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体育缘】-体育四五载 感悟二三事

  真是人生有幸,命里有缘。一生酷爱体育,果真就在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进入了体育。我进入体育战线年不足的时间。和大多数同志相比,我还是体育战线的—名新兵。时间尚短,雾里看花,不甚明了。但几年来在体育工作的实践中,认识了新领域,学习了新知识,结交了新朋友,也感受颇深,收获很大。愿意借此机会把点滴感悟和大家作一交流。

  体育是什么?—些局外人认为,无非蹦蹦跳跳,玩玩闹闹,组织搞一些简单的活动而已,说实话,进入体育战线以前,我自己曾也是这种认识,现在看来那时是多么单纯和无知。进入这个领域,才知道,体育的学问大了。

  一个“体”字,正是‘人’加‘本’的结合。顾名思义,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人民身体的健康素质正是以人为本最基本的前提。体育,还和国家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也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强。特别在海淀区,是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发达的聚集地,是高新科技企业的密集区,是党政军领率机关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居全市之首:人口构成,文化程度在全市最高。这些因素也决定了这里的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对健康的需求较其他地区更深刻,更强烈。因此,这里的人们更热爱体育,更期盼健康。健康已成为他们衣、食、住、行、健康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我参与、我快乐,我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向往。

  体育的作用还在于体育是促进友谊、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扩大人们的情感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进人际关系,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在国际交流中,体育又是不分国家民族的共同语言,不用翻译,就可以直接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解决争端,甚至停止休战,握手言和。这也就是体育的特殊作和魅力所在。

  多年来,区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不断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体育战线的同志们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健身场地的建设上,在全区大中小学、部队机关大院现有体育设施2000个的基础上,又建成了遍布城市、农村大街小巷的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工程700多个。各街道、乡镇也相继建成文体中心、体育公园、健身广场、晨晚练点和健身路径,使全区的健身设施服务体系形成网络。体育活动组织建设上,区委政府,街道乡镇都成立有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全区各类体育协会,乡镇文体协会体育组织2000余个,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点700多个,体育辅导员5000余名。经常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喜迎奥运的日子里,我们在坚特在万人太极拳、万人棋牌、万人登山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如: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的活动,我们根据奥运大厦和奥组委在海淀优势,根据奥组委有关领导每周在我局健身打球的便利条件,提出了我们的思路和设想,得到了奥组委刘敬民、李炳华等领导的支持。从方案设计、组织策划到报告请示中国奥组委和洛桑国际奥委会批准,场地器材购买安装,传真各国奥委会执行委员查询运动服装号码,联系阿迪达亚洲总部购买欧板服装……其中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各项准备工作都要万无一失。总共四天时间,一切都要办妥。真是人员高速运转,时间效率惊人。维尔布鲁根、王岐山、、沙拉拉、邓朴方、蒋效愚、邓亚萍等中外委员挥拍上阵,与海淀体校小运动员和社区居民比赛交流。这次活动把北京和谐杯比赛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极致。扩大了中国迎奥运的影响,树立了首都的形象,展示了海淀的风采。

  另外,社会体育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海淀群众体育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海淀的各类体育协会共有27个,在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号召力。他们中有一大批热爱体育,不讲报酬,热心服务,无私奉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像海淀围棋协会会长严怀儒(原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73岁),海淀区冬泳协会主席赵瑞英(原海淀区公安局副局长、81岁),海淀区钓鱼协会主席邓业茂(原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77岁),海淀区老年体育协会主席杨志英(原海淀区老龄委主任、65岁),海淀区老年门球协会副主席范殿兰(部队团职65岁),海淀区太极拳协会主席胡思震(原海淀区体委群体科科长、71岁)……他们退而不休,在缺少经费、场地,没有器材的条件下,开展社会体育工作,他们的事迹迹平凡而伟大,他们的情操朴实而高尚。我们要学习他们,感谢他们,理解他们,并尽可能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

  海淀区围棋队成立10年,3年进全国围乙,连续5年打进全国围甲,是至今全国12只甲级队中唯一的区县级的队伍;太极拳协会有会员上万名,大多是本区离退休的大学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关干部,知识层次较高,在北京各项重大活动中都是一支不可缺少的表演队伍,是海淀体育协会的“名牌”;海淀老年体协组织和凝聚了街道乡镇居民老年朋友,每年都组织多彩的活动,丰富活跃了群众生活,凝聚力很强.影响很大;海淀冬泳协会集聚着一大批老同志,有部队的老将军,有大学里的老教授,有科研院所的老知识分子,他们不畏严寒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搏击的矫健身影,他们反映出的昂扬的精神风貌、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印象。令人敬佩,令人感叹!

