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王新陆登上《扬州讲坛》,主讲“《黄帝内经》和中医养生保健”。
王新陆,1978年师从于全国伤寒名家徐国仟教授,为首批硕士研究生之一。先后出版《脑血辨证》、《徐国仟学术经验专家辑要》、《王新陆中医内科治疗经纬》(中英文对照)等著作。
健康养生是社会生活的热点。王新陆以《黄帝内经》为“底本”,为观众们阐述了养生之道,给人们送上养生保健的秘诀。本报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今天来扬州主讲《黄帝内经》和中医养生,感觉有一种特殊的缘分。3年前,我曾在西安大雁塔下慈恩寺进行中医养生的讲座。慈恩寺是玄奘西行取经回来后整理经书的地方。而这里,是鉴真和尚东渡的出发点。
养生现在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社会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想身体健康。身体强壮,那才有竞争力。在奥运会上,中国从金牌零的突破,到现在的金牌大户,这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分不开。当然,在全世界,不是只有中国人才关注养生,所有人都在关心这个话题。
最好的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两千年前的一个中医养生预防观点,历经千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现在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健康关注热点。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说疾病来的时候很快,但是治疗的过程却很漫长。现在医学,在研究人为什么会生病,怎么才能够不生病。这样的观点,其实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在思考了,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观点,所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和治疗的大典。其中,就有这样的观点:“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最好的医生治没有发生的病,最好的政治家治理没有发生的动乱。
中国人的养生观点,其实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比如老人会说:“淋雨喝姜汤,吃饭不说话,走路不交谈”这些,都是养生的道理。现在有的老人家,喜欢边走边聊,甚至是在爬山等剧烈运动时,这样容易诱发心脏疾病。如果要交谈,那就停下来,慢慢谈。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说,在世界各国中,中国人的哲学是最古老的,而养生学更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而现在所谓的养生,核心观点“治未病”也是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出来的。
古书中记载过这样一段对话: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从扁鹊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自己的长兄最为厉害,因为看一看就能把病看出来,病尚未成形就已经去掉了。
《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最早记载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分为两部分,一部为《黄帝内经素问》,一部叫《灵枢经》,各有81篇。《黄帝内经》是中医群经之首,治疗疾病的扛鼎之作。《灵枢经》,是最早记载针灸医术的。
中国的针灸很传奇,早在上世纪60年代,北京有一位叶姓名医,擅长金针,针到病除。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说某地发明了一个医疗设备,可以打通人体的任督二脉。有记者询问我对此的看法,我说人体内有任督二脉,从出生开始,经脉如同血管,都是畅通的,无需打通。如果人体的任督二脉不通,就会腰酸腿疼。如果有医疗设备可以打通任督二脉,那也是好的,但是不可能出现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飞檐走壁。
在古代,写一本书很不容易。那时候没有纸张,只有三种材质简、牍、帛,《黄帝内经》开始就是写在竹片上的,一代代人记载下来,作者是非常多的,不是一个人。写书,要“搭上”一个名人,就添上“黄帝”二字。成书的阶段大概在春秋战国时代,最后在唐代还进行了补充。《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开篇之作,科学范本,是中国辩证法专著,哲学专著,是中华民族的活命书。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明是从未中断过的。在人类发展史上,就发生过不少次疾病屠城的案例。比如玛雅文明,就是终止于疾病。天花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在中国也发生过天花,也曾死过不少人,但是并没有发生全城人都丧命的事件。因为中国人很早就研究中医,在宋代就有药局,下设痘局,专门预防天花。在天花病人生病发高烧时,将他们浑身湿透的衣服取下来,穿在健康人身上,健康人的皮肤因此沾染了病毒,但是这样的病毒一般并不足以致命,只会让人感冒或者发烧,一旦痊愈,一辈子都会对天花免疫。或者将病者脸上的痘挑破,用棉棒蘸取脓汁。还有将结痂阴干,碎研成末。将脓汁和痂末涂于孩童鼻孔,让他们患上小疾,却能救命,这就是最古老的种痘。
关于养生的内容,《黄帝内经》记载得很多,也很全面,细致入微。在其他古典典籍中,也有相关养生的内容。如《庄子》中的《养生主》,就是说养生的道理。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说人养生要顺应自然的道理。
1951年,北京、天津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心脏病人当中,冠心病患者只占1%。而到了现在,冠心病占了心脏病的80%以上。这就是生活太好了,血管堵了。条件提高了,但是身体还没有准备好。
