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疗保健器材业主要针对家庭消费市场。2016年,香港医疗保健器材总出口上升8%。
据联合国估计,2017年全球总人口约75亿。60岁或以上的人口超过9.6亿,占全球总人口13%。到2050年,60岁或以上的人口将达21亿,占世界总人口22%。
人口高龄化及健康意识增加,都是推动家用保健器材需求上升的因素。这类产品有按摩器、座便椅、响闹提示药丸盒、负离子空气清新机、摆位辅具,以及心肺病、糖尿病和神经障碍等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材。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卫生总支出每年约为6.5万亿美元。
现代科技在医疗保健器材业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创新成果,例如显微及遥控手术、基因诊断法、人体组织工程改造器官和先进资讯科技等,为一些顽疾难症提供解决方案,也令医疗界对相关的新型器材需求增加。
医疗保健器材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分别是家庭消费者以及专业人士或机构(医院及诊所)。香港的医疗保健器材公司大多从事OEM(原件制造)业务,例如生产家庭消费者使用的按摩器、血压监测仪,以及机构使用的橡胶压模、塑料或树脂等。在价格及产品开发方面,内地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对港商构成一定压力。许多香港公司已经调整产品和企业定位,并且提供工程设计服务,藉此加强竞争优势。
为降低生产成本,香港不少制造商已把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内地,其中大部分是生产机械治疗用具或按摩器具。不过,品质控制、营销、研发、设计,以及材料和设备采购则继续在香港进行。
对香港制造商来说,增长前景较好的产品有家用器材、卫生消毒用品、微创手术设备、骨科工具和器材,以及为高卫生风险疾病、损伤和遥距医疗而设的器材及用品等。
2016年,香港医疗保健器材总出口上升8%。中国内地是香港医疗保健器材的最大市场,期间香港对其出口上升4%。同期间,香港出口到美国及欧盟分别上升30%及5%。
在不同产品类别中,香港出口的其他电气诊断器具(包括供功能探查检验或生理参数检查用器具)上升3%。与此同时,注射器、针、导管、插管及类似物(用于内科/外科/兽医科)的出口上升18%。
近年,海外医疗保健器材制造商的外判活动增加。香港公司在品质保证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拥有优势,大有条件成为他们的合约制造商或采购伙伴。虽然在香港遵守监管规定的成本比内地高,却有助香港公司与其他低成本竞争者区别开来,成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理想合作伙伴,角色更见巩固。
医疗器材大多直接售予医院和诊所,保健器材则主要是通过本地或海外贸易公司,分销给百货公司、连锁店及超级市场。Osim及OTO等知名供应商已自设专门店。
香港医疗保健产品不少是根据OEM安排出口,由买方提供产品规格及设计。香港制造商以高度重视客户的知识产权和敏感技术着称,近年更日益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程设计、样品制作、模具制作及品质控制。为了和低档产品区别开来,许多香港制造商会为他们的产品申请各种国际认证。
除了承接OEM订单,部分香港厂商并设有研发部门,开发新型号及生产自家品牌产品。香港制造商会将原创品牌产品售予海外进口商和分销商,由后者担任代理商,提供售后服务。制造商或分销商应购买保险或订立其他安排,尽量降低产品责任索赔的风险。
为进一步发掘海外市场商机,医疗保健器材制造商及出口商可参加由香港贸易发展局筹办的参展团及展览会。贸发局亦不时为香港制造商举办考察团或商贸配对团,前往特定市场,建立新的业务联系。
人口结构趋势对医疗保健器材业有重要影响。据联合国表示,现时老年人口以女性占多数,将来仍然如此。2010至2015年,全球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活5年。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女性为73岁,而男性则是68岁。到了2045至2050年,全球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7岁。这些趋势导致专为高龄人口而设的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每年卫生总支出超过6.5万亿美元,各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内地)的卫生支出占GDP的百分率持续上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服务在家庭开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为香港医疗保健产品出口商带来更多机会。同时,工业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放缓,换言之,针对复康及接受疗程人士的家用医疗器材不乏商机。
自《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第三阶段于2006年1月实施以来,所有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均可按零关税输入内地。根据既定程序,尚未订立CEPA原产地规则的产品,经香港制造商提出申请,并符合双方商定的CEPA原产地规则,将可享有零关税优惠。有关原产地的详细资料请浏览工业贸易处CEPA网页。
医疗器材在海外市场受到严格监管。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确保医疗器材符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定。美国法规涵盖医疗器材的设计、临床评估、制造、包装、标签和上市后监管等各个方面。
在欧盟,医疗器材由3项重要指令监管。这些指令制订医疗器材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规定,以及检查产品是否合格的程序。产品须有CE标志,显示完全符合相关指令。带有CE标志的产品可在欧盟各成员国销售。
日本政府已修订《药事法》,已于2014年11月生效。制造商、修理商及分销商均须取得「市贩承认取得者」的营业许可。如果生产设施位于日本之外,这些外国生产设施须取得「外国制造业者认定」,而不是「制造业许可」。
一般医疗器材(第一类器材)的注册和销售,「市贩承认取得者」只须向「医药品医疗机器总合机构」(PMDA)提交上市前申报,PMDA不会对此进行评估。
指定管理医疗器材的注册和销售,「市贩承认取得者」须向注册认证机构提交上市前认证申请,以取得认证。这个程序与欧洲CE标志由「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认证非常相似。指定管理医疗器材必须采用国际协调标准,与CE标志的情况一样。
高度管理医疗器材的注册和销售,「市贩承认取得者」须向「医药品医疗机器总合机构」提交上市前审批申请,以取得批准。不属指定管理器材的第二类器材也适用上市前审批。
在中国内地,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首次进口的医疗器械,进口单位应提供样品和所有必要的产品资料,例如说明书、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以及出口国或地区批准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注册。企业领取进口注册证书后,方可到海关办理进口手续。
随着人口高龄化,市场对治理心肺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障碍的产品需求大增,其中包括有助长者保持活力的骨科器械及药物。此外,在发达国家,民众保健强身的意识增加,对家用或自我护理器材的需求上升,例如座便椅、响闹提示药丸盒、负离子空气清新机、摆位辅具、淋浴椅、助行器、手杖、拐杖和病人升降吊架等。这些医疗器材亦有助预防、发现和控制疾病。
现代科技在医疗保健器材业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创新成果,例如显微及遥控手术、基因诊断法、人体组织工程改造器官、3D医学打印和先进资讯科技等,为一些顽疾难症提供解决方案,也令医疗界对相关的新型器材需求增加。此外,蓝牙技术也催生新式医疗器材,例如供病人穿戴的脉搏血氧测量仪和便携式病人监测仪。创新科技亦衍生了遥距医疗服务及微创手术。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香港医疗保健器材业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