  如今每当我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器材遍布大街小巷,看到丰富多彩的健身热潮活跃城乡社区,为城市建设增添了—道道美丽风景线,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社会的生动画面。此时体育工作者的幸福感,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在体育充满欢乐祥和的—面之外,还有紧张激烈,残酷异常的竞争—面,这往往是绝大多数非体育之外的人不可想象的。几年里我最难忘的是备战和参加第12届市运会的日子。

  我国实行的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此,基层体育也担负着全面贯彻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现、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艰巨任务。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市运动会,是全市最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会,是北京市的奥运会,也是对全市各区县竞技体育水平的大考试、大检验。

  海淀区是北京市的一个文化大区,教育大区,科技大区,经济大区,理应也是一个体育强区。这里有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八一体工大队等高等体育学府,有丰富的中小学教育资源,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基础。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北京市第11届运动动会上我区只拿到了57枚金牌,在全市18区县名列第六。体育运动的成绩与海淀区在北京的地位和影响极不相符。为此,在2006年第12届市运会上夺取好成绩,打好翻身仗,为海淀体育争荣誉,为海淀人民添光彩成为全局上下,有关部门的共同目标。

  难忘那些年,区委、政府、人大、政协对体育工作重视,加强领导,每年都要多次听取汇报,组织视察,研究指导。12届市运会前,区委、区政府召开动员誓师大会,给代表团授旗壮行。市运会取得好成绩,打了翻身仗以后,区四套班子专门在海淀体育馆隆重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为获奖运动员、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小学校长、教练员带红花,发奖金。对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为海淀争得的荣誉表示感谢。

  (市运会上举重运动员宋鹏鹤夺得我区在本届运动会上的首枚金牌,并打破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北京市青少年三项记录。)

  在备战12届市运会的几年里,我们领导班子不知召开了多少次形势分析会、研讨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分析,一块金牌一块金牌地抓落实,一个教练员一个教练员地听汇报。要求每个教练员任务责任明确,“敌情”、我情,头脑清楚;优势、劣势,心中有数。在大赛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晚上作战指挥部的会议都要挑灯夜战,开到很晚。局领导,各校校长都要汇总当天战况,分析成败得失,研究第二天比赛项目,制定夺取金、银、铜牌的战术和谋略。会后又进行分工连夜到各赛场的运动员驻地,对运动员进行鼓励再动员。全局机关、场馆的同志们也动员起来,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支援前线。有的组织到现场加油助威,喊哑了嗓子,拍肿了手;有的买了巧克力,有的熬煮了绿豆汤,慰问运动员,全力做好后勤保障。那种全局一条心,上下一股劲,团结协作,为荣誉而战的氛围真心让人感动。那些日子每天就像打仗,压力很大。连夜里睡觉脑子里都是总分、金牌、金牌、总分。人的精神整个处于亢奋状态,欢乐、痛苦、喜悦、忧虑、愤怒……,真是此起彼伏,反复交替而来,每天每时都在经受煎熬和磨难。

  12届市运会上,我区获得125枚金牌,金牌、总分居北京三甲,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 实现了打翻身身仗的目标。作为局长,我衷心感谢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各位副局长的精诚团结,密切协作,感谢全体教练员的恪尽职守,辛勤努力。也更要感谢我的前任领导和班子成员,包括已经调离体育战线和已经离退休(包括已经故去)的老领导、老同志,他们为了体育的今天洒过汗水,付出过心血,奉献了青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是在他们开拓的体育之路上前进着,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12届市运动会已经过去,从今天来看,时间是多么短暂,事件是多么渺小,成绩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缩影。12届市运会期间,全体同志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顽强的斗志作风,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正是体育事业源源不息,蒸蒸日上的强大动力,是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继承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更有一个梦想,希望梦圆,渴望梦想成真。这个梦就像一个钟表,是一个圆。分为四步:第一步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我区运动员为北京市夺得7金5银;第二步,2006年第12届北京市运动会我区夺得125枚金牌;第三步,2007年第15届多哈亚运会我区运动员张琳、林跃为我国夺得2金2银。以上三步,每一步的的实现都是历史性的突破。第四步(也就是当钟表指针从45一60分的时候)我们期待着即将召开的北京2008奥运会,我区运动员能拿到金牌,为国争光,实现我区奥运会零的突破。画好这个圆,是海淀几代体育人的梦想,也是海淀区300万人民的期盼。

  参与体育工作,接触体育人,认识体育事,是深刻体验“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的过程。参与才能健康,健康才能快乐,健康才能幸福长寿,这是多么浅易的道理。有幸从事体育工作几年,近水楼台,得天独厚。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时间、场地、机会。几年来,我坚持体育锻炼,无论严寒冬季还是炎热夏季,每天6点30分准时赶到机关打球锻炼一个多小时。长期坚持必有好处,如今我感到精神、身体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自认为我的人生寿命无形中已经得到了延长,这是体育给我的恩惠和奖赏。这是我爱体育,体育爱我,给我健康的回报。过去工作单位同志都很诧异我精神面貌好多了,额头纹不见了。本局的同志也说我年轻了。有的同志悄悄告诉我,四年前当我调任体育局长时,大家底下还议论呢:我们新来的局长是个老头……。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我对健康也有了独到的认识。医疗卫生部门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16个字不无道理。而我认为健康 的主要标志是达到“三通”也更形象,更通俗。不是说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正常化是要“三通”吗?同理,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主要表现也在“三通”,即--汗通、气通、血通。汗通就是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出汗目的,才能吐故纳新,排出废料和毒素,做到“里通外合”;气通就是通过体育活动,防止感冒鼻塞,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呼吸顺畅。增强消化功能,防止消化不良,惰气滞堵,做到“上通下畅”;血通就是通过体育运动防止高血压,高血脂,血栓等常见病的形成,保证血液循环“畅通无阻”。

