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大佬余建军:实现好点子是做“脑保健操

  喜马拉雅到底成为了什么?余建军与合伙人陈小雨用6年的时间给出了答案——喜马拉雅FM如今是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音频平台,拥有几亿手机用户,2000万车载、穿戴、音响智能设备用户,在移动音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3%,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平均每天都会花费两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各类文化知识。“让知识、智慧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随取随用。”这是余建军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由于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余建军荣获了2017年“中华文化人物”称号,在近日深圳举行的颁授典礼上,余建军表示:“我们希望喜马拉雅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用声音传播出去。”

  直到坐下来化妆,他才有空打开手机。作为一个理工男,余建军有着南方人特有的内敛,喜马拉雅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他连呼“没想到”。“我们最初就是做互联网创业,没刻意往文化方面靠,这算是无心插柳吧。”

  余建军1977年生于福建。和大多数理工男一样,余建军的大学生活简单而又规律,上课学编程,回宿舍就听收音机学英语。但他又很爱看书,以前还在学校校报当过小编。最常被他挂在嘴边的就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我读了无数遍,每读一遍都感觉浑身充满了电。” 余建军欣赏这些内心强大的历史名人,立志要像他们一样。他喜欢用英语词组“All in”来强调这种孤注一掷的气魄。

  在四年的学习后,他逐渐有了创业的想法,他的研究生时期就跟同学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当时团队刚拿到了一笔由政府提供的创业资金。“当时每天基本上都加班做到半夜,下班回去就几个哥们撸串喝酒,睡上几个小时,八九时又起来继续奋斗,像打了鸡血似的。”但由于几个创业伙伴都是程序员,只会写代码,没有营销方面的经验,前后为项目投入了五六十万元,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但他并未死心。每当他看到一个新事物,闪过一个念头,他都会马上记在手机里,并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演练着,如何把它做成一个创业项目。他戏称为“脑保健操”。

  在那之后,余建军又先后创立了“杰图软件”“城市吧”,与合伙人陈小雨一同创立了“那里世界”等项目,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其实就是不断试错,我不怕犯错,只怕没找到对的方向,一旦找对了就会孤注一掷。”

  2012年正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余建军又把目光投向“耳朵经济”——投身移动音频领域,开发出一款可以在线点播各类音频节目的手机客户端,并命名为“喜马拉雅FM”,余建军和陈小雨成为公司的联席CEO,而这已经是余建军的第五次创业。

  最早是因为一则域名广告的“诱惑”,导致余建军和陈小雨买下了“喜马拉雅”这个域名。“当时这个名字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一开始就希望做一个大的平台,也在以亚马逊和阿里为标杆,假如以后真的可以比肩它们那是挺美妙的。所以就决定用这个名字。”

  余建军从小就是一个音频爱好者,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广播电台,大学时随身听更是不离手,毕业后开车在路上也听广播,在他看来,投身这个领域既是机缘巧合,也有一定的必然。“我本身一直就是声音的受众,2012年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当时就想,每个人每天有很多碎片时间不得不浪费掉,假如能把这些零散的时间都拿来听点东西,学学知识,那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而智能手机让这个事情成为可能。”

  “比如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他们没机会展现自己,因为缺少一个发声的平台;传统的电台更多的是注重播报新闻、音乐和交通信息这类实用性内容,真正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还是偏少,我希望能建一个像‘声音百货商店’的线上平台,让每个有知识、有才华的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因为定位准,喜马拉雅FM甫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公司规模也从最初的七八个人扩展到现在的上千人。他说平台内容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百花齐放也是之前没预料到的。

  “我们做平台服务,声音是核心媒介,至于具体的内容,我们并没有去要求一定要是什么类型,像最早只是签了一些相声和娱乐节目的版权,到后来各路广播电台的专业DJ也上来开频道,慢慢节目就丰富了;到后来我们才发现,那些有深度的,包含知识的,有‘干货’的才留得住用户。而且你会发现,做知识文化内容的频道和主播越来越多,愿意收听学知识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随后,喜马拉雅FM开始试水付费收听,“声音大咖”可以对自己的节目进行付费播放,听众也可以“打赏”。