在《黄帝内经》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问天师岐伯:上古之人,能活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活了100岁以上还动作不衰;可是现代之人,年过半百动作皆衰,为什么呢?是时代的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岐伯回答的话是: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现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当作饮料,过反常的生活方式,日夜颠倒也习以为常,酒醉后肆行房事,来枯竭他的精气,耗散他的真气,不懂得保持精气神的充满,不善于调养精气,最后就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养生的乐趣,因为“起居无节”,所以差不多五十多岁就已经开始不健康了,动作也不行了。
还有“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外面环境不好的时候,不要出门,而内心要保持恬淡虚无的心境,这是养心。有过一个研究,人在丧偶期内,患病的可能性在70%以上,患癌的可能性在15%,这就证明人的精神对于身体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说,人要在疾病没有发生的时候预防,不要等到生病了再想着治疗。
民以食为天,古人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现代疾病还是吃出来的病。营养过剩和营养结构不合理的人大有人在,都说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但是胖子肯定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现在有一种说法,如果有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那么他就听到“死亡四重奏”了。
据现在科学研究,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20岁到150岁,甚至更长。在人的长寿因素中,除了15%来自基因,另外85%都是靠自己。自己的寿命,自己说了算。
《黄帝内经》教人怎么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粮食是最主要的,蔬果作为补充,荤腥也要吃,但是最好一天只吃一样,比如吃鱼就不要吃肉,以免蛋白质的相互影响。“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自己有了哪方面的疾病,就尽量不要吃什么味道。“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进食肥膏太多,会导致身体长出“大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疮疡一类疾病,现代人还有患上痛风的。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说明季节对人的重要性。一年四季对身体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家住在山下,早上2点就听到老人喊山了。早上4点,人就已经很多了。老年人起这么早爬山,究竟好不好?如果是从小就爬的,那可以爬。如果不是,那么就易引发关节炎,因为腿部承受的压力太大。其实,对老人来说,走走平路也是好的。
古代和现代不同,那时候冬天洗澡没有条件。因此,古人们冬天尽量不出汗,否则就会受凉而生病。现在冬天洗澡没有问题,但是冬天还是冷的,因此冬天不要那么早出门。人是恒温动物,冬天手脚冰凉是冻的,因为血液必须温暖心脏。天冷,很容易诱发脑血栓、心梗。天冷,在家里原地走一走,也是一种锻炼。
一年四季,养生的方法是不同的,有时“持之以恒”也是不科学的。有一些老人有冬泳的习惯,这是特例,皮肤已经适应了冷热的扩张。提出新人口论的马寅初有一个养生的方法,洗澡的时候,先用热水洗,然后用冷水洗,最后用毛巾擦热身体。血管经过训练是可以这样做的。
不同地域的人体质不一样,体质与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有密不可分的渊源。不同体质的人,往往生病也不一样。南方容易得风湿病。在扬州这里,较好的保健方法是推拿和按摩。
中药巴豆,老鼠吃了之后,越吃越壮,而人吃了之后则会腹泻。不同的体质对东西的吸收是不同的。中医是个性化的,医生给不同特质、禀性的病人看病,中医看病是因人而异的。中医看病,看到的是生了病的人;西医看病,是看人生的病;中医寻求个性,西医寻求共性。养生也是如此,一定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很多老同志问我:鸡蛋黄能不能吃?一个鸡蛋,鸡蛋黄占热量的85%,蛋白占热量的15%。有一位老人一天要吃15个鸡蛋,其他几乎什么也不吃。这是不科学的。如果胆固醇很高,就不要吃鸡蛋黄。
调情志就是养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身安不如心安”,厚德全道,去世离愁,以恬愉为务,必然可活百岁。
高寿秘诀:“四不”是人老了后要做到:不管、不省、不等、不烦。“四心”是净心(少欲),宽心(包容),善心(仁慈),开心(快乐)。
《黄帝内经》不但是祖国医学的群经之首,也是一部中医古典养生大全。“古今不同境,古今不同病,古今不同治,古今不同药。”与时俱进的理念一定要时时记在心中。
答:辟谷不是不吃东西,而是不动烟火。这是道家等修行的一种方式。辟谷一定要吃东西,关键是吃什么,必须要有物质的代谢。比如山里的松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我不主张大家广泛地学习辟谷。其实,食疗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答:早在古代,玉就作为一种精神物质存在,是文人的精神寄托。玉养人,人养玉,只是一种说法。对于中医来说,没有讲述玉可以养人。但是,玉可以与黄金入药,起到安神的作用。
问:有一种说法是,小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服用六味地黄丸对成长有利。是这样吗?
答:六味地黄丸是一位著名儿科医生做的方子。对少儿的肝肾阴虚有治疗的作用。要根据不同的体质,确定是否服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揭秘《黄帝内经》养生密码(组图