  参与体育,还使人时时处在健康与美丽,快乐与祥和的氛围之中。体育人是健康与美丽的结合,体育人是创造快乐与祥和的使者。他们健壮魁梧而不笨拙,她们健康美丽而不柔弱,他们对事业、对朋友有着火一样的真诚和热情。

  我喜欢体育的孩子们。他们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从小就抱着不同的目标和梦想练体育,体育使他们少年老成,大气早成,人格更加完美,素质更加完善。我看他们训练、比赛,翻腾像蛟龙,跳跃似蝴蝶,轻盈如飞燕,快捷像神鹿……那场景真让人感到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看到他们就会使你忘记烦恼和忧愁,给你带来舒心和快乐。

  我敬佩体育的教练员和同仁们,几年来,我近距离目睹基层体校教练们的工作训练,了解了他们的喜忧哀乐,也知道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要教授孩子们的体育专长,要教育孩子们思想道德,要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冷暖。他们是教练,是老师,也是家长,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他们真不容易!而海淀体育局也是英才辈出,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体育工作者们都是把一生献给了国家体育事业,献给了海淀的体育事业。他们在自己的体育生涯中,大都获得过令人钦佩的功名成就,有过光荣的经历和历史。有的曾长期在国家、省市,部队专业队,在各种世界大赛中、全国比赛中拿过金牌,夺过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副局长刘贵,少儿业余体校副校长、高级教练沙敏,体操教练国林跃,手球教练于洪泉,垒球教练苏代,社体中心王金泽等同志都曾入选国家队,身披国字号战袍,为国家荣誉而征战;还有像海淀少年业余体校原校长、高级教练王伯功,海淀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高级教练王嘉陵,海淀游泳体校原校长、高级教练师小朗等一大批教练员都有着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退役后又把毕生心血倾注在教练岗位上,培养出了像亚运会游泳冠军张琳,亚洲跆拳道冠军刘哮波,国家女乒朱红、曹丽思、张扩,国家女足刘英,中国田径队短跑选手张培萌,第57届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一批体育名将,文化名人。为我国的竞技体育输送了一批批后备人才,也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各项事业培养了栋梁。教练员们应该感到骄傲自豪,桃李芬芳,人间有情,人生无悔,事业有成,足矣!

  体育四五年,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几年。除身体健康得到增强外,最重要的是视野得到拓宽,境界得到升华。体育工作的魅力激情给我带来无限快乐,体育同仁的率直真诚也给我带来了朋友和友谊。在自己喜爱的事业里,我有过努力和付出,身上流过汗,眼里流过泪,心里流过血,但更多的是所得和回报。2006年,区委给予了我二等功的奖励,实际上是对整个班子,对全局工作的肯定。2008年局领导班子推荐我作为火炬手,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我曾经有幸参加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火炬传递。这一次能担任奥运火炬手传递世界和谐、和平、团结、友谊的希望,传递中华民族几代人的百年梦想,是我一生最大荣幸,也是最高的荣誉。祥云火炬将在我身边,永远陪伴我的一生,给我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特别是我有幸作为体育局长,在我的任内,能和体育局的全体同志们一道工作,进行场馆改造,推进环境整治,加强团队建设,共同迎接奥运,共同为我们体育的盛会,为百年奥运奉献了我们的一份力量,是十分有意义的。

  人当贵有自知之明,人当知恩感恩。当我在体育的四五年时间转眼逝去的时候,我要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感谢一路同行的四五年里给过这样那样关心支持帮助的人们。我要感谢班子成员王军生、李燕生、刘贵、李风、孙艺、刘和平等同志的团结、友谊、谅解和支持,他们奉献了自己的才能,形成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要感谢全局同志们甘居平凡,努力的工作和默默的奉献;还要感谢区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在人才引进、教育体育的结合和经费保障上的大力支持和合作;要感谢区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的重视关心。特别难忘的是当年的区委主管副书记、现政协主席彭兴业亲自给北京大学领导、中小学校长写信打电话协调体校学生的训练、比赛、上学等问题。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志强情系体育,热爱体育,了解体育,关心体育。从长远规划着眼,从具体项目入手,落实了海淀体育中心第二综合训练馆的建设,推进了北部新区永丰体育中心建设规划的落实。他们为海淀体育发展办实事、解难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体育的后来人们不要忘记他们,祝好人一生平安!

  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当我们再翻看今天的这些老照片,翻读这些小故事的时候,会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感想呢?或许又使我们回到了那火红的年代,美丽的青春,难忘的岁月;又想起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儿……。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海淀体育缘】-体育四五载 感悟二三事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