”
北京市民族健身操舞大赛作为一项服务于普通百姓的惠民工程,经过十二年的精心组织与不断创新,累计参与人次已逾10万,成为北京市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正如北京市民委副主任范宝对大赛提出的希望:“希望有更多的模范队伍、更多的各族群众参与进来,展现更多的民族特色、首都特色,为首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北京市第十二届民族健身操舞大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