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按照惯例,文化传统特为大家奉上本季节的养生提示,供大家参考,以便全面呵护健康。
根据大自然阴阳运化规律,冬季在《周易》四象中立于“太阴”,冬至后始向“少阳”转化。此过程总体气“寒”,阳气潜内,水寒成冰,地冻开裂,即所谓“闭藏”(藏)的冬气特征。在冬气主导下有以下气候特点。
1.气温剧降。当连续5天平均气温达10℃以下时是“气象冬季”来临的标志,我国南北有别,平均在冬至或其前后。立冬仅是“天文冬季”及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开始。全面冬季养生将从冬至或其前后开始。通常“小寒”气温最低,冰天雪地,阴盛易伤人体阳气。
2.大风干燥。大风常与寒潮相伴,并致大气湿度速降,加之我国盛行西北风,降雨渐少,故气候干燥易致外感性疾病。
3.骤变易灾。连续阴雨、大风雪、沙尘暴、大雾及霾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不仅可致自然灾害,同时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也极为不利。
1.与冬气特征相应,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皮肤致密,腠理闭塞,少汗多尿,气血趋里,故养阴(藏)至为重要。
3.冬季气候恶劣,加之人体卫外机能下降,致死亡率最高,故切不可掉以轻心。
冬季阴阳变化规律与其他季节一样,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从其根则生,获得健康;逆其根则死,丧失健康。这就是中国传统养生的真谛。顺应冬季寒冷之气,坚持养“藏”、养“肾”,就是坚持《黄帝内经》冬季养阴的原则。懂得并会运用这个规律,就叫得道。
1.饮食合理。倡导全生命信息、平衡、天然、有机理念,力行杂食多样,确保营养、能量及性味平衡。冬季宜多食温热苦味食物,如鹅肉、韭菜等;少食寒凉咸味食物,如鸭肉、蟹等;宜食补肾益精食物,如羊肉、核桃等。不宜饮酒御寒。
2.起居有常。泛指生活方式健康有律,防戒不良生活习惯,例如,比秋季早点睡,晚点起,若有可能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要避寒求暖,多晒太阳;根据气温递增衣服。保持室内温度(20~23℃)、湿度(40%~60%),注意通风换气;房事宜顺“闭藏”之气,固精养血。
3.动静结合。指身心劳动、运动与休息、静养相结合,不可偏颇及过劳过逸。例如,运动以室内为主,室外活动应在日出后,推荐散步或慢跑等舒缓运动;正确理解“冬练三九”,不宜大汗扰阳伤阴;异常气候(风、雨、雾、霾等)不宜室外活动等。
4.适调心神。指要及时调理自己的神志和情志活动,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冬季宜心神安定,防过度惊恐伤肾。
5.防治宜早。对亚健康状态及疾病要坚持预防为主、早防早治。冬季多发病有冻伤、煤气中毒及流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早“点”睡: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进“点”补: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500g切块,开水汆一下,去泡沫;当归10g洗净,生姜20g去皮,放砂锅中加入适量黄酒、红糖、水,文火煮2小时即可食用。一般人都可以吃上两三顿,尤其适用于怕冷,寒性痛经的人)。
护“点”脚:“寒从脚底生”,要注意脚部保暖防寒。可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最好能每天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通“点”风: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体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缺氧症状。应每天早晨、晚上各开窗通风一刻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藏“点”精和神:冬为闭藏之季,要重视保养精神,固密心志。精神应含而不露,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除了饮食的进补外,还应减少房事以保精。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冬季这样养生健康温暖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