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讲两个体质,在讲内容之前,大家先伸出舌头,对照下面两张图看看,是否相似:
稍微有点中医常识的人应该一看就懂了,第一张图舌苔白腻是寒湿体质,第二张图舌苔黄腻是湿热体质。
都说湿气是最伤身的,但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那么,再来对照以下常见症状吧。
畏寒怕冷,秋冬季节手脚冰凉;肢体沉重,易水肿,易小肚子肥胖;小便颜色淡,大便粘,不成形,女性白带清稀。寒湿的人,容易引起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
浑身黏糊糊的感觉,天气稍微有点热,就浑身不清爽,脸上、额头上、鼻尖上爱出油,油光锃亮,头发也容易油;脸上容易长痘痘粉刺;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包括湿热也一样,很多中医见了湿热症状,先想到的是清热,其实湿热的重点在于祛湿。
脏衣服如果是干燥的,没有泡在水里,纵然放上三五天,也不会发热。但衣服泡在水里后,碰到夏天天气热,一旦不及时洗涤,就会出现发热发酵的情况。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水啊,水湿导致了衣服不透气,郁积而化热!
治疗人体湿热为患的疾病,许多医家认为是湿毒,要采用清热解毒的办法,以寒凉之药治疗湿热之病。这样用药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湿邪所化之热,但不久病情还会反复发作,因为湿邪依然存在,人体阳气依然被阻滞。
有些鲁莽的中医,反而认为是下药太轻,力道不够!于是加大用量,用上大剂量苦寒的药物,损伤人体的阳气。当人体仅有的这一缕阳气被消耗殆尽,湿邪自然就不会化热,也无法化热了,于是湿从寒化,成为寒湿。一病未除,一病又起,患者就会感到下肢冰冷。
其实治疗湿热为患的疾病,就如同洗衣服一般,只需要洗干净后,及时将衣服晾起来,衣服中的水分自然会蒸发掉,而不会发热发酵。
所以说,治疗湿热证的最佳办法,不是针对“热邪”来用药,而是针对“湿邪”来用药,运用利湿的药物,把湿邪化去,人体阳气自然会上升,“湿阻气机”的病机就会扭转。这个症结解开了,问题就简单化了。
“脾胃属土,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水湿之邪的产生,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脾虚失运,最容易导致水湿停留,化为湿邪。
湿邪一生,遇寒则成寒湿,遇热则成湿热。因此,无论寒湿还是湿热,健脾祛湿,才是王道。
祛除寒湿和湿热,咱们先来说生活上,相同的是,两种体质的人,都要尽量别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多运动,动则升阳,阳气足,有助祛湿,就像太阳可以蒸发潮气一样。
但饮食上,两种体质相反:寒湿者要少吃寒凉食物,冰冻饮料、冰西瓜什么的更要少吃,多吃生姜、大枣、牛羊肉、山药、黑糖等;湿热者,少吃热性和甜腻的食物,多吃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冬瓜、赤小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
花椒六七颗,干桂圆肉一颗,加一点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这个方子是南怀瑾大师传下来的,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我们也介绍了几次。
食方材料打碎放肚脐后,用医用透气胶布贴上睡觉,第二天早上揭掉。记住要揭掉,长时间贴容易上火。
现在非常流行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调理肠胃。其实这个方子有相似原理,但效果更好,因为用的都是热性食材,安全方便,而肚脐是养生第一大穴:神阙穴,可以吸收方子的热性。
这个方子本来是调理脾胃的,同时补阳虚,去湿气。联系我们上面讲的,寒湿和湿热的关键,都是湿气,而祛湿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所以无论是寒湿和湿热,都可用此方。
但由于方子是热性的,所以我们要加贴脚底的涌泉穴,尤其是湿热症状,或寒湿症状帖后有上火现象的,一定要加贴涌泉穴,引火下行,同时排湿气。第二天起床你会发现,脚底湿湿的,其实就是排湿气的作用。
这个道家的小方子,其实可以调理的症状非常多,很多读者看我们的推荐,这次说可以补阳,下次说治脾胃虚寒,又可以祛湿,又可以调理宫寒痛经,就觉得肯定是假的,其实我们稍微懂点中医理论就知道,人体是一个整体,很多症状都是相互影响的,比如阳虚会导致寒湿,寒湿又会导致宫寒,脾胃不好会产生湿邪,湿邪又能导致湿热……这些症状是互为因果的,那么,这个方子调理了脾胃,补阳祛湿,自然就能祛寒湿,调湿热。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一个小偏方 调理亚健康 已经造福了成千上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