  余建军发现,移动音频节目的出现,可以改变以往人们被动接收信息的局面,从而充分利用好每天的碎片时间,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更有意义,他认为很多的学习与成长往往都是在这些碎片时间当中发生的。“视频是天然的娱乐媒体,像我们看视频,往往都会消耗很长的时间;而音频是天然的知识媒体,当我们处在每个碎片时间之中,没有精力去娱乐的时候,会更易于接受知识类的内容,比如开车、挤公交、跑步、做家务等场景下,听音频可以解放眼睛的注意力,又不会觉得疲劳,所以知识属性的内容适合通过音频来传递。”

  做音频产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传递感情。“同样一段文字看到和听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音频可以让很多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也听得懂,比如看懂一本书需要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听书的话就不一样了,哪怕没知识的人也能听懂,门槛更低。”

  在他看来,做这个移动音频平台并不是为了和谁竞争。“我只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去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加上我们对未来大趋势的预判,来研发更多的东西。如果总是左顾右盼,反而会让自己很困惑。”

  余建军:其实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声音”,名字用“FM”也并不是要去对标电台,反而最开始我还挺抗拒的,怕会误导用户以为我们也是做传统广播,但后来发现,不加“FM”的话,要去教育新用户来了解你并使用你确实有点费劲,所以只好先妥协,等以后平台真的做大有影响力了再把“FM”去掉。

  余建军:会的。基本上我们都在不断走访,了解他们的收听情况和意见。而我本人经常是相当于公司的客服,客服团队会第一时间收集各种用户意见反馈给我,由我再指派相应部门去解决问题。有些用户会去我微博留言,我也会时不时看一下。

  比如推出付费节目后,有一个美国的用户想来购买,发现手机短信验证码发不过去,他一反馈我们马上就解决了。

  余建军:对于免费节目,在内容上我们不会去强行干涉。但我们会有一个过滤机制,对于一些低俗内容或者不当言论进行审核,现在有几百号人在做这个事情。我们做付费节目的时候会加强对用户的引导,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这些节目学到有用的知识。基本上现在每一个节目提交后都是要15分钟后才能正式上线,有一个三审机制,由三位员工对每一条音频进行内容上的审查,上线后还会有一个团队对这些节目进行抽查,确保不出差错。

  余建军:我觉得移动声音平台服务现在还在幼儿园阶段,过去那批有收听广播习惯的人很难找回来,我们等于是要重新培养一批听众,这个比做新闻客户端、视频客户端都要累得多,要有耐心去培养大家的这个新习惯。

  余建军:目前我们的用户人均收听时长每天达到两个小时,现在说碎片时间可能不够准确,而是说那些你不得不浪费掉的时间,比如长时间在路上开车,长时间坐公交挤地铁,长跑,做家务,早上起来洗脸刷牙化妆等,这些时间是不得不浪费的,也有可能是很长的时间,像一天听七八个小时的也大有人在。

  余建军:我女儿一直有在听,而且不光是听,她自己都会在平台上录制音频节目,比如一些中英文朗读的音频,我没专门帮她推广过,但她在平台上大概有两万多个粉丝了(笑)。

  我们的用户群里面有很多都是妈妈带孩子一起听,只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这批新用户自然而然就会来了,因为很多家长希望小孩通过听来获取知识,减少他们看视频的时间,这样对小孩视力也好,而且孩子也可以通过当小播音员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余建军:群峰争艳,我们把自己的使命总结为“用声音来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这个媒介来传播和传承人类的一切文化知识和智慧,让这些内容在这里百花齐放,这也是我最大的梦想。

  余建军:首先,我希望把各行各业的文化资产都通过声音这个介质保存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来进行分享,在几年后能在各种家用设备上实现音频的收听;最重要的还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中国的文化走向全世界,希望我们的平台也能开拓到国外去,服务好国外的用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声音大佬余建军:实现好点子是做“脑保健操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